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羽毛球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11 08:30:50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羽毛球教学设计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课标理念下的羽毛球教学进行分析,对教学内容及课时做出了设计,对一些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能为中学体育教师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标 羽毛球 体育教学 羽毛球技术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2

一、前言

20世纪初,现代羽毛球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的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当时主要是一些外国传教士、商人、军人等在华期间,为了自己强身和娱乐的目的而开展的一种小范围的内部活动,后来这项运动逐渐在少数城市和学校中流传开来。因其好学有趣,羽毛球自进入学校以来就受到学生的喜爱,但是因为羽毛球的教学及技术学习提高过程中比较枯燥,场地设施的不足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动机不足,效果不够理想,造成打羽毛球的学生很多,但是都仅仅处于玩的状态,技术动作整体不规范。国家自2001年9月1日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本人欲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角度,以羽毛球的基本技战术体系为理论基础,探讨了羽毛球教学方法,以期能为中学体育教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羽毛球教学效果。

二、传统的羽毛球教学

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大都属于初学者,对羽毛球运动的认识比较浅显,传统的羽毛球教学制约了学生在羽毛球运动的良好发展。传统教学法由于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充分激发其自觉锻炼的兴趣,所以普遍存在着被动、消极的心理,对参与羽毛球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采取命令、灌输、模仿训练、统一标准检查的流水线教学流程,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无法享受羽毛球运动所带来的乐趣。

三、新课标理念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

(一)新课标的特点

新课标的理念主要是:健康第一;激发运动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标规定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此只要教学的内容达到这些标准就可以实施教学。这就使新课标下的羽毛球教学灵活性大大增强。

(二)新课标下的羽毛球教学

1.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高中羽毛球课是初级程度的羽毛球教学与训练,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羽毛球基础知识、基本的羽毛球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课程的内容设计

新课标并没有规定具体课的内容应该是什么,但要达到这些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运动形式活波;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行。可以在每节课的开始部分加一些5-8分钟的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3.教学内容及其课时比例的规划

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实践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根据这些原则和要求设计羽毛球课的教学内容,内容主要包括羽毛球运动概述、羽毛球基本技术及教学训练和竞赛规则及裁判法这三大部分,内容一个学期上完。课程定为一周2个学时,一个学期一般为36个学时。

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设计上要与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相一致;树立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在功能定位上要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在结构形式上由讲授为主转向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注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形成体现自身优势和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系。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由易到难。基本技术的教学先学习发球技术,这里主要学习正手发高远球和反手发网前球,重点放在正手发高远球上。再学习平抽球或后场正手高远球和步法,正手高远球是羽毛球一切上手球技术中的基础,步法又是一切技术得以完成的前提,因此步法和正手高远球是重中之重,每节课都留10分钟复习这两项。

4.教学方法的选择

(1)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在教学中提出诱导性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观察、判断、思维与分析,探究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从而触类旁通,达到加速技能形成的效果。

首先,在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时,提出问题如学习发高远球,怎么样的行路线才能不让对方拦截、把球击到对方场区内落在地上。要求学生开动脑筋,通过思维与分析,得出结论。其次,教师按照得出的结论对技术动作做正确和错误的示范,针对所学技术动作的关键部分或重要部分,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如击球的用力方向等,充分理解技术动作的每一环节。如示范发高远球时,分别发“高而短的球”、“高而不远的球”、“远而不高的球”、“高而远的球”,让学生理解只有高而远的球才能达到最好的技战术效果。第三,进行教学检查,找学生做正误示范,启发学生对不同的击球效果再作判断、分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怎样纠正?”使学生通过亲身体会进行判断、分析从而纠正错误动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2)“小集团”教学方法

“小集团”学习教学法基本程序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名羽毛球技术较好的学生任组长,每个组固定使用一块羽毛球场地,使学生形成一个学习的“小集团”。教师对每个“小集团”学习提出具体操作的目标和要求,明确学习方法。“小集团”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交流,讨论问题,互帮互学。

在羽毛球课中,采用“小集团”学习的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集团内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使学生对动作形成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并在练习时及时得到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集团间引入竞争学习方式,通过集团间的共同操作,用集团的集体智慧参与竞争,使学生形成协同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同性和竞争性。

(3)比赛教学法

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观看比赛录像,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给学生灌输裁判和战术知识,并且利用其中考试或学校开运动会的期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班内赛,实施比赛教学。

比赛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羽毛球基本技术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三到四组,每组培养出一个骨干,当选为本组的组长,也是该组的标兵,该组学生以他为目标,向骨干学习。同时每次课都对各个组进行检查与比较,每次课选出最佳学习效果组和有待于提高组。同时在教学中组长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在练习中,组长可以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组织本组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又形成了一种比、学、赶、超的竞争激励机制,大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4)手机或相机录像反馈法的运用

录像反馈教学是借助于现代化视听技术的一种教学活动,属于电化教育范畴,是利用摄录系统将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录像,然后对其技术动作进行分析、评价,针对动作状况提出改进方法,让学生再次练习并录像,再次分析与评价,如此重复进行。从而使正确的技术动作强化巩固,不正确的技术动作在下次的练习中得到纠正,并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5)自我持球练习为主的创新性教法

手法练习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对练时不仅需要大量场地,且互相击球不容易将球合理的还击给对方,练习时间耗费在捡球过程中;若由教师陪练,则更加需要大量时间一对一进行;若用多球练习,由于场地、器材等多种因素制约,很难在羽毛球实际教学中得到推广与应用。为了克服以上弊端,可以在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初期,让学生采取自我持球练习为主、结合简便、易得、方便实施的辅助教具。待动作粗略掌握后,再让学生采用对练,或由教师陪练、学生依次循环轮流练习。这些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自主性;由于练习以学生自我持球为主,需要的场地面积小,有限的场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减轻了教师压力,教师指导游刃有余;在练习的最后阶段,更复杂的练习手段容易成功实施,提高了练习效率。

如高远球的练习,可采用原地正、反手变换颠球;正、反手连续击高球,配合脚步稍移动;正、反手抛、接、击高球交替练习。

推球,面对墙用力击平快球,上步正、反手推反弹球;多球对练,一人发平快球,练习者推球过网;羽毛球悬吊,正、反手连续快推。

抽球,墙壁前悬吊羽毛球,对墙连续正、反手平抽;一人发平快球,另一人正、反手平抽还击;配合脚步两侧移动,正、反手平抽打练习。

挑球,近体前、左、右侧正、反手挑高球;远体前、左、右侧挑高球,配合脚步长距离快移;控制击球的长短距离变化,对打时网前球挑至对侧底线,脚步配合长距离上、退网步法。

5.教学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重点是:评价与教学过程行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评价对体育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的程度;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如平时上课的积极性占总成绩的10%,进步的幅度占20%,素质测试占30%,技术测试占40%。

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评价时,要从多方面全方位的角度考虑,态度、技术、素质、进步幅度、相互评价都是要考虑的因素,技术素质的评价内容可以是重要技术如发球、高远球技术和“米”字步法的技评、跳绳的双摇、羽毛球的掷远和垫球等,具体的标准根据班内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体素质情况而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要将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融会贯通才能取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出新课标的标准和要求。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羽毛球教学方法,教师应注意学生学习体育的实际需要,侧重选择能够让学生加快掌握身体锻炼和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并通过学生在运动实践中积极运用体育学习方法,提高体育能力。当然,体育教学方法的转变要体现实效性的体育教学理念,充分表现出学生活泼、主动、积极、和谐的特点,教师要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真正实现在快乐中提高羽毛球技术。

参考文献:

[1]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 郑超.羽毛球教程[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2001.

[4] 苏平.“探究式”教学法在羽毛球课中的运用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4.

[5] 孙细英,陈坤明等.比赛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羽毛球课的实验研究[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9.7(16):3.

[6] 罗育华.“小集团”学习法的教法研究[J].体育学刊.2001.5(8):3.

[7] 仇亚宾,张晓宇.手机录像反馈运用于羽毛球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J].考试周刊.2011:61.

上一篇:浅析中学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 下一篇:体育运动处方和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