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8-11 02:05:35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 要】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要让学生在课堂、实验室和课外活动中,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面对许多奇趣现象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动手操作,施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生物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下面就谈谈我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活动必定是不受传统思维方式所束缚的。由于创造性人才的行为和思想一般来说都偏离常规思想,如果我们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加以扼制,创造的火花将会被熄灭。因此,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只有宽松,学生才会自由地想,自由地做,只有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宽松和安全时,思维才可以无限制地发散,创造的火花才不会受到压抑。因此,我在上课时,充分地发扬民主,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共同探讨。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即使是奇谈怪论,也尽量地挖掘其合理的成分。

善教者,不但要善于答疑,还要善于激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学生在学习中不质疑,没有批判精神,认为书本上记载,权威说的都是正确的,没有什么可以改进和创新之处,那就谈不上创新思维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老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积极探索,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例如:讲花卉嫁接时有一个同学指出,能否将黄瓜嫁接在南瓜上,以延长黄瓜的生长期,很多同学都哄堂大笑,认为他是异想天开,我及时地抓住这一个设想的合理成分,并鼓励这个同学去试一试。事实证明,这个学生的设想是正确的,经嫁接的黄瓜生长期延长了很多,且增加了黄瓜的产量,改善了黄瓜的品质。

二、巧妙设置疑问,提高思维创新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感到有趣的现象设疑,能激发学生自觉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制造矛盾,就必须要设计好问题。首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例如,在讲“蒸腾作用”时,向学生提出:“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高大树木体内的水能从根部流到树冠?在讲“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图”,向学生提出:“生态系统中,如果缺少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后果?”等等,这些问题看来很小,却能小中见大,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达到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科学性

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仅局限于教学大纲中基础知识的讲授。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处于知识传授者的地位,居高临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扼杀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主体精神,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所以我在准确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知识点的基础上,将一个个知识点编排成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小故事和新奇的片段,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奇的事物,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讲番茄栽培技术时,书上介绍了座果灵对番茄生长的作用。有的同学就提出,使用座果灵以后,果是长多了、长大了。但其中的营养成分是否也增多了呢?残留在番茄内的座果灵成分,人食用后是否对人体有害?我鼓励学生去深入地探索,以寻找正确答案。同学们经过实验,收集有关资料,请教专家,得出了过量使用座果灵,其产品对人体有害的结论,补充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座果灵的负面影响的材料。

四、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生物课堂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的实验方法、“自然考察法”的实验方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创新思维。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仅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肤浅的,要深刻地理解知识,必须动手做,在做中学,掌握真知,然后才能进行创造活动,特别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才能深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领会和理解。我在教学中,不是将学生局限于学校小课堂中学习,而是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学习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认真地观察,踏踏实实地实验研究,掌握真知识,真本领。

在户外教学活动中,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在果树病虫害防治、盆栽花卉栽培、蟹鳖的养殖的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们学得扎实,学得活,培养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分析综合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由于逆向思维善于与常规唱反调,所以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当遇到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可以根据逆向思维的原理,反过来从结论入手,由果到因,往往能化难为易。如市场上可以见到凹凸不匀的西瓜,切开观察,可见其凹侧部分的种子发育不良,原因是什么呢?若按常规从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方面分析,将一无所获。若反过来从本质到现象逆向推理,使学生猛然醒悟到果实发育不良是因为缺乏种子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生长素所致。

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为此,在生物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生理现象的分层剖析,将各个系统的特征辨析清楚,再加以综合概括,既能加深理解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获得正确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运用以各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是行之有效的。

上一篇:语文课文中包含的思想教育 下一篇:浅析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