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交流\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时间:2022-08-11 04:22:12

语文课堂中的交流\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摘要】在课堂中有效运用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性格培养以及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交流;合作;探究;作用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但天生慧悟之人毕竟凤毛麟角,大多数还是要通过学习才能有所知。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教师的传道授业而解惑,可以通过自我苦读而明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现代课堂中我们鼓励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合作、深入探究中获得如鱼得水的乐趣。

一、自我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合作、深入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排除简单的是与非的判断,形成深层次的情感价值观。高中生对事物的判断不应仅仅停留在对错、是非的判断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要有深层次的理解,要知晓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多层次的看待问题。特别是当涉及到多重伦理道德时,它就会变为一个复杂的问题。世上并非只有黑白两种色带,有时它还具有中间地带。中间地带复杂的情形,就需要我们从理智、情感等多角度地去分析和考察。在萧伯纳的《芭芭拉少校》中,安德谢夫家族流传一句名言:人人有权争胜负,无人有权论是非。这句话虽有偏颇,却在提醒我们,在是非的复杂的判断问题面前,我们需要多角度地慎重严谨地考虑问题。

2.有助于帮助学生排除盲目自大、自以为是的坏习惯,进而知晓合作是一种双赢互利的最有效的手段。人性中总有一些缺陷,譬如盲目自大、自以为是、狭隘自私、冷漠无情等等,这些缺陷对学生的心性发展极为不利。而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多地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培育。因此在课堂中时时进行知识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交流知识心得,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通过交流,学会赏识,进而促进彼此间的融洽关系。

3.有助于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不应该抹杀学生的积极性。钱理群老先生在《用最自由的方式学习》中,就用简明凝练的语言介绍了令他极为赞赏的两堂课。其中一课是西南联大的刘文典教授开设《文选》讲授《月赋》时,特意让学生在中秋月圆之夜,在校园广阔的操场上,人人头顶一轮皓月,沐浴在月光的清辉中,朗诵《月赋》,其情其景其境堪称优美至极。或许在课堂上,我们缺少刘老先生率性而为的真性情,但我们却是可以尝试给学生创造自由快乐的学习氛围。

二、如何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这种教学模式中,进而让课堂真正动起来呢

1.创设轻松地教学情境,不做古板型老学究。教师是引导者,首先教师要敢于释放自我情怀,进而释放学生情怀,课堂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端坐,神情一定要严肃。他们可以在课堂中尽情展示他们的天性,或笑或哭,或懊恼或若有所思。让他们全身心融入课堂,在交流、合作、探究中有所得。

创设轻松地教学情境有很多方法,可以借助多媒体,但最基本的是,教师要有和蔼的神情,愉悦的嗓音和快乐的细胞。只有教师感到教的快乐,学生才能从课堂中获得学的乐趣,也进而更愿意参与其中。

2.肯定加鼓励,刺激学生参与的热情。不管学生回答问题对错与否,都要给予肯定。肯定是最好的嘉奖,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嘉奖的话语。学生获得了肯定,自然愿意参与其中。于是,每次交流讨论时,大家都积极地研读课本,收集材料,发表观点,有时还像个小老师样对其他同学进行讲解。而当他们遇到难题时,就会寻求教师的帮助。肯定他们的成绩,循循善诱,耐心讲解。

3.巧设问题,层层进入。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有质量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深入文本,进行研究、探讨。例如在教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篇文章中,我设置了三个有效问题:一滴水折射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一滴水闪耀了怎样的任性?联系实际,谈谈学习《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后获得的人生感悟。三个问题的设置,各有侧重点,检验了学生简述故事、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获得美得熏陶,在生活中学会做一个真善美的人。整堂课,学生很有热情地参与,达到了预期设想的教学目标。

有效课堂的前提应该是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而让学生参与其中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正是一种值得推崇的课堂教学模式。

上一篇:阿桑是本书 下一篇:尝试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