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时间:2022-08-11 09:43:34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摘要:新课程改革引发了素质教育的推广,针对物理这个科目,尤其是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来说,在实施时存在较大的难度。具体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沟通能力、主动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方面,这类问题对于新形势下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问题 解决方案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学科理论性较深的问题

物理教学的特殊性在于理论性较强,学生接受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而物理科目自身又是注重实验性理论总结的,学生在初始接触到此科目时较容易产生兴趣,但是随着理论深度的增加,过度理论灌输会产生一定的乏味感,如果课堂实验无法缓和,就会导致学生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都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下,学习兴趣逐渐消磨。长此以往,学生对科目的学习欲望越来越低,更严重的还有可能产生厌学心理。

2.物理教学中的内容偏多的问题

物理区别于其他理科科目,其具有较为灵活的解决方案,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运用到许多相关科目的知识,例如数学、化学等相关科目的知识,因此物理学科本身具有了较为繁多的学习内容,所以在老师对于科目知识的传授上通常需要较多的进行科目间的串联,还需要讲解各种类型的解决方案,目前学生面对复杂多样的解题方式和技巧,只能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知识的巩固,对于学生的学习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3.物理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

物理教学的单一是因为学科中理论的理解较为困难,就简单的对比高中物理和数学的教材来看,数学教材中的理论、公式等都会有很长的篇幅进行解释,而物理教材中的理论进行的解释多为文字性的例证或者实验案例,这样的例子对于学生理解上的帮助并不明显。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大都属于个人对知识的总结和归纳,课程授课流程也都趋于个人习惯和经验,这种方式对于新课改下教学要求的满足并不明显。

4.初高中理论知识过渡的问题

初高中物理理论的区别是较为明显的,由于初高中教学存在着培养目标的差别,初中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物理学科中对于知识点的概念内容设置的较为浅显易懂,而高中的课程为了逐渐接近并与大学相应的知识理论做好衔接,因此在其知识点的分布上往往比较密集,而且内容深度也有所加大,对于理论的总结和归纳更为精简,学生在理解上很容易出现差错,或者难以理解相关的理论内容。而且初中阶段较多的实验内容在高中阶段较难实现,这是因为高中课程中理论知识的深化使得课堂实验的机会减少,从而使得物理这类需要借助实验观察来进行分析的科目课堂效果不理想。

5.新型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未随教材的改革而创新的问题

新课改的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是一种要求全面能力提升、思维张力加强以及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等内容,而物理学科由于自身的理性概念内容较多,本身对于扩展思维的培养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教师的授课方法并没有随着理念变革发生大幅的变化,传统的授课方式方法依然在各地流行,学生很难有更大程度的提升。

二、相应的解决方法

1.通过整理知识点来解决理论性过深的问题

教师对于知识点进行更为详尽的罗列和联系,只有教师将课程内容的理解到位之后才能更好的教授学生。具体在进行知识点的理顺和整理时,需要注重对课程重点难点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对于章节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对于课堂教学中需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流程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轻松,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理顺知识内容。

2.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的方式解决内容偏多的问题

从第一部分的分析中可以知道,高中物理的内容偏多主要表现为知识点涉及的科目多,需要联系的内容多,知识构架较为复杂,这个问题仅靠教师的努力是无法彻底解决的,关键还是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努力,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要很扎实。但是跨科目的知识运用并不会像直接在本科目中应用那样方便,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的方式能够让教师的经验和学生中一些合理的方法得到快速的传递,从而降低知识内容过多所带来的不便,进而加强学生学习的效果。

3.应用多样化的授课方式解决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

多样化的授课方式主要在于课堂教授方式要脱离传统的简单理论灌输,只有脱离这种传统方式的束缚才能更好的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初中物理教学中较多的加入了课堂实验,而高中课程中的实验相对较少,可以通过增加课堂实验的次数,并将知识点融入到课堂实验中去,这样就能够改善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造成的疲劳心理。也可以通过提问、学生主动的问题创设、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路选择判断等,来达到扩展学生思维的目的,避免单一理论的灌输,从而很好地改善传统教学中的学生压力和厌学问题。

4.通过改善教学方法解决知识过渡的问题

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和个人能力,据此来寻找一种能够适应学生平均水平的方式进行引导,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知识过渡中的理解能力差异,而且能够让学生形成深化理解的自觉性,对新型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速度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因为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教师必须准确掌握教学问题的切入点,采用循序渐进和引导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缓和学生在知识深化过程中出现的瓶颈问题。

5.通过优化实验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通过增加课堂实验,并将概念理论同步融入进实验当中,以提高教学效果。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课堂教学中增加实验内容是较为关键的问题。具体应用时可以采取小组分配的形式来进行实验,对于小组内部进行相应的分工,部分成员进行实验操作,部分成员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然后全组结合课本理论讨论,分析实验先后步骤和结果数据,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小组进行相应的过程审查,并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三、总结

纵观全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解决问题最主要的出发点还在于教师方面,只有教师不断地改善和提升自身能力,注重对新时期教育目标的理解,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发展空间,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分析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于述胜,刘继青.中国现代课程改革的文化问题[J].江苏教育,2009.

[2]龚彦琴.新教学观下的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3]丛焕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基础-自主设计综合型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模式... 下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