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在央行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分析

时间:2022-08-11 06:11:10

内审在央行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分析

摘要:在现代央行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居于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内审必须围绕央行中心工作、合理发挥常规审计和新型审计的作用。本文提出:围绕人民银行中心工作,选择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以常规型审计为基础,保持内部审计的覆盖面;以新型审计为突破口,提升央行审计的层次;加强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做好内部审计的改进工作。

关键词:中央银行;审计;内部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3(3)-0088-02

一、以常规型审计为基础,保持内部审计的覆盖面

常规性审计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形成的内部审计方法,具有方法简单、重点突出、易于开展的特点,被内部审计人员广泛接受并普遍采用,不仅在制度执行等合规性检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要在积极探索新型审计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常规性审计的作用,利用审计人员的经验,抓住审计的重点,保持审计的覆盖面,突出审计的效果。

(一)继续开展财务、业务的合规性审计,审计内容从简单的规范性问题向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内控机制发展,通过对制度执行薄弱环节、业务操作的风险环节、内部管理的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监督,促进制度的有效执行和业务的规范开展,从而达到利用合规性审计强化内部控制管理、防范风险问题发生的目的。

(二)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按照“离任审计突出经济责任,履职审计体现全面性”的思路,深化离任审计和履职审计的内容。通过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控制程序、控制方法、控制制度的审计,促进各级人民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减少领导干部决策的随意行为与腐败问题。通过对被审计人所在部门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资金决策及使用情况、业务运行情况、综合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反映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履职情况及业绩,查清存在的问题,落实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重点是查清被审计领导干部自身在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强化对权力的控制与制约,促进央行各级部门的廉洁高效。

(三)加强重点领域的审计。围绕重大资金决策、重大资金投入、重大资金使用等腐败问题发生的高危点,积极开展基建投资、集中采购、电子设备采购以及大额资金支出审计,对资金使用项目的立项、采购过程的询价、项目投资的招投标、资金使用的决策进行监督,保证人民银行预算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问题滋生的土壤,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以新型审计为突破口,提升央行审计的层次

新型审计与传统审计的根本区别在于,新型审计更加重视审计的咨询建议功能和增加组织价值功能,运用新型审计可以细化对央行的业务监督与评估,提升审计意见的科学性,增加内部审计在改进央行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政策绩效的价值。

(一)确定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积极推进各级人民银行开展风险评估和自评估工作,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把有限的审计资源运用到高风险领域。在开展自我评估时,要借鉴控制自我评估方法(CSA),使业务人员主动了解哪些控制环节存在缺陷和可能引起风险,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改进,从而促进职能部门的自我完善和风险防控功能。在开展风险审计时,要侧重于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侧重于业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侧重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把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控制体系作为监督的首要目标。在监督手段上,要重视信息技术条件下中央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和方法创新,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提高审计监督的系统性和自动化水平。

(二)进一步深化内部控制审计。COSO将内部控制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种要素。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审计需要进一步把握COSO五要素的核心,制定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案,适时修订符合业务发展实际、脉络清晰、监控重点明确的流程图,结合国内实际制定简单易行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标准,方便审计人员系统性的开展检查与评估。在审计报告及审计意见中,要摒弃过分强调审计方法的理论描述,突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强化内部控制的建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管理层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应当如何改进。要通过内部控制审计促进各级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组织治理、强化风险管理、改善控制效率、提升内控效果,建立健全内部评价体系,促进人民银行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积极开展绩效审计。按照美国政府审计机关的定义:绩效审计是对照客观标准或最佳实务及其他信息,对政府项目的绩效和管理进行独立的评价,以促进改善政府项目的经营,为负责监督或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制定决策提供便利,促进政府加强公共责任。结合这个定义,绩效审计就是要确定一个对照标准,对政府的经济行为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人民银行可以开展绩效审计的范围很广,内容覆盖货币政策、财务收支、业务活动、内部管理等行为。在央行治理结构中,能够体现内审作用是目标考核绩效审计,通过比较目标考核预期目标与实际达到的效果比较,评判目标考评指标体系的优劣,提出改进目标考核的建议,促进目标考核在引导人民银行工作重心以及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做好内部审计的改进工作

(一)正确处理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关系,提升央行审计的效率。近年来,国内审计大量引进国际上最新理论成果,对于拓宽内部审计的视野,完善制定审计准则和标准,提高国内审计理论水平发挥了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审计理论实务化使国际上先进的内控理论、风险防范理论、审计理论迅速转化到国内内部审计的实践中,推进了内部审计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与此同时,审计实务理论化的倾向也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在审计方法复杂化、审计语言数理化、审计报告专家化,不仅影响到审计的效果,还影响到审计的效率。从国际上政府部门内部审计人员与公务员的比例来看,美国内部审计11229人,每个内部审计人员所服务的公务员为247人,而人民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为2400人,低于国际上的水平。目前,人民银行内审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其中的原因除了人员的能力不足外,审计项目安排的无序化,审计工作流程的形式化、审计内容与方法的复杂化也是重要原因。今后,审计理论引进应同时关注国外的审计实务,研究国外项目的计划与安排,研究国外实务的具体操作,分析国内外审计效率巨大差距的原因,促进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效率提高,更好地发挥监督服务职能。

(二)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人民银行对下级开展内部审计时,独立性和权威性基本能够得到保障。但在开展同级审计时,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在利益上相互牵连,在考评上相互制约,在人员关系上相互联系,独立性受到很大制约。因此,可以借鉴国外模式,高度集中审计权,在人民银行实行审计派驻制,审计人员对上一级内审部门负责,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升内部审计的效果。

(三)加强审计人员配置与培训,提升央行审计人员素质。当前,人民银行内审人员的总量虽然不少,但是,人员的流动相较大,职业化程度不高。在人员配置上,具有审计专业学历的较少,基层审计部门人员老化严重,接受新的审计理论的能力较弱,审计工作的胜任能力较差。因此,人民银行应当借鉴国际内部审计人员胜任标准,按照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能力要求,对各级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配置的标准和数量提出强制性要求。在人力资源的引进上,一方面要加强与人事部门的沟通,招聘具有审计专业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定向分配到审计部门;另一方面,按照审计职业化的方向,公开招聘职业化审计人员,提升央行内审人员的职业化能力。在人员培训上,要督促各级人民银行按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要求,积极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培训,动员和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CIA考试,推进职业化、专家型、复合型内审干部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柯金龙等.浅论国家审计在政府治理中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J].湖北审计,2011,(8):25-28。

[2]蓝佛安.简论审计在政府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1,(6):6-7。

[3]刘俊.国外中央银行内部控制借鉴和启示[J].西南金融,2009,(33):33-35。

[4]司芙铃.完善央行内审质量控制体系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6):35-37。

[5]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05-2007[C].北京:西苑出版社,2008。

上一篇:A股市场系统性风险研究 下一篇: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