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时间:2022-08-11 08:00:13

浅谈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只有牢固的地基才能承载地面的高楼大厦,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安全。笔者从事地基基础工程建设多年,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阐述了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实践证明,没有稳固、稳定的地基就没有牢固的房屋建筑。因此必须要确保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从而提高建筑的质量。

一、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1.复杂性。我国跨经纬度范围广,地质条件复杂,有如冻土地、淤泥质土、盐碱地等不同的地质条件,使地基施工增加了复杂度和难度。气候条件也存在差异,有如地震、泥石流等多种不同的地质灾害,对施工影响极大,使地基勘察和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

2.多发性。地基是整个建筑的基础,如果在地基处理上出现问题,就易造成地基失稳,导致整体结构破坏,这一破坏往往具有严重性、毁灭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困难性。房屋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都是地下工程,处理办法和技术的实施难度比较大,地基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到房屋建筑上部结构的性能,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房屋建筑的质量。

4.严重性。一旦工程投入使用,地基中但凡出现什么问题,对整个建筑都会带来巨大损失,施工难度加大,投入资金多,处理效果还不能保证满意。

二、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1. 施工前的准备

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根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建筑总平面、土方竖向设计和城市规划等资料文件,调查、 搜集的原始资料和设计、 施工验收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来审查图纸,使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设计图纸的设计意图、 结构与构造特点和技术要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地基的类型多种多样,在施工时要按设计要求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案,或参考规范选择符合实际的方式。调查当地的地质构造、土的性质和类别、地基土的承载力、地震级别和裂度等情况的水质、水位等情况。对于在特殊地基上施工时,要进行基础试验,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应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调研当地类似工程处理经验,在充分试验、论证、咨询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完善。

施工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技术规范、施工方案、工艺要求等,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及给定的永久性经纬座标控制网和水准控制基桩, 进行施工测量,设置永久性经纬座标桩,水准基桩和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在现场周围配备、设立并维修必要的标志牌,为施工人员和公众提供安全和方便。重点对工程控制点,控制线,标高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整,使整个现场布置能符合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布置原则及要求。配备专业测量工程师,专业测量人员采用先进测量仪器,结合微机化管理,科学准确的进行工程测量工作。遵循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砌筑桩口护圈挖孔桩土石方扎护壁钢筋支护壁模板浇护壁砼拆除模板、开挖土石方(循环至设计深度)验桩钢筋笼绑扎钢筋笼吊装浇桩芯砼砼养护动测实验。

根据材料计划的要求,加强施工材料的检查。碎石的粒径宜为19~63mm,含泥量不大于10%,砂砾的最大粒径小于100mm,含泥量不大于5%,石渣的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石料单轴饱水抗压强度要不小于30Mpa。检查施工机械设备配套情况、完好率等情况,认真核查桩机的主要技术性能,确保所用机型能满足施工要求。每台桩机必须配备电脑数据记录仪。做好防雨排水工作,在场地周围设置截水沟,排水沟,保证场地不积水。

2.施工过程的技术要点

常用的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有强夯法、换填基层法、高压喷射浆法、沙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预压法、振冲法、夯实水泥土桩法、石灰桩法等。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试桩,试桩不少于5 根,以掌握成桩工艺,取得满足设计喷入量的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浆压力、单位时间喷浆量等技术参数,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地质发生变化、桩长须进行调整时,采用工作密实电流加以控制,进入硬层深度≥50cm。成桩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如提升过快、送浆道路堵塞、断电等),影响桩身质量时,应在6 小时内采取补救措施,补桩喷浆重叠长度不得小于1m,否则应重新打设。新桩距旧桩距离不得大于桩距的15%,并填报在施工记录表内备查。

杆塔基础的坑深应以设计图纸的施工基地面为准,拉线坑的坑深,以拉线坑中心的地面标高为基准。基坑开挖施工时要保护好分坑时所钉的辅助桩,特别是中心桩,辅助中心桩。如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原钉桩要受到干扰,则应移至不受干扰位置,即增定辅助桩,用以找出中心桩。施工时应严格按要求的位置与深度开挖,特别是深度不应超挖。基础梁采用人工挖土。随挖出工作面,随着用水准仪控制,随时对宽度、深度、中心线进行检查,防止超挖和挖偏。

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宽度,按所放灰线分块(段)分层挖土,当水文地质条件良好且无地下水时,采取两侧直立开挖的办法施工,否则按规范放坡开挖。当开挖至设计标高,坑底凹凸不超过15mm时,立即组织验收后封底。基坑开挖遇到流砂时,会出现流砂不断涌出的现象,解决的办法是如果流砂不很严重可以采用大挖方的方法,扩大基础开挖面直至能够施工为止。如果流砂比较严重的情况,可采用砼护管的方法,护管的内径1.8米,高0.8米,壁厚0.1米,有上下企口的圆形管,护管的大小,主要是考虑强度上保证安全,下管操作方便,使用的节数应根据地质情况、坑深而定。

3.注意事项

要求施工人员上岗操作一律配戴安全帽,孔下作业人员应系保险绳,特殊工种要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定期检查施工机械设备,要求设备管理人员不得擅自离岗,同时要经常检查各种施工机械的状态,保证施工机械不带病作业,所有施工机具设备均应定期检查并有安全员的签字记录;现场施工中所有用电一律由配电箱接出,杜绝随意乱接现象,所有临时电源和移动电具要设置有效的漏电保护装置。现场电工人员不准离开岗位,并经常检查用电设施是否安全,做到专人专管,无证人员不准操作,保证施工用电安全。经常检查施工临时用电TN-S接零保护系统。及时处理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将废弃物运到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按照要求集中处理实验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及废水。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建筑工程越来越庞大, 各类工程建设项目遍地开花,现代的工程施工地基基础施工的工期较长且难度较大,在建筑工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在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要保证其质量,那就必须严格控制其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总结经验,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以确保规范和设计得以实施, 不断提高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从而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谷占波,高凤权. 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1)

[2]郑磊,曹亮.有关电厂主厂房地基处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3]罗曙光.试论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要点[J].四川建材. 2013(01)

[4]汪明振.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与控制管理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7)

上一篇: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探究 下一篇:浅析民用建筑中暖通工程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