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

时间:2022-08-11 12:45:24

浅谈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

摘 要:初中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传授学生历史知识,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素养、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科目。目前初中历史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历史教师必须破陈出新,走一条创新变革之路。本文主要论述了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来完善初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优化;教学方法;完善;历史教学

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改革历史教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现在高考历史更加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因此对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做到全面。既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又备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备教材和教法,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二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能否把握好教材的深度是完成教学任务,讲好一节课的重要基础。当前的现状是相当一部分老师浅化了教材的要求或者是一锅夹生饭。在课堂上要不就是照本宣科,要不就是丢三落四。如一老师在教《第二次鸦片战争》“进攻北京和火烧圆明园”这一目时,只简略地讲了一下时间、国家、北京条约。对教材中行动激人的小字既不讲也不读,结果是老师讲得淡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法显然没达到教学目标,如果在这里能结合小字内容挖掘一下教材,学生对“血洗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就会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加深对中华民族国耻的认识,以激励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斗志。

二、重视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创新就是要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选用,也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历史学科教学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基础和关键。中学历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从教学理念上做以下改变:

1.把知识灌输转化为素质培养。受到以往的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偏重于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虽然学生在历史学科考试时能得高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没有能力运用历史知识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当然,每一位教师都不会否认历史知识识记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如果只知道灌输学生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那么学生会对历史学习会产生厌烦情绪,教出来的学生就会高分低能,这完全违背了教学的动机,更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2.把死记硬背转化为为理解接受。每一门学科都有死记硬背的知识,但是不能让学生所有的知识都要去死记硬背,这样就会耽误时间,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学历史学科有很多要求学生熟记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理解这些历史知识,教师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在上课时,只是划出一些知识点,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并且要求学生要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错,笔者对此十分担忧。

三、重视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由记忆到理解,由理解到运用,可见知识的运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所以,要适应素质教育,要培养有用之才,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就要重视对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四、做好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测试和评价。

第一、作好对学生在平时历史学习中表现的评价。在每周两节的历史课的学习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上课是否带了课本来,是否听了课,听课的质量如何?是否作笔记,是否完成课堂作业,是否举手发言,发言质量如何,是否参与讨论,是否参与课堂活动,这些都是老师在上课时应注意观察并作好记录的。这项工作有难度,因为历史老师任课的班级多、学生多,要弄清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实属不易。

第二、抓好平时作业。要布置作业,并认真检查、评分。

第三、抓好单元测验。如课时允许,每单元可进行一次测验,可检查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情况和老师教学的情况,以便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测验后要进行质量分析。

第四、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通过期中考试,对学生在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验,巩固学生半学期来所学知识,。期末考试检查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及老师的教学情况。对于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老师必须认真出题、认真改卷、并作好质量分析,指出学生的优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做好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测试与评价,是历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手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做好这一工作的新办法、新途径、新思路,使这一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

历史课堂重视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就要正确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课堂如果只是一味地教授知识,而不加以运用,学生的掌握就不牢固,俗话说:光学不练,等于白干,不练就达不到巩固的目的。在课堂知识讲过后,紧接着就要出练习题,这样既能让教师了解学习的情况,又可以对知识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让教师更容易地控制教学,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使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做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平县南韩村乡初级中学)

上一篇:形神要兼具 失误要避免 下一篇:浅谈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