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新课标解读》及《解析与教学指导》

时间:2022-08-11 05:36:28

浅谈《数学新课标解读》及《解析与教学指导》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也可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作为一个配角的角色,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尊重;差异;技能;过程;方法;发展;策略;评价

我利用放寒假时间,认真阅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及新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后,感受颇深。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F面谈淡我对学习《新课标》后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步和发展。注重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强调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也可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作为一个配角的角色,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阅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途径来获得知识,形成有效的知识和技能,发展积极的思维,学会学习数学,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快乐主动地去追求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从而真正获得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真正获取数学知识,感受成功的快乐。

三、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然后因材施教。经验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想的基础。没有亲历的数学活动就谈不上经验。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骏,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所以《新课标》大力提倡“做数学”。而且只“做数学”还不行,更要善“思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对“做数学”的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反思自己如何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处境,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积累起宝贵的数学经验,才能找到开启数学之门的金钥匙,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数学评价多样化

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五、我的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按《新课标》要求及学校的教学计划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继续应用“先学后教,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让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和数学知识。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根据本班学生的实情,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有份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十根手指都有长短”,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耐心细致地帮助那些后进的同学,努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争取让这部分孩子“吃好”,并能“消化吸收”。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数学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敏捷,学有余力的孩子,除了让他们“吃好、吃饱”之外,还要思考如何让他们再跳一跳,摘到那并不容易摘到的“数学果”,使他们有勇气不断挑战自己,勇攀数学高峰。

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努力促进每个学生的数学发展,这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我一定为之不懈地努力,争做优秀的数学教育工作者。

参考书:《数学新课标解读》、《解析与教学指导》

上一篇: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尝试 下一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