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居民消费的微观特征及政策扶持

时间:2022-08-11 01:03:46

天津滨海新区居民消费的微观特征及政策扶持

【摘要】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内需继续增强内需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特别是要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可见居民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对启动内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天津滨海新区居民消费需求进行调查,着重分析物价上涨、购房、买车对城市居民支出的影响,通过调查了解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情况。并针对辖区内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研究如何改善金融服务水平,拉动经济平稳增长提供数据支撑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消费结构 消费贷款 制约因素

消费需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消费信贷又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通过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被提高至国家战略层面上。为了解天津滨海新区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以及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特开展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滨海新区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明显变化,消费信贷对城市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但仍存在一些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

一、滨海新区居民消费的总体状况及微观特征

(一)滨海新区居民消费的总体状况

一是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带动社会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2011年,滨海新区从业人员人均报酬为53218元,同比增长7.05%。在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的推动下,滨海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2011年,滨海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82.5亿元,同比增长24.3%,同比多增126.18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596.66亿元,同比增长25.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销售额80.76亿元,同比增长12.7%。

二是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与当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正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心理活动的最基本因素,它从总体上制约着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具体范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直接影响着消费品的供应数量和供应质量,形成不同的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影响着居民的消费心理。2011年,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全年累计完成6206.9亿元,同比增长23.8%,滨海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刺激居民消费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居民消费水平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

(二)滨海新区居民消费的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是日常生活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在国内CPI高企的大背景下,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到居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油盐酱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使得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开销占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调查结果显示50.33%的居民认为家庭花销主要用于日常生活,22.5%的居民认为家庭花销主要用于子女教育,选择医疗和高消费的比例分别为21.67%和5.5%。在被问及与2009年相比,哪一部分支出增加较大时,70.1%的居民认为是日常生活支出,21.67%的居民选择子女教育,7.92%的居民选择医疗。

二是汽车消费、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消费的新热点。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也跟着发生演变,汽车消费成为主要的消费热点,网络消费发展的势头迅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逐步在普通百姓家庭中普及,以往的生活奢侈品变成了目前百姓家庭中的普通消费品,加上2010年国家继续实施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汽车销售火暴,预计2011年汽车仍将成为居民消费的首选。在被问及2011年,您预计你们家庭将购买的大件消费品是什么时,30.83%的居民选择汽车,排在2~6位的分别是家用电脑、移动电话、成套家具、电视机、空调;调查还显示,网络消费方式逐渐受到城市居民青睐,51.3%的城市居民有过网络购物的经历,26.5%的居民经常进行网上购物。

三是滨海新区金融服务便利程度进一步提高。调查显示,91.5%的居民住宅一公里内有银行;49.58%的居民有贷款,在未办理贷款的居民中,仅有3.67%的居民表示不了解贷款流程;84.56%的居民用信用卡进行消费;ATM机、pos机等现代化的金融支付工具已经广泛普及,金融服务的便利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滨海新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滨海新区消费信贷总量快速增长,深度不断加深,增幅环比大幅回落

近年来,滨海新区消费贷款总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1年新区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62.28亿元,同比增长33.8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94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68.64亿元,同比多增22.36亿元,较同期天津市个人消费贷款增速高7.37个百分点;从贷款深度上看,个人消费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5.88%,同比提高0.98个百分点,贷款深度进一步加深;从环比上看,2011年,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直接影响,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出现拐点,环比增速从1季度的48.7%下降至4季度的23.88%,下降了24.82个百分点。

(二)消费信贷业务品种多,各品种之间发展不均衡

自1997年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开展以来,业务品种已经由最初的个人住房贷款发展到目前的住房装修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及旅游贷款在内的十多个品种,但各类消费贷款之间发展不均衡。一是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2011年,滨海新区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占消费贷款总量的97.55%,短期贷款占比仅为2.45%;二是各业务品种之间发展不均衡,业务集中度较高。从各业务品种的占比来看,2011年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两项占据了个人消费贷款88.1%的份额,其他业务品种仅占11.9%。此外,如交通、电信、医疗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信贷业务尚未开展。

(三)消费贷款主体主要为全国性四家大型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占比较小

2011年,滨海新区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和新增额分别为213.69亿元和68.64亿元,其中全国性四家大型银行分别占56.84%和58.63%;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占35.75%和33.63%;城市商业银行分别占6.71%和6.49%:其他商业银行分别占0.68%和1.24%。由此可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挥着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主力军的作用。

上一篇:对教育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国内外高阶思维能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