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专题研究

时间:2022-08-11 10:13:43

“创新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专题研究

编者按: [HT5”SS〗12月24日,第7届广州小谷围(岛)金融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本届论坛邀请了金融学界专家、各大金融机构高管、政府金融管理部门负责人,围绕“创新发展中的金融支持”这一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展开广泛讨论、进行碰撞交流。

“小谷围(岛)金融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于2005年创办,每两年举办一届,其宗旨是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理论研究、服务实践发展。目前已成为金融学界、金融业界和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围绕重大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问题进行广泛讨论、深入研究、互动交流的一个高端平台。

本专题内容根据论坛现场录音整理而成,并经发言人审校。限于篇幅,部分内容进行了精简。

关键词: 金融创新;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经济国;资贷危机

中图分类号: H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17)03-0026-11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70301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发展是广东经济再创发展新优势的核心战略。作为金融大省的广东要加快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必须在创新发展中大力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归位实体扶持实体是金融创新发展的永恒主题

[HT]

(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同时金融发展也离不开经济发展的基础,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荣。2016年,广东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突破10万亿元,直接融资额突破1万亿元,保险资金累计运用余额突破50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突破6500亿元,增长115%,拉动经济增长约1个百分点。当年广东实现GDP795万亿元,同比增长75%,金融为全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金融本身就属实体经济范畴,是现代服务业和高端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产业和企业发展共荣共生。目前,我省全口径直接融资总额突破9000亿元;贷款利率和民间融资利率分别下降077和179个百分点,有力支持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四新”产业发展、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协调解决企业改制确权遗留问题,推动省内优秀企业上市、挂牌,全省境内上市公司44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70家;OTC挂牌企业数192万家;自贸区入驻金融企业超过6万家。金融继续保持安全平稳运行,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162%,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守住了不l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金融脱实向虚的结果,导致金融风险和危机,影响股市、房市,加剧融资难、融资贵,打击实体经济。1997、2008年的金融危机都是金融脱实向虚的后果。目前,金融高杠杆化突出,银行贷款主要投向房地产,一些银行资金、理财产品通过各种渠道脱实向虚地流向了股市、房市,也推高了房价、扩大了股市的波动。2016年我省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占全部贷款增量超过50%;互联网金融等领域非法集资案件持续高发,P2P累计问题平台368(家)占全国177%;2016年上半年全省共查处非法集资案件235宗,涉案金额153亿元。网贷平台总数占全国的176%,问题平台也占全国的176%。金融脱媒大大影响了经济发展,加剧了经济增速下行,企业产能过剩,效益盈利下降。

有鉴于此,我们在金融创新发展中务必把握好两点:第一,要把握好金融杠杆的平衡点。加杠杆是金融的主要特征,但金融杠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金融杠杆对于现代经济发展、产业革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都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另方面,历次国际金融危机教训表明,高负债、高杠杆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形成了金融泡沫,最后引发金融危机。而经济复苏的成功经验也在于成功降低了杠杆率。第二,要把握好金融创新的“度”。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不能过“度’。 实际上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就是一体两面,创新适度会推动经济发展,创新一旦过度就会导致风险,金融衍生产品也是创新成果,但其脱实向虚的属性往往容易产生风险隐患,甚至导致风险。互联网金融如此,供应链金融也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坚守金融归位实体、扶持实体的发展本质。

二、广东金融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2016年是我省“金融创新工作年”各地积极“去杠杆、防风险、保稳定、促发展”,广东金融总资产23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5%,已形成金融大省优势,建设金融强省进程加快。已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创建全国第一个金融高新区和“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打造全国第一条(广州)民间金融街;全国第一家民营互联网银行(前海微众)开业;开展国内第一个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试点;自主开发全国第一个省级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全国首部互联网金融行业准则;省部共建全国第一个青年大学生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中国青创板),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连续7年全国第一;设立国内首家大型商业银行总行级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自贸区集聚各类创新型金融企业,总量居全国各自贸区首位;创新国内首个跨境金融指数。

与此同时,2016年末广东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直接融资额、上市公司数量、保险保费收入等主要指标均保持全国第一;银行间市场发行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规模全国第一。全省共有法人金融机构309家;小额贷款公司512家、融资担保机构360家。

(一)构建起良好的金融发展政策体系。“十二五”时期,我省出台一系列促进金融改革发展政策措施,2012年7月,国家印发《广东省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将珠三角地区金融改革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相继出台《广东省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细则》《全面推进金融强省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意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等重大举措。

(二)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成效显著。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全省获批设立法人金融机构14家,包括保险公司4家、消费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各1家、财务公司2家、村镇银行4家、公募基金公司2家。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创新试点。推动出台实施南沙、横琴新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南沙“金改15条”加快落地,广东金融高新区入驻金融机构及服务外包企业287家,总投资额584亿元;汕头华侨试验区“华侨板”炫破笠434家,意向融资额5852亿元。广州股权中心“中国青创板”,累计上板项目超过900项,覆盖20个国家地区和国内15个省市。成功组建广东民营企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实缴资本金160亿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地方民营投资公司。

(三)金融服务创新驱动亮点纷呈,在全国率先推出金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一揽子政策。出台《关于金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15条具体的政策措施。广州商品清算中心、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自贸区金融仲裁中心等金融创新平台相续落地;广东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等7家交易场所获批设立。积极探索开展投贷结合试点。推出投贷联动产品“投融通”。与10家中央金融机构签署“十三五”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授信额度约6万亿元。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开展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试点,11家试点平台累计成功募集项目数626个,募集金额8亿元。

(四)直接融资获国务院高度肯定。加快推动企业上市挂牌融资,直接融资比例攀升至34%。积极推动“中国青创板”、“科技板”、“华侨板”等交易平台创新发展,3家OTC注册挂牌企业占全国20%。广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前三季度各类金融资产交易3150亿元,居全国第一。推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总规模各为100亿元的广东南方媒体发展投资基金和广东省新媒体产业基金。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工作有效落实。在全国率先印发《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行动计划(2016―2018年)》,制定7个方面29项措施。开展排查整改,确保杠杆率达标。推动不良贷款处置,不良占比保持低于全国水平。参与制定我省出清僵尸企业债务处置方案,压降钢铁行业企业贷款近30亿元,减幅超过11%。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有序推进。促进小贷、担保机构健康发展。新设小额贷款公司16家、融资担保公司25家。

三、以“三个支持”做强做优广东实体经济

[HT]

省委书记强调:广东金融要做好“三个支持”,支持创新;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对外开放交流。“十三五”时期,我省将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围绕建设经济强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做好金融“三个支持”:

[BT4] (一)大力支持创新发展

1.建设4个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的重点区域。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广东自贸区粤港澳金融合作试验区、“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试验区,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打造5类金融服务集群。打造由若干家“千亿级”金融龙头企业组成的综合金融服务集群;由科技特色类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以及科技支行、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等组成的科技金融服务集群;由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等组成的小微金融服务集群;由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等组成的创投金融服务集群;由互联网支付、网络信贷、众筹等组成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集群。

3.建设15个重大金融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创新型期货交易所、青年大学生创业板、华侨股权交易板、人民币离岸业务在岸结算中心、商品清算交易中心、新三板华南服务基地、华南票据交易中心、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县级综合征信中心、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华南金融智库、互联网金融征信中心、互联网+融资服务平台、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

4.建立6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保障机制: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社会信用征信机制、融资风险分担机制、保险保障机制、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坚持去金融杠杆与促改革创新两手抓,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去杠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置金融风险,有序打破刚性兑付预期。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5.加快推动设立一批创新型地方金融机构。如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等。

6.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鼓励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建立绿色产业基金,推动发展碳租赁、碳基金、碳债券等碳金融产品。

[BT4](二)大力支持实体经济振兴。

1.支持产业并购重组。建立为服务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推动设立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金。发起设立产业并购重组基金,主要投向高科技、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并购重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业等重点产业融资支持。

2.推动直接融资发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鼓励优质中小企业、科技企业等改制上市、到“新三板”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注册挂牌。推动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发行上市。

3.支持各类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加快发展,鼓励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有意向改制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

4.探索开展投贷联动试点。由银行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合作筛选科技创新企业,开展“股权+银行贷款”和“银行贷款+认股权证”等融资创新。通过设立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等形式,向园区内科技企业开展直投业务,参与企业每年的盈利分红。

[BT4] (三)大力支持对外开放合作交流。

1.扩大金融服务业对港澳等地区开放。推动粤港澳在金融市场、业务创新、人才流通等方面的合作与对接。支持自贸区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开展人民币银团融资、推进跨境人民币双向融资、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业务。

2.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已有的融资平台,用好海丝基金,为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与沿线国家搭建起新的投融资合作重要平台和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广东“一带一路”优先推进项目,支持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大通道、粤满俄陆上丝绸之路大通道建设。

3.探索设立海外并购基金、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通过对成长型行业整合并购、参与国企改制、收购海外优质资产等方式,支持广东企业赴海丝沿线国家进行境外项目投资合作。

4.发展广东跨国金融机构,在跨境贷款、离岸业务创新、跨境投资基金、跨境人民支付结算等领域积极试行,提供多样化融资、避险和增值产品服务。

5.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互换,实现人民币在沿线国家经贸往来中的计价,结算和作为储备货币的目标。

上一篇: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小学英语活动教学创新模式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