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对数学课型转变的目的与意义

时间:2022-08-11 12:07:35

微课程对数学课型转变的目的与意义

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获得最大空间的提高,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微课程正是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出发,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微课程 数学课型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32-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微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它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实现了从“教到学”教育教学形式的实质性转变。

1 微课程的产生与发展

自2006年起,“微博”的发展速度惊人,并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我国在2010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目前不少教育学者都在思考如何将微博应用到教育中,实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 数学课型的分类

关于数学课型的分类,有不同的依据和标准,但无论采用什么标准或依据,都必须满足课型分类的基本要求。其一,涵盖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其二,各种课型要有一定的独立性。本文将数学课型分成概念课、命题课、解题课、复习课和测验讲评课这五种。从教学实施流程看,充分体现了各种课型的个性和风格。

3 微课程对数学课型转变的目的

传统的课型教学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所以受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但自从新课改以来,教育工作者普遍感觉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要想处理好任务与时间的关系,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转变,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3.1 利用微课程促进数学概念课型的转变,实现先学后教

数学概念是导出数学定理、法则的逻辑基础,它们相互联系、由简到繁形成学科体系。书本上的概念基本是以给出或推到形式出现的,是静态的,学生长时间学习容易出现疲惫现象,微课程的录制,可以变静态为动态,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挖掘概念背后的隐含和注意点与易混点,有时还能够进一步完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更好的掌握概念。而且提前录制,还能够实现先学后教。

3.2 利用微课程促进数学命题课型的转变,帮助理解掌握

表达数学判断的陈述句或用数学符号联结数和表示数的句子的关系统称为数学命题。通过命题教学,使学生学会判断命题的真伪,学会推理论证的方法,从中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其中对数学思维的要求比较高,有时学生看一遍或听一遍未必能够很好掌握,而且由于高中课程的紧张,教师不可能多次反复,这样势必有部分学生跟不上,导致学生的分化。微课程能够将这个难点进行再次讲解,多次重现,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实现共同发展。

3.3 利用微课程促进数学解题课型的转变,带动归纳总结

数学习题可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它可培养人的观察、归纳、类比、直觉、抽象以及寻找论证方法,准确地、简要地表述以及判断、决策等一系列技能和能力,给学生以施展才华、发展智慧的机会。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会碰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为什么我都听懂了,却不会做。其主要原因有二:(1)知识的遗忘;(2)解法缺乏归纳。常规课堂教学,对题型的归纳讲解往往也是一遍即过,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无疑是致命的,他们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却已过去很久。微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归纳细致,反复观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对阶段学习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无形中也能带动学生形成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3.4 利用微课程促进数学复习课型的转变,实现分层教学

复习课能够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知识、方法及应用的认识。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复习往往只在某个章节学完,或在期中、期末检测前进行,而且安排的课时并不很多,更多的只是一带而过,不可能细化。所以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是痛苦的。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微课程在录制时可以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甚至可以录制更多的内容(包括基础、中等、提升、拓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各取所需,实现分层教学。

3.5 利用微课程促进数学测验讲评课的转变,实现因材施教

测验讲评课是在测验之后,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的一种课。上好讲评课的关键在于“评”字,对普遍存在的失误和不足,可通过课堂讨论或由教师作重点的评析,以利纠正。但现实是班级学生内部本身就有差异,所以教师的讲解只能是面对大众,对于优秀学生来讲,基本已全部掌握,无需再听,否则会浪费时间。微课程就很好解决这一难题,试卷的讲评可以通过教师对试卷的分析后分类进行讲解录制,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时间进行必要的观看,一方面能够节省课时;另一方面也能针对不同现状实现个案补偿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

4 微课程对数学课型转变的意义

胡铁生认为:“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如此,对于学生而言:(1)“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2)“微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妥善地解决好既满足尖子生求知欲,又促进学困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录制微课程,实现先学后教、分层教学和集体教学,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另外,微课程的开放性及其后续补充与开发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佛山教育局全国首创微课作品征集活动广受好评[J].教育信息技术,2011(6):21.

[2] 孙福明,徐淮源,等.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中学数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上一篇:职业教育英语差异性教学研究 下一篇:浅谈成人教育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