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向量问题求解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1 08:41:07

数形结合思想在向量问题求解中的应用

摘要:新人教A版教材一直坚持从数和形两个方面建构和研究向量。所以,我们在研究向量问题或用向量解决问题时,应树立数形结合意识,充分挖掘条件的几何意义。本文举例说明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求解几类向量问题时的应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向量;求解;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40

一、求解向量的模和角度的有关问题

例1. 已知向量■,■夹角为45°,且■ =1,2 ■-■ =■,则 ■ =

分析:这种题目的常见做法是,将2 ■-■ =■两边平方,转化为向量数量积的问题。

解:如图1,作■ =2 ■, ■ =2 ■,∠AOB=45°,则■ =■,■ =2,设■ =x,根据余弦定理可得■2=

22+x2-2・2・x・cos45°,得x=3■。

例2. 已知两个单位向量■,■的夹角为60°,■ =t■+(1-t)■若■・ ■=0,则t=

分析:本题利用数量积知识能算出t的值,然而利用几何法更加一目了然。

解:如图2,作 ■ =■,■=■,■=■ =t■+(1-t)■即■=t■,则点A,B,C三点共线。因为■ =■ =1且夹角为60°,所以OAB为正三角形,所以■=1,又因为■・ ■=0,即OCOB,所以在RtCOB中,∠COB=60°,OB=1,所以,BC=2,那么t=2。

二、求解向量最值或取值范围的问题

例3. (2008.浙江)设■,■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 ■满足(■ -■)・(■ -■)=0,则■ 的最大值等于( )

A. 1 B. 2 C. ■ D. ■

分析:该题将条件(■ -■)・(■ -■)=0展开,利用数量积能得到答案,但利用几何法更加简洁。

解:如图3,■ =■,■ =■,■ =■,■ =■-■=■ -■,■=■-■=■ -■则由题意得CACB又OAOB,则点O和点C都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所以■ max=■max=■=■,故选C。

例4. 已知向量■=(2,0),■=(2,2),■ =(■cosα,■sinα)则向量■与■夹角的取值范围为( )

A. [0,■] B. [■,■]

C. [■,■] D. [■,■]

分析:本题若按照一般求角的方法来做很难操作,但是利用几何法非常容易。

解:■=■+■ =(2+2cosα,2+2sinα),则点A在以点C(2,2)为圆心,半径为■的圆(x-2)+(y-2)上。如图4,则当OA与圆C相切时, ∠AOB分别取得最大、最小值。因为OC=2■,AC=2,ACOA,所以∠AOC=30°,又∠COB=45°,所以∠AOB最大为75°,最小为15°,故选D。

三、求解向量恒成立问题

例5. (2005.浙江)已知■ ≠■,■=1,对任意的t∈R,恒有 ■ -t■≥■ -■,则( )

A. ■ ■ B. ■ (■ -■)

C. ■ (■ -■) D. (■ +■) (■ -■)

分析:本题采取代数法和几何法都可以解决。代数法是通过将■ -t■≥■ -■两边平方,转化为关于t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但计算上容易出错。

解:如图5,■=■,■=■,有■ -t■≥■ -■恒成立,即■ -■表示点A到向量■所在直线的最短距离,所以有■ (■ -■)成立,选C。

例6. (2013.浙江)设ABC, P0是边AB上一定点,满足P0B=■AB,且对于边AB上任一点P,恒有■ ・■≥■・■,则( )

A. ∠ABC=90° B. ∠BAC=90° C. AB=AC D. AC=BC

分析:本题方法多样,但是很多学生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对 ■ ・■≥■・■的本质不了解。而大多采用代数方法,计算麻烦。

解:利用公式 ■・ ■=■,则■ ・■≥■・■化为■≥■

如图6,取BC的中点M,则有■2≥■2,即■≥■,即点M到直线AB的距离以MP0最短,所以有P0MAB,取AB中点N,则P0M∥CN,所以CNAB,所以CB=CA,选D。

向量是数形结合的典范,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更注重向量几何意义的教学,让学生树立利用数形结合法求解向量问题的意识。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 325804)

上一篇:注重环境教育 教好初中化学 下一篇:无张力腹股沟修补术后复发因素分析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