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

时间:2022-08-11 08:07:17

例谈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

摘 要: 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预习和作业是两个重要环节。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给学生布置适合学生能力的预习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预习,从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要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预习作业 设计

学习中的预习是一个有趣、主动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这个过程体现在学生课前对数学问题自主探索、自我分析、自我实践的过程中。因此,教师预习作业设计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分析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要求、现存设计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1.预习作业设计的要求

1.1预习作业有操作性

教师设计预习作业的时候,切忌内容空洞,一定要做到设计内容具有操作性。学生课前预习过程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此时,他们接触到的大部分都是新的甚至陌生的知识。所以预习作业应该有着极强的指向性,预习作业的要求要十分具体、便于操作。这样学生才能有效自学,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1.2预习作业有差异性

课前预习作业的设计应该避免统一,尽量做到分层有差异。教师设计预习作业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兴趣、性格特点、意志品质和学习方式这一特点,充分意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尽量改变一刀切式的预习作业设计方法,做到分层设计,为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预习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在预习中获得最大收获。

1.3预习作业有趣味性

教师课前预习作业不应该只是枯燥无味的文本,应该具有多样性,成为充满色彩、充满趣味的复合体。预习作业的作用是一种媒介,应该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使学生在趣味中学习,获得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预习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2.1预习作业设计没有考虑学生实际情况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的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目前,许多教师在初中数学预习作业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出现“一刀切”、“一锅煮”的现象。教师为所有学生布置一样的预习作业,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导致学生预习所学知识的时候无法充分利用预习作业促进学习效果。

2.2教师忽视预习作业的重要性

新课标改革的深入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课前预习对学习的重要性。但部分初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缺少对学生自我探究精神的培养,仅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熟悉教材,方便自己在课堂上教学的开展。教师这种教学理念及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自我学习能力长期得不到发展,从而影响学生的日后发展。

3.预习作业设计的策略

3.1预习作业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预习作业能够指导学生预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自我分析、自我探索、自我总结。预习就是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是课前熟悉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设计预习作业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因素,多设计探究活动,并添加具体要求,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指导。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教师在对数轴的预习作业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要求同学们在数轴上标出4和-4,2和-2,7和-7。提示学生想一想各对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各对数在数轴上有什么特点,并要求学生想出具有以上特点的数。这样的预习作业将抽象的数轴知识具体化为数轴上的点,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在对对数观察的时候总结出规律,深化学生对数轴知识的印象,这样学生既学到新的数轴知识,又对原有知识进行复习。

3.2教师提高对预习作业的重视程度

针对教师对预习作业重视程度不够这一问题。首先,学校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多让学校教师参加教育讲座,让教师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促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接受新理念、新方法,提高对预习作业的重视程度,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其次,教师本身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认识到预习作业的重要性,改变自身传统教学观点,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进度、学习要求,为学生设计出针对新强、趣味性强的预习作业,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3.3预习作业的设计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个体行为的内驱动力,能够很好地激发人们的行为。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愿意真正投入学习,付出自己的经历和感情,使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教师设计预习作业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预习活动。比如,在苏教版初中数学必修2中,要求学生掌握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对这一课进行预习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拿圆规画一个圆,在所画圆的上下移动直尺,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并将自己总结到的规律和产生的问题写下来,用于课堂教学。再如八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道复习题:一个图形是由五张全等正方形组成的,学生只能移动其中一个正方形就可以把整个图形变换为一个对称图形,该怎么移动。教师在进行预习设计时,可以多仿照这种要求学生自我探索的题目设计,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探究能力。这样简单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轻松发现数学规律,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4.结语

初中数学预习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与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上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设计预习作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自身传统教学理念,设计有趣味的预习内容,使学生高效地学习数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梅.浅谈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和评价[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6):66-66,67.

[2]杨连凤.浅谈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1):176-176,177.

上一篇:浅析高中生如何有效识记英语单词 下一篇:试分析提高初中生识记英语单词效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