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在初中思品新课改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11 09:04:12

讨论式教学法在初中思品新课改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在思想品德新课改教学中,教师应该也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文章提出以下措施:讨论式互动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实现观念和行动的转型。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法 初中思品教学 新课改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讨论式教学法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小组的观点或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下面就初中思品课教学实施讨论式教学法相关问题作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讨论式教学法具有四大优点。

在讨论优点之前,我们先看以下教学案例:在“人教版”初一思品教材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懂得重视交往、学会交往,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笔者组织了一次讨论课。讨论的主题是“怎样摆脱交往中的‘两难处境’”,具体创设了两个情境,内容如下:情境一,我与小李、小肖是好朋友,但是小李和小肖有矛盾,还是冤家死对头。问,我夹在中间该怎么办?情境二:我想向小江借一本很好看的书(本地书店没有卖的),但小江向我提出一个条件,就是期末考试时帮他作弊。我很想看书但又不想帮他作弊,这时我该怎么办?学生的讨论异常激烈,而且想出了很多好点子。比如:对于情境一,A同学:让他们和好。B同学:怎么让他们和好?C同学:谁对我有好处,就跟谁好。A同学:我会以小李的名义写一封道歉信给小肖,然后以小肖的名义写一封信给小李,要求和好,成为好朋友,这样他们就可以冰释前嫌。对于情境二:甲同学:我宁可不借书看也不帮他作弊。乙同学:我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先告诉他作弊是不对的,还要列举一些作弊的坏处,然后帮他复习,提高学习成绩,自然就不用作弊了。这样既可以保持同学间的友谊又可以借到我想看的书,还不会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不帮他作弊)。(鼓掌)我在总结时,充分肯定了这些想法,表扬了这些同学的想法。学生的讨论内容超出了课本,不拘泥于课本,但又源于课本,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增强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上述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讨论式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索的空间。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案例,让学生倍感亲切,极易融入情景之中。实行课堂讨论,改变了学生单纯、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教师的“满堂灌”中解脱出来,留给学生更多余地,让他们自己酝酿、思考、研讨一个课题或问题,并彼此交流,从而加深对含糊和复杂事物的理解。2.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习上的矛盾、实践过程中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的矛盾,这些客观存在的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就会使学生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感到无所适从,有时就会对书本知识产生信任危机。从根本上说,这些矛盾的解决要靠学生自己,然而由于知识、经验和社会经历的限制,单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很难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做出正确解释,正如《学记》中所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讨论式教学法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难题,大家在讨论中能各抒己见,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矛盾交融在一起,在群体思考过程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批评、互相教育、归纳综合,共同认识矛盾、解决矛盾,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调动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达到认识上的深化和扩展,体现合作精神。3.讨论不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发展能力的过程。思品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比较、批判、评价、表达等七种能力。能力是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讨论式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它能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第一,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提高比较、鉴别、分析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讨论是学习互动的过程,通过对自我认识的反省与对他人认识的评价,提高学生批判和评价能力。第三,参与讨论的关键是学生能清楚明白地向其他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要做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就要提高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四,对时事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力和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讨论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具有重要意义。4.学习不仅是提高学生智力因素的过程,更是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过程。除了要传授学生知识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是群体活动,它会使学生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摆脱自我中心,增强集体意识;讨论教学法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相互论辩组织教学,它要求学生树立团体协作意识,增强竞争意识,培养自信、自强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所有这些都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强化知识学习效果。

二、讨论式教学法对新课改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教师要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树立与“课改”理念相适应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其次,要树立“师生平等,生生有长”的师生观,教学实践证明,专制、放任只能造就“唯书、唯上、唯师”的“应试高手”,民主、和谐却可使师生互动、互感,教学相长。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做是虽然有不足和幼稚,但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平等的个体,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创造的机会,并能从创新性角度对学生的成功,哪怕是点滴成功,都给予积极的褒奖,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创新体验。2.设计体现平等、和谐的教学空间。要能有效实施讨论法,必须营造有利于学生讨论的和谐的课堂氛围。3.讨论前要精选内容,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4.学生要有备而来,讨论中要倡导求异质疑,诱导思维,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及讨论的具体要求,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注意引导他们围绕中心问题并联系实际进行讨论,努力做到全员参加,机会均等,避免“冷落儿”的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积极开展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争论,发扬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又不固执己见的学风。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穷根刨底”,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这是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其次,要引导学生一思多问,一问多思,培养学生多角度、立体思维的能力。即使思考同一问题时,力求不遵循和固守同一思路,采用同一种方法。

总之,在新课改教学中积极实行讨论式教学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放飞思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新课改”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2]钟启泉,崔允,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论语雍也.

[4]朱熹.大学集注.

上一篇:精神成人 技能成才 下一篇:高中英语词汇记忆方法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