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抓好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讨论”

时间:2022-08-11 11:59:12

浅谈抓好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讨论”

新课程目标强调师生、生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讨论流于形式,讨论的目的意向不明确,讨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等等。那么,怎么才能使“小组讨论”更有效地服务于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呢?

一、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

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才会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组织课堂讨论前,必须挖掘教材内容,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才能有的放矢。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首先出示了一道题目:把8、5、15、30…分成两组,使两组数分别能被2、5整除。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在讨论中研究、概括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样的分组讨论教学,不但使学生通过观察、议论、看书、抽象、归纳出了特征,即自主探究找出了规律,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全面的、多角度的。

二、准确把握好讨论的时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或认知产生冲突时,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就会帮助学生消除困惑或认知产生的冲突,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分数意义”时,遇到这样一道判断题:“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6段,每段是全长的米,每段长。”有的学生认为正确,有的学生认为错误,争执不下。这时我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两方面来讨论,讨论后结果也出来了,学生也明白错在何处。可见,适时进行“小组讨论”可解除学生的困惑或认知上的冲突,提高学习效率。

三、多向交流评价小组讨论的结果

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方式,课堂评价就应打破以往只是教师对学生的这种传统的、单一的教学评价。应当形成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小组对学生、小组对小组这种多向的交流评价模式,这样学生讨论后,获取的各种信息得以交流,也缩短了学生认知上的距离,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陈旧模式。但教师应适时地以积极的评价语言对各小组的意见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对讨论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适时进行小组讨论,可有效地服务于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模式。

上一篇:创设良好环境,构筑语言天地 下一篇:浅议小学数学复习有效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