浅谈培养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良好习惯

时间:2022-08-11 11:03:24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良好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现代生理学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势态,是一种不假思索就能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学生一生受益的内在素养,是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初中数学价值的体现。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探索,谈谈我的做法与感悟。

一、培养学生勤翻数学工具书的习惯

在学生刚入初中学习时,我就给学生介绍学校图书室《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手册》、《初中数学知识清单》、《初中数学奥林匹克词典》、《初中数学题解辞典》、《初中数学学习手册》等工具书。同时,向学生讲清楚数学工具书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它有助于学生解决数学应用能力。但在实际中,我发现不少学生比较懒,怕费事,要么盲目轻信,要么轻易放过,要么只做自己能做的题。时间一长,学生是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这必将影响学习。因此,在平时数学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多利用工具书来学习教材、多做题、记忆数学公式等,发现问题可以利用工具书及时加以解决。这样,在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这方面,只要通过一两学期的培养,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学生乐于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二、培养听、说、思、做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乐于倾听他人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与同伴合作等内在的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常常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我要求学生不仅能专心听老师所讲内容,而且要学会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以便顺利地合作与交流。实践中,我们教师都希望学生养成这种习惯,但学生性格多样,自控能力较差,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成为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在合作中学,从而克服“开小差”等不良现象,代之于专心听讲,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教学中,当老师或同学讲话结束时,老师可以马上抽学生复述老师或同学刚才讲话的内容。并及时口头表彰复述比较完整的同学。只要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就一定会养成。

2、 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实现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方面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与结果,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在情感与态度方面要求学生:“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念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纠正。”“说”既包括通常所指的说题意,说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也包括愿意谈论一些数学话题,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小组和班级的交流等。对于“说”的培养,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利用奖励,激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中对于不怎么积极发言的同学能够跃跃欲试,即使他们回答不够理想,教师仍然对他们大力表扬、鼓励和提倡。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后,让同学们回家收集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物体,并在下一节课让学生介绍自己所收集的物品,并说明在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特点的作用。并对表达式口齿流畅的学生给与表扬。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表达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3、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思”的习惯主要包括:一是积极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设置问题与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空间。二是大胆质疑地习惯。创新的火花往往在“求异思维”中产生。学生仅仅充当听众,对问题的思考、解决没有个性,就谈不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提出疑问,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去解决疑问,从而实现新知的意义建构。三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反馈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对好的办法要及时肯定。

4、培养学生乐于操作的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用一种亲身体验的数学学习方式有效回避那种“灌输式”数学学习的”做数学”理念,要求将学习对象做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地或是伙伴合作的)探索性的活动,包括操作实验、合作探究、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操作”并不是指单纯做数学练习,而是指一系列主体性活动。它强调数学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发现、操作、尝试等主动实践活动;强调数学学习的探究性与体验性;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等。因而,培养学生操作的习惯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学习活动的习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终归要落实到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观察、判断、推理、归纳、实践,才能真正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领悟。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其次,培养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习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实现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比如,在几何课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或到教室外,用直尺、圆规、刻度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作和画几何图形,或者量一量教室、食堂、厕所、操场等的长度,并计算其面积等等。

总之,在搞好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融于数学教学之中并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

上一篇:朱时茂与儿子的戏剧人生 下一篇:职场中的性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