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8-11 02:23:14

“微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摘 要:“微时代”到来,新型的网络社交媒介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影响甚远,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和学习方式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他们的心理变化带来了较大冲击。结合时代背景,本文探索如何在“微时代”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能够科学有效地预防和缓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保证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够更加健康、更加快乐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微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型网络社交媒介不断涌现,这些先进的技术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发生着变化。新媒介给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带来丰富知识信息的同时,也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前提,也是他们成为未来社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础。

一、“微时代”的界定

“微时代”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 。对于受众而言,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微民都在做着微不足道的事,发出微小的声音。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不断涌现,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的心态。

二、“微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微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特点

1、对新媒介保持浓厚的兴趣

由于近些年新媒介的不断出现,一些社交软件的便捷性、新颖性、互动性、及时性等特征强烈地吸引着高职院校学生,使得他们对这些新媒介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网络上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微博、微信、QQ等软件已经成为他们传播信息和沟通交流的主要阵地。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并敢于尝试和挑战,因而在这样一种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这些新媒介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2、对新媒介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

从目前现实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几乎每人都拥有一台智能手机,而手机则是“微时代”的主要传媒载体。学生利用网络新媒介获取信息、更新自己的动态以及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他们的手机从不离身,无论是课堂上还是休息时间,他们总是无法自控地使用手机,因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新媒介产生较强的依赖性。

3、对新媒介使用时间长、频率高

高职院校学生相对本科院校学生来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没有那么强。“微时代”信息的迷你性和瞬时性的传播特征对学生带来较大冲击,他们乐于沉浸其中,并喜欢通过这种简短的文字进行感情交流,因而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上网,不断更新关注与自己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因此,大多数学生对新媒介的使用时间长且频率高。

(二)“微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微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干扰因素增多

开放的网络环境给高职院校学生创造了更多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机会,而“微时代”的到来,大大冲击我们的传统教育。在“微时代”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信息,当然心理方面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大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由青少年过渡到成年人。他们缺乏社会阅历、独立性较差,自控能力不强,所以有时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的思想上和心理上产生困惑与矛盾。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干扰因素亦会随之增多。

(2)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能力要求增多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主要是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专兼职教师、辅导员及班主任。这是一支处于一线的学工队伍,与学生的接触最为密切。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信息的传播速度迅速且广泛,学生对网络新媒介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对网络媒体的运用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成为传播信息的主导者和控制者,正确引导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微博等媒体的运用,了解学生的关注焦点,学会运用新媒介与学生进行互动。因而,这也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2、“微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

首先,信息传播快易广,对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影响大。“微时代”的信息迷你精短,传播速度非常快。高职院校的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通过用手机注册微博账号便可以轻松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信息,并通过转播迅速将信息进行分享。其次,网络新媒介操作简单、内容丰富。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多不高,而在新媒介中简短的几句话、一个表情或是一张照片,都可以帮助他们抒发心情、更新动态,久而久之高职院校的学生容易对这种方式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再者,“微时代”相比于大众传播时代,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由单向的灌输变成了双向的互动。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微博等新媒介中不仅可以一对一的互动交流,还可以开放式的和很多人交流。表面上看来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了解更多了,实际上学生面对面言语沟通却变少了,导致在真正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羞涩、紧张、自卑等不良心理障碍。

三、对“微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微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对高职院校相关人员来说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在我看来,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介,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随着新型媒体的不断涌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新的角度、理念和方式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一,班主任辅导员可以通过运用微博、微信等媒介与学生进行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动态,帮助学生提高甄别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生活和成长;其二,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或者公布心理老师的微博微信账号,那么学生就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而用虚拟的身份进行咨询,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其三,运用新媒介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度宣传力度。心理咨询中心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拍摄心理微电影、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微信订阅号等方式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念。

(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者之一,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数量偏少、专业化水平不高。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大多都是心理学本科或研究生专业毕业,然后直接从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其一,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在“微时代”的背景环境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仅仅要掌握充分的心理健康知识,也要求熟悉和了解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型媒体的使用,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二,建立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中心与社会心理咨询诊所之间的合作关系。学院可以邀请资深专家来学院开讲座、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咨询培训,也可以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送到心理咨询诊所进行实战培训,积累咨询经验。其三,善于运用网络新媒介,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是不受学生重视,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因此学生出勤率低、课堂效果差。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可以借助网络新媒介,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4)29-30

[2]顾海燕.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2)37-38

[3]刘新红.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J].黑河学刊2013(8)89-90

[4]李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新疆喀什市第四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的调查... 下一篇:利用网络流行语激发政治课教学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