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设备安全检修的“模块化”措施

时间:2022-08-11 08:59:31

发电设备安全检修的“模块化”措施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从技术角度确保了发电设备检修过程人员的安全,“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则从人员行为和环境因素控制的角度,确保发电设备检修过程人员的安全,两者形成了全方位的安全管控。而“模块化”后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对自身进行了效率修正,使其标准化、规范化、表格化,实现了安全监督现代化的管理提升。

发电厂作为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的现代化企业,其设备检修过程充满风险,所以安全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发电设备检修过程中,确保人身安全,成为相关行业领域内共同关注的问题。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确保安全

GB26164.1-2010《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对锅炉、汽机、电气和电气焊作业、高处作业等14种作业类型,以及作业过程作了相应的规定。并且以两种形式对作业安全提出了要求,一种是针对设备、系统,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另一种是针对现场环境、人员、工器具,进行的安全要求。

前者以“工作票”的形式强制执行,即:在热力、机械和热控设备、系统上,进行安装、检修、维护、试验作业,需要采取安全措施;需要运行人员采取保障人身、设备的安全措施时,必须使用工作票。火力发电厂在生产设备、系统上工作时,需要将设备、系统停止运行或退出备用,由运行值班人员断开电源,隔断与运行设备联系的热力系统后,对检修设备进行消压吹扫等检修工作时,应使用热力工作票。

《规程》同时规定,操作这些设备的人员应具有的技术等级和资质。且操作结束应留具文字记录、签名等可追溯的痕迹。而“针对现场环境、人员、工器具,进行的安全要求”只是提出“要求”,缺少约束力。

通过危险点分析与

控制措施确保安全

“工作票”中强制性的安全措施,仅仅将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危险源(点)隔离,以保证人身安全。实践证明,仅凭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越来越高的安全理念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安全不仅来自高压、高温、电压、电流、腐蚀、中毒、燃烧、爆炸等传统伤害,更多来自人员工作过程的走、攀、跨、抓、扶、拿、靠等不安全行为;来自环境中已达到“边界量”的有毒、有害、噪声、气温、风、雨、雪、雷电等环境危害物质的伤害。

针对上述问题,广大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一套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措施,称之为“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以此作为《规程》的补充。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是根据作业目标、作业环境、作业人员的差异,找出对应的危险点,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加已控制。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危险点和控制措施列在《规程》规定的工作票“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栏目之后,先由每个作业组成员学习并熟知,然后在规定的栏目内签名,作为可追溯的痕迹,并强制执行。

为规范这些“危险点及控制措施”,大唐电力集团公司专门制定了《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虽然给出了“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的重点内容”,但没有给出“危险点”和与之对应的“控制措施”。目前施行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都是由各基层企业自行编制而成,因水平不一、认识差别、角度不同,形成的措施不规范、不统一、不标准,且数量巨大,甚至存在措施相悖的情况。以某发电公司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为例,共计230个页码,危险点5 198个,控制措施则达到15万条。这些纷繁的条目,带来了大量繁琐的工作。

“模块化”确保安全

如果说《规程》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一次管理革命,检修过程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则是又一次安全管理“革命”,它使“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主次分明,相得益彰、内容互补,形成了全方位的安全管控。而“模块化”则是后者的完善、健全和现代化管理提升。

“模块化”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是在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对几千个危险点和十余万条控制措施进行分类和筛选,选出最常见也是最集中的14个危险点和85条控制措施,并进行“模块化”,供作业人员从“模块”中随取随用。它的优点是简单扼要、简捷易行。

寻找危险点

所谓危险点,包括作业场地、作业环境、工具设备,以及人员行为状态等对作业人员构成伤害的位置点和行为点,如:高温、高压、带电、有毒、易燃易爆等不能触碰或不能接近的位置点;走、攀、跨、抓、扶、靠、明火作业等不能实施的行为;物料、工具、备品备件放置时存在的不稳当等安全隐患。先把这些位置点和行为点找出来,再来规范这它们。只有找准危险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控制。

对危险点进行归类

作业场地、作业环境、工具设备、人员行为状态4个主要方面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险因素有:高空作业、立体交叉作业、容器内作业、井下作业、邻近高压管道作业、邻近带电设备作业、高温环境作业、大风环境作业、场地照明不足作业;邻近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作业;使用电动工具、起重设备、安全工器具作业;人员健康状况、思想情绪,技术水平及能力不能满足作业要求等18类。

这18类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伤害有近百种,经过主次分析、查找典型、合并异同后得出:人员状态不佳伤害、工器具伤害、起重伤害、人身触电伤害、落物伤害、误碰运行设备伤害、机械伤害、高空坠落伤害、火灾伤害、滑跌伤害、烧烫伤伤害、中毒伤害、窒息伤害等14种。

对危险点进行危害程度的识别

有的危险点可能只对人身造成轻度伤害,有的则可能造成较大或特大伤害。这要依据中国大唐电力集团公司《发电厂事故案例汇编》来判断,然后参考公司《事故调查处理规程》进行分类识别。一般可将其分为:特大型、大型、较大型、一般型、较小型五种危害程度。

确定控制措施的重点范围

确定重点的目的是有的放矢,以方便找到“最大伤亡”的事故类型,来进行“最优化”控制。控制措施的重点是:预防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等发生频率较高的人身伤害事故上。

制定危险点控制措施

一个危险点往往需要对应两个以上的控制措施。一项作业可能存在多个危险点,这些措施的制定要有根有据,应以《规程》为主,事故通报、经验积累作补充。以在容器内使用电动工具为例,存在的危险点是触电,控制措施为:必须使用24 V以下的电动工具,或选用Ⅱ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必须设专人不间断地监护,监护人可随时切断电动工具电源;电源控制箱和电源联接器应放在容器外面宽敞、干燥场所。这三条控制措施来源于《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三章第3.6.5.9条。

模块化及其取舍和应用

在发电厂的检修作业中,最常见的人身伤害事故有:高空坠落、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四种。

模块中的“危险点”,是根据中国大唐电力集团公司《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条目选取的,而“控制措施”则是根据《规程》分散在各章节的安全规定摘取的,具有权威性、标准化、规范化,形成模块后又具有程序化和表格化的特点,符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要求。但是具体到每一项作业,可能该项作业中全部囊括了14个方面的伤害,也可能只含有其中一方面或一条、一点。此时,只要摘取或部份摘取“模块”中的相关条目进行实施,即可达到防范、避免事故的效果。

模块化的效率和灵活性

“模块化”管理,提升了发电设备检修过程安全管理的现代化(主要是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表格化)水平,使十多万条措施简化为85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模块化”也具有一定灵活性,中国大唐电力集团公司在模块的最后一栏增加了“其他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作为附加项目,提供给那些存有差异的检修作业项选择填写,以扩大模块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近年来,大唐山东电力检修公司根据“模块化”赋予的功能,修正了繁琐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并对所检修的发电设备进行全过程安全管控,取得良好效果,人身伤害事故、事件三年来以13%、10%、6%的速度递减。

上一篇:X光眼 7期 下一篇:几个典型发达国家商品流通市场掠影——法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