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政治素养培养的有效性策略研究オ

时间:2022-08-11 08:06:09

浅谈中学生政治素养培养的有效性策略研究オ

教育部2014年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教育部将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细化,从而研究制定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此后,国内专家、学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高中课程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政治教学方法、政治实践参与三个维度谈谈提升中学生政治素养培养的有效性策略。

一、优化高中政治课政治素养教育内容

1.充分挖掘高中政治课教材内容。

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的政治理论知识主要在《政治生活》教材中,比如四个教学单元都是在向学生介绍具体的政治理论知识;而教材隐性内容往往不被教师和学生重视。殊不知隐性的政治理论知识对“网络新一代”的学生政治素养培养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如何深度挖掘这些隐性知识呢?第一,在优化组合政治课必修教材的同时,关注选修教材。第二,吸收时事政治中关于政治素养培养的内容。第三,善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面对“网络新一代”,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搜集各种政治信息,同时可以将全国各地政治教育网站、政治论坛介绍给学生,使政治课堂超越时空,接受共享性、开放性的政治资源。

2.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内容,尽管在促进学科知识和逻辑学习方面贡献有限,但其灵活多变的授课形式和丰富多元的课程内容,使校本课程成为培养学生政治素养、个性发展的必要补充。高中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以政治教材的二度开发为载体,挖掘政治教材中可用资源,以重组教材内容和重点,针对某一知识或者某一目标进行的校本化的渗透和解读。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要坚持以下三原则。第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原则;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第三,坚持节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改进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1.传统讲授与自我探究相结合。

政治理论认知是中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而教材又是中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体系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高中政治由于教材编写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不仅政治理论知识不好懂,而且隐藏的内涵也不易发现。教师闻道在先,能够比较全面、准确领会教材写意图,所以在提高学生政治素养的过程中,传统坚守必不可少。但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后,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探索活动中,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情感和价值观,从而不断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传统讲授教学使得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获得和理解是系统的、有层次的,但对政治现象和社会事务的感受、体验、理解,对理论知识的迁移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远不如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反过来,探究式教学中的学生在面对一个复杂的政治社会事务案例,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却需要相关的政治理论知识、原理和方法做后盾,而这只能通过传统讲授获得。传统讲授获得政治理论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快速的、有效的和经济的,而探究式教学在分析和参与一个社会事务案例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上支持才能完成,这对当前繁重的教学任务来说有可能是举步维艰的。但探究式教学对人的各项政治参与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影响,又是长远和经济的,是传统讲授教学无法比拟的。

2.探究新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高中生政治素养的途径虽然很多,但是从我国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来看,培养高中生的政治素养,重在有效政治课堂教学,必须对政治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情境设计、教学针对性、教学主体性以及实效性等方面下功夫。通过构建新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的能力。下面就简单介绍一种高效课堂模式――高效“353”课堂模式。

所谓“353”是“教师三导、课堂五环、学生三学”的简称。“教师三导”,即教师在课堂上的三种主要教学行为“导学、导思、导练”;“课堂五环”,即课堂主要由“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归纳点拨、检测反馈、拓展运用”五个基本环节构成;“学生三学”,即学生在课堂上“自学、对学、群学”三种主要学习方式,也包括课前学习、课内学习、课后学习。“课堂五环”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主线;“教师三导”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具体行为表现,贯穿于课堂始终;“学生三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贯穿于课堂始终。

三、开展有意义的校内实践活动

1.积极支持引导学生会工作。

高中阶段是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也是形成一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会就是高中生锻炼自己各种能力,了解社会的重要形式。学生会是我国大、中学生主要的自治组织形式。学生会的会议议程、选举、议案表决、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的制度建设,学生会代表定期参与学校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安全建设,时常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反馈会议,长期参与学校学生的各项常规管理,是大、中学生学习参与公共生活的“试验场”。学校要着力鼓励支持引导学生会的发展,为他们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2.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中学社团是中学生依据相互间共同的兴趣、爱好、特长而组合在一起自发形成的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到与政治相关联的社团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意识,也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现能力和觉悟双提升的目的,养成政治学科的素养,从小社团历练出发,到大社会中去发展。例如,在讲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八课“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国家和国际组织”一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高中生模拟联合国”社团中去,根据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如国家的含义、权利与义务,联合国的和宗旨,安理会的权利和义务等,组织召开模拟“联合国大会”。各“成员国”就维护各方的政治主张和利益展开辩论,深化对国家及联合国的理解。通过激烈的辩论后,形成理性的认识,增强了中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爱国情感和理国的责任感。

上一篇:网络剧孵化青年导演新势力 下一篇:网内信令链路负荷分担不均原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