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鄂西南的神秘境域

时间:2022-08-11 07:50:33

湖北西南的恩施州,喀斯特地貌

造就了优美的环境,世代居住在这里

的苗族、土家族有多彩的文化,

自古到今,这里是一片神秘境域。

恩施位于湖北西南,长江从东北部流过。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武陵山脉,西部大娄山山脉的北延部分――齐跃山脉三大主要山脉组成碳酸岩高原型山地。呈现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高耸,逐渐向中、南倾斜而相对低下的态势。

从湖北省会武汉向西,过宜昌抵达恩施东北部的巴东县。

巴东地形为南北走向,北部接壤中国神秘的神农架,地势高达海拔3005米,因此也拥有神农架诸多相同的动物和植物,比如金丝猴。巴东木莲,木兰科木莲属植物,珍稀且濒危,中国特有,植物学家陈发菊教授以十年为周期观察巴东木莲,她认为观察古老的植物巴东木莲的生态有助于人类对地球植物的演化与气候变迁研究。巴东木莲生境非常窄小,在巴东主要分布在绿葱坡镇,模式标本采自施阳桥。

据当地人传说,巴东人主要来自接壤邻县宜昌市长阳县的武落钟离山,《后汉书》载巴人祖先廪君生于武落钟离山。巴人为土家族人的先祖,因而是土家人的圣山。

巴东向西,便是建始县。驾车过巴东去建始,感受在喀斯特地貌高山群落中穿行,云在车轮边悠悠飘浮,车行如船。驻车,隐约有鸡鸣犬吠从峡谷逸出。

建始县离恩施州城50公里,古代属巴子国地,三国时代归荆州。我们要去景阳关的黄鹤桥。清江悠悠向东流,快艇如一枚柳叶,疾速飘浮在清江上,向着上游疾驰,船头犁开清澄碧亮的江水及水中的蓝天白云,追逐那个水中疾行的太阳。斧砍刀劈的崖岸,百米内必有流瀑,流瀑即为山泉,无数的山泉汇集为清江。

清江全长423公里,恩施境内就有153公里,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河段为高山深谷地貌。清江在黄鹤桥拐了一个大弯,蜿蜒曲折的江水宛若天地间的一段抛物线。黄鹤桥为景阳关的一片峰林,巨岩耸立,柱状或者片状集群,尤行船清江上仰望,气势恢宏。在古老而优美的传说里,黄鹤桥有黄鹤,由此飞上天空,搭起天地间的通行之桥。

过黄鹤桥以西,江岸有猕猴跳跃,它们生活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江畔森林。江岸生长着许多的结小颗粒果实的水麻树。水麻树下,不时飞出一二只褐河乌,拍着黑翅贴水飞过江面,也有沙锥和苍鹭凌空飞起。水麻树的皮和根为制造佛香的重要原料。数千年来,农业的中国,药材与野兽皮毛都是重要的商品,恩施以及西部天府之国的四川,均是重要出产地。

建始县最富盛名的农作物来自美国俄亥俄州,它便是茄科、红花烟属的白肋烟,用以制作高档混合型卷烟。建始的马坡茶为清朝道光皇帝赐名,300年种植历史,最初从浙江杭州引种12棵龙井茶苗繁育,因生长在三里乡马坡村,道光皇帝获进贡品饮后帝颜大悦,即赐名马坡。茶树生长在紫砂岩风化壤,俗称红色砂土。

清江悠悠向东流。深切的清江,江水有数米深,水如玻璃淌动,水底的巨大卵石依稀可见。清江有许多野生鱼,黑t、红t、黑鲤、红鲤、鳜鱼、白甲、银鱼、大口鲶、鲫鱼、花白鲢、岩板头等。t鱼是俗称,正名为长吻d,属鲶形目,科,d属,岩板头应是鱼,科,属,在长江上游及三峡一带的支流生活。

从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进入恩施和四川,景阳关是最重要的通商关口之一。关口遗址依然清晰,过景阳关下野三河码头,换乘划桨的小木船,溯野三河而上,宽的水面渐至逼窄,进入狭窄至一线天的河流,光线暗淡。原始与阴森气息从十数米至数十米高的笔立峭崖压下来,峭崖生有小树或悬垂许多的树根。

野三河畔的麻扎坪,有建始直立人遗址。人类叩问自己祖先的来源,是经久不息的话题。溯源到地质年代更新世,第四纪冰河期的早期,地球冰川活跃,大量物种消失,耐寒的动植物南迁,哺乳动物及灵长类动物繁盛。这个时期从距今260万年始,人类经历从猿人―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的进化历程。从能人进化直立人是人类进化史上重要的一环。建始直立人化石遗址的发现,揭开了祖先来源极其关键的一幕。这个历程经历了漫长的半个世纪。

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初,建始县的农民热衷于到高坪镇一带挖取“龙骨”出售以换取生活资料,并形成一项传统的经济活动。像许多的传说一样,有一天,一个农民带着打猎的中华田园犬狩猎野猪,追野猪进入一个山洞,野猪不见了,却发现洞内有许多兽骨。农民将兽骨拣了拿到供销社出售,说是龙骨。龙骨是一味中药,是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主含羟基磷酸钙及少量碳酸钙、铁、铝、镁、锰、锶等元素,中医认为它可以镇静安神。

这个山洞共挖出一万斤“龙骨”,并扩展到挖其他的山洞。1969年,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一个野外科考队在广州一家中药材铺挑选化石,惊奇地发现药材铺的“龙骨”中,有许多巨猿牙化石。询问这批化石从何而来?药铺经理人称是从武汉调来。

这支野外科考队凭籍专业敏感,预感他们找到一条古生物化石线索,随即赶往武汉,从市药材公司得知巨猿牙化石从巴东运来。他们从武汉乘船沿长江而上,到巴东物资调拨站询问,得知带有巨猿牙化石的“龙骨”从建始运来。

野考队跨越半个中国,赶到建始县国营中药材公司,从调拨单上查明,“龙骨”来自高坪供销社。科考队员来到高坪供销社询问,追踪到从这儿调运出去的“龙骨”大部分从麻扎坪龙骨洞中挖出。科考队找到了这个化石点,他们对洞内的堆积观察研究,认为这是典型的更新世洞穴堆积。科考队员进入挖“龙骨”的农民家庭调查,认定他们挖出的“龙骨”是包括巨猿在内的剑齿象、中国犀、山原貘、马、丽牛、鹿、大熊猫等各类哺乳动物化石。

1970年7月,著名古人类学家、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者裴文中先生,带领一个发掘小组到龙骨洞进行第一次科学发掘,他们在西洞中发现两枚古人牙化石,大批巨猿牙化石及其他哺乳动物化石。随后,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在此麻扎坪进行8次发掘,探寻古人类在此生存繁衍的痕迹。

对发现的建始人的三枚牙齿化石进行科学鉴定后,课题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郑绍华以及邱占祥、陈铁梅等学者初步认定:“建始人”的生活时代距今约为195万年~215万年,属于人类的早期成员。随后的补充研究获取新的发现,在建始人生活的洞穴内发现的部分骨器上有打制痕迹,专业人士凭此确认“建始人”是早期直立智人而不是猿,并进一步确认其生活年代在200~250万年前,比目前发现的非洲古人类化石早几十万年。专业人士认为:发现“建始人”的建始县高坪镇麻札坪村,与巫山南坡发现“巫山猿人”属于同一地质构造,在历史上更是同一个县。长江的三峡辐射区,其他地方也多有古人类发现。1957年,由中国古人类学者贾兰坡主持,在毗邻的长阳县发现距今20万年的早期智人长阳人化石,随后又发现巫山人头盖骨。相比较北邻神农架的野人传说,郧阳人完整头骨化石则成为对应相同时间相同区域古人类活动的力证。

巴人后裔

驱车前往恩施州。在众山波伏连绵、峡谷深切地貌环绕的恩施小盆地上,一座雅致而宁静的古城给人以无止无尽的历史追溯。有人曾对我说,作家必须抵达你描写的境域,给你一辆车吧,恩施足够你写作一生,写出与自然同样漂亮的文章。

我从四个方向去往湖北西南的神秘境域恩施州。东从武汉,北从神农架,南从湖南桑植,西从重庆。恩施,它的全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史有数十度更名和变更隶属。春秋为巴子国地;战国为楚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武陵郡;三国先属蜀,后属吴建平郡、武陵郡……土地与人民,世世代代,生生息息,恒定不变。

恩施喀斯特山区,山民以种植玉米和土豆为主,过去这两样东西都是主食,现在转为动物饲料,农民购买商品稻米做主食。玉米与土豆来自南美洲,至明朝传入,包括红薯。因此明朝以后中国人口增多,使25度坡以上的山地也能居住与种植。

恩施城外耸立的土司城,规模宏大,城墙全长2320米,宽1.2米,依山取势修造,逶迤延绵。追溯历史时期土司镇守边地,拥有军队、监狱,土人需向其纳税进贡,近似农奴。土司源于唐朝,唐、宋时期,在民族地区推行完备的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土司,少数民族的头人,可以世袭,鄂西土司制度随着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而消亡。

驾车向着山区行走,山梁及坪上有单户的土家民居,也有集居村落。其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有的吊脚楼建到三层,除了屋顶盖瓦,一律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不用一根铁钉。房子四周建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全涂桐油防腐,所以土家族多种桐树。

吊脚楼一楼住牲畜,二楼住人,卧室、厨房、堂屋,堂屋有火糖,一家人就围着火塘吃饭。显然,土家族人的吊脚楼,因受地形地势影响而设计,其脚即为若干木柱,它的好处在于能在斜坡的山地建筑,作为吊脚的木柱支起的楼板保持平面。因此,旧的土家民居多为木制建筑,现在的砖石水泥建筑,只在外表仍保持一些土家族建筑元素,其他与汉族建筑相近了。

早年在鹤峰发源的澧水上游见到土家族人过渡,渡口上游有悬崖,悬崖上青葱的植被间开着映山红。渡船上,一土家汉子扛着猎枪,竹背篓装着羽毛斑斓的山稚。船上还有一匹山地品种的小个子马。我跟船夫交流,他给我卷叶子烟抽,并准许我划一下船,到中流即拿回桨不让我划了,山地河流看似平缓的水势到中流突然变得湍急,不熟悉水势则全无感觉。

土家族直到1956年才被正式确定为单一民族,他们集中生活在鄂、湘、黔、川、渝交界山区,虽然多数人已经操持汉语交流,但仍然拥有与其他民族不同文化习俗、服饰、建筑与图腾。他们自称为毕兹卡,崇拜白虎。

鹤峰的脚下,在一户土家族人家里吃饭,我问这位光着脚,绾起裤腿,却缠着长头帕的主人,为什么天热也缠着头帕?他告诉我,不缠头帕会头疼的。我不理解不缠头帕何以会头疼,看上去他像顶着一个大蘑菇,给我以头重脚轻的感觉。

许多研究认为土家族便是巴人的后裔,从他们的文化承传以及流传下的歌舞寻找因子。巴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历史碎片,其实只有悬棺和川江号子。悬棺没有悬念,千百年来流水切蚀,导致河床降低,才有今人感叹悬崖高处何以抵达。

驾车在云雾之上行走。恩施山群被亿万年雨水溶浊的碳酸岩山顶呈浑圆状,裂隙与沟槽,以及悬崖上生满茂密的植物。这样的非地带性地貌保持着生物多样性。

在这里,一切都随着世界的改变趋同于现代性。土家族的民族服饰,年纪大的人保持缠头习惯,年轻人已经难以看出与汉族人的区别。但是,歌舞还能展示出他们的民族特性。他们也会在节日、庆典及祭祀场合穿上民族服装。

《六口茶》作为情歌,常有土家族青年男女对唱,却也可以独唱。一问一答的式样,充满柔情又俏皮。朱翠萍女士也是土家族人,她率一干人在恩施的一个小山顶上唱《六口茶》,声调悠扬婉转,缠绵妩媚,如月色照临群山,凝露纷洒,清凉又明亮,至今难忘。恩施最为经典的民歌《龙船调》,是清江般一泻千里高昂奔放的情歌。美的山水,美的人,美的时光,情在山水间。

从《六口茶》到《撒叶儿嗬》,却难让我关联巴人的川江号子,那高吭与豪放,或许只有在做纤夫时才可以上升的高调。世人皆知《撒叶儿嗬》是土家族代表性的一种祭祀歌舞。在土家山寨,送别去世的老人,都会通宵达旦地跳《撒叶儿嗬》。

过去未太关注的倒是土家族的医药文化。正如同恩施及周边土家族人生活地带,数千年来一直是药材贸易通商之处,土药建构了他们自己的系统,自成一体。在普及全民教育以前,山民不识文字,土家族的先人便以口诀将疾病与药材分门别类,便于记忆和传诵。如“七十二疾”、“七十二霉”、“七十二流”、“七十二疡”、“七十二风”、“七十二痧”、“七十二还阳”、“七十二七”、“四个一”等,植物学家兼土药研究者张代贵认为,这里面也有许多糟粕,鉴于过去的科学认识局限,一些药材的副作用没有认识到,或被忽略。如四个一的江边一碗水,为小檗科的八角莲,根和茎含鬼臼毒素,炮制服用剂量不当,能造成严重后果。文王一支笔为蛇菰科、蛇菰属一种半菌类植物,它也有毒,作用有可能夸大。随着现代医学的西医发展,土医土药面临无人继承的窘境。

蚩尤的后裔

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的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在地质构造上,为煌陵背斜板块,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在晋宁运动和燕山运动期活跃。巨厚的碳酸岩地貌受地壳运动影响,雨水剥蚀、冲刷和切割,构成纵横交错的深沟长川,群雄笔立的石林,幽深莫测的溶洞。阴阳交错,神秘险峻。一江清江水,清清抚过。

行进在江滩与石林峭崖之间,天空飞过一只鹰,抬头更觉峡谷峭崖高深险峻。中楼门的“一柱香”,支立的是时间,沧海桑田,地球的些许变异,于人类便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武陵山与大巴山的河床,因为碳酸岩结构的喀斯特地貌,多石少砂,故清水长流,108公里恩施大峡谷,两壁岩岸,如深锯而成,若地缝。一缕风吹过峡谷,群蝶起舞,两岸山地上的油菜花如镶金箔。又有轻柔曼妙飘逸的白雾,天地朦胧,植被、峡谷和水,交织铁石柔情,最易令人忘归。

清江号称八百华里画廊。它雄险且灵秀,与桂林比,多了一份原始气息和野趣;与云南石林比,它润泽有江水灵动;与越南下龙湾比,它离天更近。清江发源于利川市东北部武陵山与大巴山余脉的齐岳山龙洞沟,自西向东切割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鄂西群山。利川土家族舞蹈与酉阳同出一脉,称舍巴,或摆手舞,为庆丰舞,喜气色彩甚浓。毛古斯舞裸身,浑身用稻草、茅草、树叶包扎,脸面用稻草树叶遮盖住,头上扎五条大棕叶辫子,四根稍弯,分向四面下垂。还有一种舞蹈叫做肉连响,舞蹈时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众从舞之,连响一片。

苗族在恩州是列在第二的重要民族。去苗寨品饮,吃到一种神豆腐。绿色,青香,嫩若凉粉。神豆腐由苗人称斑鸠占或豆腐柴的灌木叶子制作,在《植物志》上,它是马鞭草科牡荆亚科的臭黄荆。当真的绿色食品,绿如碧玉。制作方法简单,即使是穿越恩施大峡谷途中野炊。采来臭黄荆的嫩叶,可带点嫩枝,搓揉出汁,纱布过滤,澄净草木灰水作凝结剂,凝固后切块,神豆腐制成。吃神豆腐,实则咸丰一带最为盛行,建县于清雍正十三年,取“咸庆丰年”之意。

现代作家沈从文先生即是苗族人。他的散文清新、淡雅、恬静,苗族人也是这样生活,在他们热爱的山水之间。沈从文先生晚年研究服饰,是否与苗族服饰亮丽多彩有关呢?已经难寻答案。

苗族人认蚩尤为祖先。蚩尤,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传说他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双角牛头又是传统的龙文化里的龙。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铜头铁额,八条胳膊,九只脚趾,本领非凡。5000多年以前,黄帝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死,东夷九黎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

也有传说蚩尤先打败炎帝,炎帝联合黄帝打败蚩尤,黄帝认为蚩尤作乱,干扰他的统治,将蚩尤杀死。苗族人失去首领后南迁,路途上烧掉了他们的书籍,使后来他们失去了文字,只好在衣服上,每渡一条河,增加一条杠,因此苗族服饰中隐含着民族的秘密。苗族人崇拜自然和祖先,他们以芦笙为乐器,吹奏悠扬至凄美的苗人乐章。

现在的苗家寨子,与中国广大乡村相近,青年纷纷到大城市去打工,寻找发展的机会,寨子多留着老人、儿童和一部分妇女。在中国进入工业化的时代,乡村的悠然岁月,多有慈祥与童真。只在庄稼种植、收割和过年的时候,年轻人从城里涌回来,进行短暂的农耕劳作,随后又候鸟般飞往城市。

我喜欢躺在无人山坡上,看着苗家寨子,听寨子飘逸断续的芦笙演奏的乐曲,或那里的鸡鸣犬吠,孩童的喊叫。清江会永远地流淌,苗族青年纷纷离开,但是寨子又建新楼,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离开恩施车从云里走,我心念着那些苗家人和黄鹤桥畔的土家人。

上一篇: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及其提升对策 下一篇: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