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及其提升对策

时间:2022-06-17 05:34:20

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及其提升对策

[提要] 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动力主要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动力两种,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即规模经济、政府行为、产业动力。简单阐述影响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的阻碍因素,并对提升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路径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集群竞争力;集群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8日

一、旅游产业集群概述

和产业集群一样,国内对旅游产业集群也有“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企业集群”和“旅游集群”等多种称谓,但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研究都是基于产业集聚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产业集群进行界定:从产业集聚的目的角度认为旅游产业集群是旅游企业及旅游相关企业和部门为了提高竞争力和竞争优势而形成的服务体系或有机系统。从产业集聚的结果角度,认为产业集群是旅游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从产业集群的特征和功能角度界定旅游产业集群;麻学锋借用产业集群概念和旅游产品的特性对旅游产业集群进行界定;聂献忠等从集群企业关系和集群功能角度提出了主题旅游集群的概念。从国内目前关于旅游产业集群及与此相关的概念来看,尽管表述方法不一,但在地理集聚、集群组成、专业化分工及竞争和合作关系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旅游产业集群(tourism industry clusters)以旅游为主导,由旅游带动或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和横向相关产业组成的产业体系与产业群体的聚集与集成,这个集群由旅游核心产业(旅游产业本身)、旅游相关产业(为旅游产业提供基础支持主要体现为纵向联系的产业)和旅游支持产业(为旅游增加体验消费型产品主要体现为横向联系的产业)三部分构成。简而言之,旅游产业集群是以旅游业为龙头,以旅游消费需求为驱动力形成的产业集群。

二、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不同机理及其分析

(一)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不同机理

1、基于规模经济、外部经济视角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机制。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规模经济与外部经济,其结果主要有:(1)通过收益递增降低旅游企业的建设成本和经营成本,从而有利于旅游产业集群开展低成本战略参与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获得低成本旅游竞争优势;(2)通过外部规模经济,有利于树立旅游产业集群整体品牌。相对于旅游产业集群,单个旅游企业的生命周期可能是短暂的,品牌塑造与延续难以持久,但旅游产业集群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旅游产业集群品牌持久和知名度高的优秀旅游品牌是某区域旅游发展的珍贵的无形资产;(3)旅游产业集群通过外部规模经济带动了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多群体联动,形成了旅游发展合力;(4)旅游产业集群内分工专业化、劳动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与扩散速度极快,成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2、基于政府行为视角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动力机制。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是旅游产业集群横向规模效应实现的重要保证,政府的指导有利于旅游市场秩序维持。在产业集群过程中,政府通过政策的实施与权力的运用,并与企业双向沟通等方式,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保障其稳定运行的重要外部条件。

3、产业发展动力带来的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要素为复合型架构,包括了交通、餐饮、娱乐、游乐、观光、购物等服务性以及旅行车船、旅行装备、旅行服装、旅游酒店配套用品、旅游纪念品制造等生产性两种不同性质的产业类别及多种要素。每一要素,都能单独构成一个很长的产业链,在泛旅游产业整合的架构下,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

旅游引导的产业集群,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够形成本地化产业的集聚。比如琼海试水的温泉鹅、嘉积鸭、粗粮小食等作为乡土特色餐饮,基本都依托于旅游的带动,形成优势化的集群产业。

(二)旅游产业集群演进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分析

1、客源市场。旅游消费者是旅游产业的主体,旅游产业中的任一环节都需要围绕着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者偏好来进行。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掌握市场的结构以及各个结构的消费者需求偏好和购买力,明确目标,对企业和旅游产品进行正确的定位,制定规划,选择最佳促销手段,制定合理的价格,有针对性地开拓自己的客源市场,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1)消费者购买力。中国旅游业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倘若消费者实际可用资金较多,那么消费者除了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外要保留一部分货币在手头就会增加获取满足自身精神上的需求,也就使旅游产业集群有了生存和支撑下去的动力。在旅游淡季,旅游业就会萎靡和停滞,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造成阻碍。

(2)消费者结构。消费者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他们的旅游选择。而消费者消费的季节性和无形性也增大了旅游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难度。旅游企业必须根据客源市场的细分情况,进而针对不同的旅游群体对自己的旅游项目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创新。根据不同的变量可以把消费者市场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体,以便了解不同消费者的旅游目的和需求,进而确定目标市场。

2、资源禀赋。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就像楼房的地基。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和品味往往决定了这个地区旅游业的规模和水平。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会造成对旅游者不同的吸引力。拥有全国甚至全世界吸引力的核心资源就必定会吸引相关的资本,围绕旅游相关产业的建设形成集聚现象。资源禀赋的优势仍是核心旅游产品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像黄山、张家界和九寨沟等这类世界闻名的旅游资源四周所形成的旅游产业集聚也正是资源区位集聚现象。因此,最大限度地挖掘旅游景点的美学观赏价值、科学文化价值和休闲娱乐价值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着重要作用。

3、交通区位。在一定的引力和外推力的作用下,游客流量与距离影响力是成反比的。在旅游效果影响因素中,与住宿、饮食、景点和其他服务消费项目相比,60%左右的人将交通列于首位。由此可见,旅游景区的交通是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旅游景点普遍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差异性大的情况。旅游高峰时交通运营不能满足旅游需求。交通拥挤、无序等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旅游者的出游心情,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4、旅游信息化。旅游信息化是指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充分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改变传统的旅游生产、分配和消费机制,以信息化来优化旅游经济的运作,实现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旅游业的信息化程度决定了这个旅游区的便利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实现旅游业从传统到现代、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利用信息化对传统旅游业加以改造提升已经刻不容缓。

三、提升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对策分析

目前,制约集群演进的既有企业方面的因素也有集群整体的因素,本文从旅游企业、生产要素、环境、制度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重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从企业管理层面来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二是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三是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能力;四是公司创新品牌和运用品牌的能力;五是企业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价值增值性、延展性和时间性的特征,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要根据其特征有目的的培育。

(二)强化提升生产要素竞争力。首先,要整合旅游集群内所有资源,根据市场需求,转变观念,创建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借助自身独有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其次,要彰显区位优势,持续加大旅游交通投入,为旅游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再次,加大融资和引资力度,提高资金利用率;最后,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当前,人才是制约旅游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旅游企业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不断提高环境竞争力。环境竞争力涉及的是旅游产业的宏观发展环境,它通常间接地对旅游产业形成影响,如技术环境渗透到集群各个企业,对旅游产品的价值创造过程起放大作用。环境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但在众多的环境影响因素中旅游的营销环境的作用最为直接,作用更为明显,故旅游的营销方式不容小觑。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消费者消费层次和品位的提高,原有的旅游营销方式已不适合当前市场需求,因此要转变旅游的营销方式,才能提高其竞争力。

(四)充实提高制度竞争力。制度竞争力对旅游产业集群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只有科学的制度才能促进集群的形成,引导集群的良性发展,使其竞争力不断提升。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统一规划区域集群,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增加产业集聚度。政府要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平衡各方利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各城市的主管部门应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制定详细的体育旅游开发规划,力求实现区域内旅游集群的旅游产业、市场、信息、管理制度的一体化;其次,应加强相关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力度。通过不断地调研发现政策的落实情况,在调研当中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并及时制定和出台新的政策以应对新情况。通过与相关旅游研究机构、大学以及各地旅游局协调合作,与旅游公司结合,并建立旅游产业调研基地,通过实地调研观测,了解旅游产业开发的新进展,以检查政策执行状况。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玲,邬永强.广州市会展旅游产业集聚过程及形成机理研究[J].人文地理,2013.2.

[2]陈梦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7.

[3]卞显红.基于旅游产业集群视角的城市旅游增长极形成机制分析[J].商业研究,2008.1.

[4]冯卫红,苗长虹.旅游产业集群: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微观领域[J].人文地理,2008.23.3.

上一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恩施鄂西南的神秘境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