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夏洛特·卢卡斯的性格闪光点

时间:2022-08-11 06:46:51

[摘要]在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夏洛特・卢卡斯是一位并不重要但发人深省的角色,她那以经济“保险箱”为基础的婚姻长期以来遭受到很多批评家和读者的非难,而这个人物性格当中的闪光点却常常被忽视。事实上,夏洛特对于达西先生傲慢性格的见解以及简与宾利之间关系的分析都表现出她在感悟人性方面的智慧,对伊丽莎白的大度与关心显现出她对朋友的真诚,对于婚姻的选择也展现出她性格中极其理性的一面。

[关键词]聪慧;真诚;理性

《傲慢与偏见》创作于18世纪末,这部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英国女作家简・W斯汀赋予书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聪颖、机敏、自尊、自信的性格和幸福的婚姻,由此她一直以来受到了读者们的偏爱。而书中的另一个女子――夏洛特・卢卡斯,却因其在婚姻上的选择而遭到非难。其实这个人物拥有许多往往被人们忽视的优良品质。本文就将对夏洛特性格当中的闪光点进行分析,希望读者能对这样一个聪慧、真诚、理性的人物有更多的了解。

一、夏洛特・卢卡斯的聪慧

夏洛特・卢卡斯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最要好的朋友。能和聪颖机智的伊丽莎白保持如此亲密的关系,说明夏洛特・卢卡斯也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女性,我们从她对达西先生傲慢性格的见解以及简与宾利之间关系的分析当中就可窥见一斑。

当达西第一次出现在舞会上时,他矜持自负,拒绝跳舞,大家觉得他高傲和令人厌恶。夏洛特则并非人云亦云,在她看来不能仅仅因为达西在舞会上冷漠的态度就认为他傲慢无理,况且达西也“有权利骄傲”,“这么优秀的青年,门第好,又有钱,样样都比别人强,也难怪他要自以为了不起。”这些评论表现出夏洛特与众不同的一面,她没有莉迪亚的愚笨与轻浮,也不像班纳特太太那样见识浅薄,喜怒无常,她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本着公正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人和事,并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随波逐流。

简是班纳特家中的长女,她美丽善良,人见人爱。在梅里顿的舞会上,简与富有、英俊、和蔼可亲的宾利先生相遇,两人一见倾心。大家从一开始就认定两人是一对,但是夏洛蒂・卢卡斯对于他们的关系却持有更加实际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她与伊丽莎白的交谈中表现了出来。“某人对某人发生点好感,本是极自然的一回事。但只可惜没有对方的鼓励而自己就肯没头没脑的去钟情的人太少了”,“宾利喜欢你的姐姐,可是如果你姐姐不帮他一把劲,他也许喜欢喜欢也就算了。”很显然,夏洛特认为简应该把对宾利的喜爱表现得更明白一些。事实证明,恰恰就是简的过于矜持导致了宾利的犹豫不决。由此可见,是夏洛特对人性透彻的领悟帮她分析出简与宾利之间关系进展缓慢的症结所在,并暗示出解决的办法,即使是机智聪颖的伊丽莎白对此才恍然大悟。若没有夏洛特的智慧,简也许就此失去了获取幸福的机会。

二、夏洛特・卢卡斯对朋友的真诚

夏洛特与伊丽莎白身处同等的社会阶层,她们的智慧也不相上下,唯一的不同也许就在于夏洛特相貌平平,而伊丽莎白却体态轻盈,相貌可人,尤其是她那乌黑明亮的双眸,散发着无限魅力,所到之处总能吸引大家的目光,作为她的女伴自然会有被冒犯或不自在的感觉。但是夏洛特却没有丁点的嫉妒之心或是丝毫的不悦之情,相反,她全心全意地经营着与伊丽莎白之间的友谊。

夏洛特与柯林斯的婚姻使伊丽莎白尤为震惊,伊丽莎白看不起这种婚姻,甚至觉得她们之间再也不会像以前那么亲密无间了。夏洛特却十分看重与伊丽莎白之间的友谊,但她并没有因此疏远伊丽莎白,而是一如既往的真诚对待她。婚后,夏洛特一直通过书信和伊丽莎白保持联系,并多次邀请她到家里做客。当伊丽莎白最终接受邀请来到她与柯林斯的新家时,夏洛特以最热情的方式迎接她。虽然柯林斯抓住这次机会肆意炫耀自己的家装布局,夏洛特却没有流露出半点得意之情,她的全部心思都用在如何使自己的朋友居住得舒适满意。

当伊丽莎白在夏洛特家中居住期间,达西的频繁来访引起了夏洛特的好奇,夏洛特推断达西先生这种反常的表现也许是他对伊丽莎白的爱慕所致。由于害怕自己的朋友会错失一份好姻缘,夏洛特每有机会就仔细观察达西的言行举止,并向伊丽莎白透露达西倾心于她的可能性,而伊丽莎白却总是不以为然,一笑置之。因为自己也是在推断猜测,夏洛特就没再提起此事,害怕会给伊丽莎白的感情带来伤害。为了给自己的朋友找到合适的伴H,夏洛特还曾经有意撮合她与费兹威廉上校。谁能比夏洛特更加关心伊丽莎白的终身幸福呢?就算是同胞姐妹也不过如此吧。夏洛特对待朋友的真诚确实应该得到肯定和赞扬。

三、夏洛特・卢卡斯选择婚姻时的理性

夏洛特・卢卡斯这个人物一直以来被定格在一个让人失望、为人不正直、作风不优雅的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她那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所造成的。但在笔者看来,就夏洛特而言,她的这种选择是再理智不过了。

小说的故事是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在当时的社会里,成年的妇女基本上没有自立的可能。夏洛特的实值年龄已经是27岁,而且她既没有显赫的家资,也没有可人的外貌,所以一直“无人问津”。随着年岁的增长,她也越来越认识到人生的无可奈何。她不能像年轻、妩媚的伊丽莎白那样去寻求健康而又有经济后盾的婚姻了,她所能冀求的“只是一个安适的家”。因此,当柯林斯在伊丽莎白那儿碰了钉子后,夏洛特抓住了机会,理性地选择了这样一个有点财产但没有爱情的婚姻。夏洛蒂深知自己的婚姻是不完美的,柯林斯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和他一起侍奉咖苔琳夫人的女人,而不是一个感情依托者,夏洛蒂所需要的也只是一种安逸的生活。正是夏洛特对自己婚姻的准确定位,使得她在婚后很快找到了与丈夫和谐相处的生活模式。所以,对于夏洛特来说,这种婚姻未尝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基于以上论述,夏洛特。卢卡斯聪慧、真诚、理性的性格特点应该更为清晰,虽然她的婚姻有悖于现代文明的道德理念,但在当时,这也不乏为一种适应社会、改变自身命运的途径。所以对于这样一个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形像,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当中应该持有更客观更理智的态度。

上一篇:美国解构文学批评家米勒学术思想流变之原因分... 下一篇:双重意识的坚守与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