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肥生产方向的思考

时间:2022-08-11 12:46:07

关于化肥生产方向的思考

增施化肥,实行配方施肥是一项极为主要的增产措施。自1985年国家农业部在全国推广这一技术以来,随着推广面积的增加,粮食果蔬等农作物大幅增产。以粮食为例,原来亩产只150kg左右,提高至现在的500kg左右,增产量翻了几翻。这一增产事实,再一次验证了“有无收成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的传统宝贵增产经验。

在推广配方施肥的初期,农民对化肥的施用知识普遍缺乏,不知道化肥有多少种,作物需要哪些营养元素,更不知道应该施哪些化肥,应该施多少数量。要把这一技术推广开来,农业土壤肥料部门采取了将技术实物化,即把技术与化肥结合起来,制成专用肥或配方肥,这样就可以将技术和化肥结合的产物一步到位送到农民手里。怎样建立配方肥生产厂呢?供销部门是供应肥料的企业,所以就动员供销社建立专用肥或配方肥料厂,搞试点。把生产的专用肥、配方肥经过推广后,产量大大提高,农民争向购买。就这样很简单的解决了农民不懂技术的问题,当时不少企业家看准了这一商机。由于其利润高,生产设备简单,很快全国各地以万计的配方肥厂,风起云涌般地建起来。不过,几年时间,一般一个市、县就有几十家上百家配方肥厂。随着大量配方肥厂的建立,生产的化肥品种名目繁多,质量良莠不齐,竞争也愈演愈烈,广告宣传铺天盖地,目不暇接,农民不知所从。具体来讲,其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化肥市场混乱,配方肥品种多乱杂,假劣化肥充斥市场。有个别见利忘义者,将煤灰制成假磷肥,将经过染色说成是红钾肥,五化八门,无奇不有,而且还屡禁不止。

第二、虚假宣传,误导群众。据调查,一个地区就有几十家上百家配方肥厂,其竟争激烈显而易见。为兜售各自的化肥夸大其作用,使农民群众上当受骗。

第三、重复生产,消耗能源,污染环境。各种配方肥专用肥复混肥都是从市场上买来单质化肥,如尿素、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氯化钾或硫酸钾等,进行搅拌混合,或是将粉状的单质化肥通过简单的造粒进行搅拌,其机器转动就是消耗电能,或用煤燃烧锅炉,就是消耗能源,污染环境。这种混合搅拌,其实就是来料加工,实际上就是重复生产。

这种重复生产,在推广配方施肥的初期,广大农民群众对化肥不了解,不懂得施用技术,所以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时至今日,这一技术已经落伍,农民群众的长期实践经验,已基本掌握了半定量的配方施肥技术,完全可以自己动手从市场上买来尿素、磷铵和钾肥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肥料,在田间地头随时搅拌,随时施用,比工厂生产的配方肥、复合肥更节省资金,减少开支。笔者以“自己动手配肥料,保险省钱质量又可靠”的顺口溜来动员群众自己动手配肥料。

第四、增加化肥成本,加重农民负担。经调查,这些所谓的化肥厂、配肥厂,从市场上买来单质化肥,经简单的加工掺混后,身价倍增。厂家每吨要赢利至少百元或更多,再到县乡镇经销商手中,每吨最少赢利三百元,多则上千元的暴利。再加上宣传费、广告费,每年几十万元,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样算下来,要比农民自己买肥料进行配肥,价钱要提高一倍或几倍。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得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改革化肥生产的方向以及销售的办法。

第一、彻查并撤消小配肥厂。农业监管部门要加大排查力度,彻底取缔地下黒配肥厂和“三证”(生产许可证、技术标准证、农业登记证)不全的小厂,只保留少许有声誉,保质量的符合当地土壤标准的配肥厂。

第二、积极发展镇(乡)级配肥站。目前的配方肥厂大都建在市、县地区,而且其养分含量都是固定的配方,不能根据当地的地力水平和作物产量水平制定符合实际的配方。如果将配方肥厂建在镇(乡)级,以镇(乡)为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每镇(乡)化验十几个土样,就可以代表全镇(乡)的土壤养分状况,然后进行配方生产,缺什么养分就配什么养分,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这样做针对性更强,从而达到节肥增产的目的。

第三、加强技术宣传和技术培训。目前的技术宣传,电视广告起主导作用,都是配方厂家出资,只根据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极易误导群众。建议政府农业管理部门,根据每年的农事活动,有政府组织宣传,请在职不搞经营的农业专家定期到镇(乡)面对面讲授施肥技术,让农民群众学到真技术。

第四、在销售渠道上要减少经营环节。农民可以直接到镇(乡)配肥站或厂家指定的代售点购买肥料或厂家直接供肥到农户手中,减少中间环节,以减少开支,节省费用。

上一篇:浅谈甜玉米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石新828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