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员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7 16:56:36

内审员培训总结

内审员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这次培训的导师是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石家庄审核中心主任杨明升杨老师,杨老师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微笑,从开始上课他就面带微笑,而且他的微笑陪伴着我们培训整个过程。

首先,杨老师向我们做了自我介绍,三天培训的流程计划,随后概念性的讲述了什么事内审、内审的目的、内审与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的关系等。他形象的将内审的两重性比喻成一种药,一种是只为证,逃避其它方审核的毒药;一种是建立一个运行完善体系企业的良药。然后,我们就开始了为期三天的短期培训。

第三天上午,杨老师着重讲解了学员手册中《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知识》。前两天是对管理标准的学习,第三天是学习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内审员,是将前两天学习的管理标准运用到实际公司内审中去。

第三天下午,就是对这三天培训的成果进行了考核。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内审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重要性,其主要目的是对内部关系进行梳理,持续改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所以我们要重视内审,正像杨老师所说,如果一个企业只是为了一张证书,为了逃避其他方的审核,这将成为危害企业的毒药,对提升公司质量管理和长远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我们不应该为认证而做内审,而是要将内审做到实处,真正做到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持续改善,不断提升。

内审员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内审员;队伍建设

前言

随着电力企业的组织机构改革,很多企业考虑到行业未来趋势和自身的发展建立了多套的认证体系,而企业中的体系管理人员均为兼职内审员,受工作专业和工作环境的多重因素影响,多体系专业知识不够深入,对标准要求理解不够透彻,执行不够到位,开展跨专业体系管理内审相对困难。如何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兼职内审员队伍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企业内审领导小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做好企业内审,首先要建立健全公司的内审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推动企业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方法,明确负责人及各部门的职责,制定详细的内部审核计划。组建一支专业的兼职内审员队伍,正确开展企业内部审核验证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实现持续改进,从而降低风险保证体系运行有效。

内审领导小组的建立,有利于企业的体系主管部门与领导层有效的沟通,便于审核小组及时、准确地向管理层汇报企业内审情况,使得企业领导认识到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重要性,引起领导层的重视,有利于推动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筛选专业人才组成内审员小组

企业各类专业管理体系的关注重点不同,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计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体系领导小组应筛选出具有实践经验、业务能力较强、非常熟悉组织运作的各专业的管理技术骨干人员,并有一定比例的中高层人员参加,且业务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占大多数,这样的人员配置才能保证在审核时更多地关注生产和业务管理中的问题,提高审核的有效性。同时专业工作经验也十分重要,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企业内审员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工作能力的过程,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对审核区域的工作内容、流程或工艺不熟悉,就难以开展有效深入的审核。如何筛选出适合企业的内审员,有效整合企业内审员队伍,是企业体系内审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对于审核员的筛选条件:

1.具备专业知识与体系标准的能力。对于电力施工企业来说,企业内审员需要了解送电、变电不同专业的施工特点,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功底,了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和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四个管理体系五个技术标准”的要求,虽然各专业管理体系的关注点不同,但都是企业整体管理体系中的子体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需要专业的内审人员兼顾好各个标准体系审核内容,将审核标准的要求与实际专业知识有效的融合。对于多体系内审工作的开展,需要内审员多年工作实践的锻炼,才能摸索出一条正确的审核方法。

2.具备沟通交流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内审员开展工作的有效手段。对于受审核部门和人员应该做到审核沟通细致,耐心,对于不同层次的受审核人员从多角度予以建议,按其理解方式和接受程度将问题阐述清楚,与受审核管理层沟通时应做到明确轻重缓急、利害关系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同时通过内部审核可以做到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将内审中收集的基层员工对公司体系管理的要求和建议反馈至管理层,将公司最新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基层员工。

3.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与企业风险意识。一个团队里的审核小组由各专业内审员组成,协调审核团队内部关系,审核员和审核组长的关系,做出有效的判断,合作协调不仅仅表现语言更表现在行为上。审核员应善于观察,在审核中善于发现企业基层的问题,通过开具观察项、不符合项,提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无法预知的风险。

4.具备撰写审核资料的能力。审核是一个过程,审核员应有效的收集企业管理信息,建立审核思路,并形成有效的审核记录与审核报告。对审核中的审核发现(不符合项)的统计、分析、归纳、评价,并对报告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三、不断强化兼职内审员队伍

企业内审员的专业审核能力对内审的有效性十分重要,他们不仅应该了解公司施工专业知识,还应该熟悉知道各个标准体系的审核准则,掌握审核的技巧,而要掌握这些能力势必要通过培训和审核实践。参加内审员培训是获得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和审核方法及技能的有效途径,所有的内审员都必须参加培训,通过考试取得内审员证书后才能具备参加内审的资格。

企业的体系主管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企业内部审核员参加第三方组织的各个标准换版培训,平时也应该以交流座谈会的形式,聘请资深审核员,进行专业沟通指导,对内审过程中存疑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搭建企业体系内部管理沟通平台。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施工企业内审员均为兼职,工作重点多在现场,岗位流动较快,人员的频繁更换,造成兼职内审员体系专业知识不够深入,对标准要求理解不够透彻,执行不够到位,开展跨专业体系管理内审相对困难。经过调查因企业内审员均为兼职,在职位提升和成长通道方面企业缺乏规划,在日常专业工作量大,无实质性奖励的情况下很多人不愿意担任此项工作。将体系管理工作纳入公司对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中,建立体系管理考核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体系运行的管理,做到奖惩分明,有效的督促各企业专业部门按体系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工作,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管理。并企业内审领导小组对本年度内审员工作进行考核评定,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内审员进行奖励,树立先进典型。

审核队伍需要不断强化提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时间、不断总结、持续改进,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切实做到行之有效。提高内审队伍综合素质,搞好内审员队伍建设对电力施工企业深入推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娟娟.浅议电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3(8):127-128.

[2]郭春霞,陈燕群.浅议如何加强电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3(20):41-41.

内审员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一、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质保体系的策略

高职院校质量监控体系从结构上包括三大体系:质量目标体系、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和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一)内审制度

内审(InternalVerification,简称IV)是保证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能够符合组织计划,实现组织目标,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改进、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一种重要管理手段。[3]

1.内审制度的制定

(1)目的内审工作的重点就是制定本中心的教育质量标准,设定内审标准和管理流程,并对教师和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利用科学、有效的监控手段实现教师教学、作业、报告、考试的设计、成绩评估等流程的标准化并达到既定培养标准。(2)内审员组织架构内审员的工作是在各院校内审小组的领导下完成的,内审小组由资深的、有经验的专任教师和领导组成,组长负责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仲裁。内审员负责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支持和保证。每个内审小组根据各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组织情况可以按照年级来划分,也可以按照课程的相关性来划分。内审小组1中,教师1担任内审员工作,对组内的3-5名教师的教学质量负责,但教师1的教学和评价资料不能自己审核,必须交由其他内审员完成,以达到公正和质量统一的目的。(3)内审员工作流程为了确保每学期的工作标准切实得以落实,内审工作流程如下:每学期初教学管理部门为每门课程确定内审员,教师根据大纲设计作业、实训项目和考核、考试文件,编制教学和考核计划,交内审员审核,经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内审员有权要求教师根据大纲重新设计;若内审员审核无误,则填写《初审表》将内审意见和结果完整记录,教师则开始批改第一份作业/实训报告并将评价样本提交给内审员再次内审,内审认定评价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教师需要重新批改,纠正错误。之后,教师根据统一评价标准完成全部学生的评价,内审员审查各项考核资料,审核通过后,填写《考核抽样表》记录内审意见。最后由各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内审负责人总结内审意见,提交给外审员。上述工作流程是一个基于工作结果,对工作流程各节点进行监控的质量管理模式。为保证内审质量,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审制度》,内容包括内审员工作职责、管理办法、工作流程、工作目标等,确保按规定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内审员与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意见无法达成一致,可向内审仲裁委员会申诉,请求仲裁。仲裁委员会由各内审组长组成。该流程中,各工作环节都需要将内审的证据保留完好,以便外审专家进行核实。

2.内审员的责权

内审工作由各院校独立完成,每位内审员都是内审整体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保证了整个专业的教育水准和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他们承担的责任包括:一向教师解释教学和学生评价标准;二保证教学标准和学生评价标准的彻底执行;三提供教育管理支持。内审员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内审员每学期要求教师按时提供所需内审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教学设计、作业、实训等的设计以及教师对学生考核标准及考核过程的资料等。针对教学部分,内审员首先对教师拟定的作业和实训项目进行审核,对不能完全满足大纲要求的设计,内审员有责任确保教师已将偏差完全纠正后才能下发给学生去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实训项目必须提供足够的实训条件和指导,保证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源完成相关调研和实操,要求教师提供学生完成大纲学习目标的全部证据。对于学生上交的报告、作业、考卷等,内审员主要针对教师的评价进行审查,包括教师必须按照大纲要求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考核过程和方式,保证对每位学生进行公证、客观的评价;教师在给学生做评价时是否给出详细的、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来帮助学生分析课业未达到要求的原因并加以改进;要求全部教师能够用统一标准为所有学生进行评价;对不恰当评价,内审员有权要求重新评价;内审员还必须保证所有教师的全部课程的评价标准一致。对内审员和教师无法达成一致的看法,由内审组长裁定,内审组长也无法确定的由内审仲裁委员会决定。以上内容都通过详细填写《内审表》反馈给教师,同时《内审表》也是内审员的工作证据。内审员还有随时进入教师课堂听课,给予教师反馈和指导;随时向内审组长汇报内审情况的责任和义务。

3.内审员的选拔与激励

内审员的任职资格包括工商管理专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这些内审员的候选人可能是资深的、有经验的教师或顾问,他们通过培训上岗。一个新内审员上岗是否需要培训、进行哪些方面的培训取决于他们过往的经验。对于整个内审小组而言,必须确保整个专业内审工作的是连贯的、结构化的;确保所有内审员都能执行同样的标准进行审核并形成相应的内审文件和材料;定期举行内审会议进行培训和工作检查。

(二)外审员工作职责

外审(ExternalVerification,简称EV):即外部审计,通常指第三方审核,是外审员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对申请认证组织的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3]

1.外审制度

外审制度是由工商管理教指委统一制定的,具体内容应包括:外审的时间、外审员的工作方式、外审结果的形成及作用等。但因为这部分内容对于各院校而言属不可控因素,必须在教指委的统筹下才能完成,因此,其质量高低,甚至能否贯彻执行则取决于教指委的组织和管理水平。

2.外审员的责权

外审员的职责包括: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质量标准对该学期的每门课程进行考核设计和评价结果的审查,重点是学生呈现的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师评价情况及内审的标准和结果是否恰当等,此外还包括:教师对教学大纲、课程与评估标准的理解是否准确以及教学中的新突破,内审机制是否健全,内审制度的运作是否高效、合理,内审抽样是否符合要求,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是否规范,文档是否健全等。[4]外审专家主要通过审查各院校的教学资源、内审组织运作、学生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确定各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执行情况。外审员的权利包括:向教指委提供客观的审查结果,形成外审报告;外审员有权要求各院校对未达标的部分进行修正并在下一次外审中重新审查;外审员有权要求不合格的院校取消开办工商管理专业的资格。

3.外审员的任用与培训

外审专家由第三方机构提供,为了保证其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外审专家的薪酬和具体管理都应该由第三方完成。为了避免出现熟人之间碍于情面的情况,外审专家还应该每两年换一家院校进行审查。同时对各中心派出的外审专家也应视每家院校的实际情况按照由资历浅的到资历深的原则委派外审专家,不断帮其提升和改进。教指委必须为外审专家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的培训,以保证外审工作的一致性。为了保证客观的外审结果,外审报告中应提供学生评价资料样本具体审查情况和其他资源审查情况。在工作方式上,除了现场检查、观摩外,还包括抽查学生的作业、实训报告、考试考核文件、全部内审记录等,还会与教师和学生见面,倾听教学和其他方面的反馈,进行360度的检查和反馈为各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内外审之间的关系

每学期初,各工商管理专业需根据拟改进的方面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内审制定,将内审结果提交外审。内外审之间是自上而下的关系,也是一个质量不断改进的闭环系统,在这个循环里,每次外审专家的意见都有利于内审员不断修正、调整内审方案,有利于工商管理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见图3)。

二、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质保体系的其他问题

(一)内外审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

内审、外审制度是质量管理中的舶来品,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会导致同样的管理方法在东西方会产生不同的管理结果。实施内外审效率低下的原因有:碍于面子,内审员不好意思对教师严格要求;内审员与教师沟通不畅导致问题无法解决;内审员的质量意识不到位,对教师的工作降低要求;外审员与所审查的院校比较熟悉,难以达到认真审查的实际效果,变成走过场;外审员对工作的执行尺度不统一;外审结果对于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意义不大,导致大家的重视程度不高等等。

(二)质量体系构建中的全面质量管理问题

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人员面很广,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全过程性的特点。要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对涉及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部细节进行分析,有关文件化程序要全员执行,因而有一定难度。影响教学质量体系的因素数量大且多变。既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科学适用的教材和图书资料、端正的学风、优秀的教师、优良的后勤服务,也要有品质优秀、学习刻苦、身体健康的学生。教育的产品不像工业产品,原材料可以简单划一,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这给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带来了很大困难。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质量保证体系要体现系统性、过程性、全面性和不断改进是一个历史性的革命,教指委能否坚持下去,各院校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地配合都不确定。除此之外,内审与外审工作中的柔性管理,教师的准入制度及行业与企业的参与对该体系的构建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内审员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室 质量体系 内部审核

为了确认和验证所建立的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实验室常常会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对其活动进行内审。通过内审检查质量体系实施的效果,对照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中的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不符合项和潜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纠正、预防措施,使实验室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1、实验室内审的含义和目的。

(1)内部审核含义:《准则》中所称“内部审核”是实验室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规定,对其质量体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的有计划、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由定义可见,内审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为确定所有质量活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而进行的系统的、独立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其审核结果可作为实验室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2)内部审核目的:质量体系内审是检查本单位各项质量活动是否符合评审准则与质量体系文件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如下:①评价实验室自身体系建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与保持,以确定单位制定的近期和远期目标能否实现。②验证实验室检测活动,质量体系运作和有关检测结果的符合性,确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过程的可靠性,证书报告的准确性。③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实现体系的持续改进。④为第三方认证机构对本单位实验室体系审核做准备。

2、内部审核要求:

①在质量体系的程序文件中,必须建立并保持内审程序。其内容应包括内审目的、范围、职责、内审组织、内审员的确立与责任,内审基本要求、内审计划、基本步骤、分析与记录、审核报告的处理、纠正措施的跟踪审核等等。

②实验室内审应依据《准则》和程序文件的规定,被审活动的实际情况和重要性,由质量负责人组织质量管理部门及有关人员策划并编制内审年度计划,计划应覆盖实验室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同时要策划和组织内审工作。每年至少实施一次,内审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期实施,也可集中实施,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活动。

③质量负责人指定经过培训并获得内审员资格证的人员组成内审组,内审员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审核组具有负责年度内审的组织和实施,记录审核活动中发现,认真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所有审核发现,编制不符合项和改进建议报告,由责任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④由审核组对审核活动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来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得到纠正,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内部审核的步骤:质量体系内审的步骤一般分为5个阶段:

(1)首次会议一般有受审方领导或代表、所有内审员、实验室质量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等参加,内审组长阐明审核目的和范围,依据的标准,采用的审核方法和程序,宣布审核计划,内审员分工等,同时会强调各受审部门与内审组之间必须很好地相互配合,评审要客观公正。

(2)现场审核时,内审员依据《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内审现场检查表》等进入现场检查,核实。内审员通过与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交谈、查阅文件、现场检查,调查验证等方法,收集符合或不符合的客观证据,并做好详细记录,对发现的不符合项应当场向受审方指出,取得受审核方确认后,收集审核证据。

(3)内审组成员进行碰头会,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评审准则等找出问题,并对审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经受审核方确认后,开具不符合项报告,得出审核结论。

(4)末次会上,由内审组长宣读《不符合项报告》,做出审核评价和结论,提出建议的纠正措施要求,并以末次会议结束现场审核。

(5)编制内审报告:内审报告是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结果的正式文件,其内容包括:①审核目的和范围;②受审核部门负责人;③审核日期、审核组成员;④审核依据;⑤首次、末次会议签到及会议记录(作为报告附件);⑥不符合项目的汇总结果(不符合项目报告作为附件);⑦审核综述及审核结论;⑧对纠正措施完成的时限要求;⑨本审核报告的分发范围;⑩审核组长签字、日期。审核报告经质量负责人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后,按审核报告中的范围分发。

4、跟踪审核验证:受审核的责任部门收到内审报告后,针对审核报告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根据不符合的事实,调查其对结果的影响,必要时应书面通知客户。责任部门认真调查分析造成不符合项的根本原因,提出避免下次重犯的纠正措施。经内审员确认,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并按预计完成日期完成。跟踪、验证纠正措施及其有效性是内审员的职责,特别是对纠正措施有效性的验证或确认是最关键的。

5、内审的总结:内审完毕,质量负责人应对内审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内容包括:内审计划的适宜性;组织的合理性;内审员队伍的组织、沟通能力;审核技巧;审核公正性及审核结果的准确性;内审中发现的问题纠正说明及改进建议;本次内审的经验及下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6、内部审核活动的关注点:内部审核也称为第一方审核,是实验室内部人员自己进行的一种审核。它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诊断和自我完善的活动,也是实验室要申请国家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或持续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这几年参与实验室内审活动的实践,本人对搞好质量体系内审活动有以下几点体会:

(1)内审活动应受到实验室领导的重视。领导重视是实验室认可管理体系创建,保持和持续运行的坚强后盾,是保证内审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在领导的重视和监督下,实验室质量体系才能更好地持续稳定运行,而内部审核也不会流于形式。

(2)内审员队伍的组建。实验室内审涉及方方面面,有一支良好的内审队伍,是做好内审工作的基本保证。内审员数量的多寡,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内审质量。实验室平时就要注重内审人员的培养与选拔,内审员队伍应做到持续培训,及时了解和掌握实验室认可的相关政策,准则,规则指南以及相关领域的标准,方法的更新,要不断提高内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3)现场检查表的重要性。现场检查表是内审员在现场审核前,必做的工作之一,是对具体审核的详细策划,其质量高低会直接影响现场审核质量。检查表必须有可操作性,就是对照《准则》要求,将其中的各个要素的要求列成问题调查表,以提问的形式,用以判别其质量体系的各要素各项活动是否符合《准则》的要求。

内审员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审员、管理体系、素质提升

企业通过建立管理体系认证,使其确保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能够优化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赢得顾客青睐,使企业获得较大的效益。

如何使体系运行不断得到优化、持续改进、提高,使其保持有效性?内审员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深入在企业当中,处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企业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能更好的识别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结合工作体会,我就如何提高内审员素质,提升体系运行质量,做简要论述。

一、加强学习,提高对标准的认识

ISO9000族标准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根基和核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是第一部应用于管理方面的国际标准,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目前已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思想的规范,在规范管理、促进国际贸易、规范市场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也是率先引进ISO900族标准的国家之一,在1988年就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系列标准,1992年改为等同采用,并不断修订、完善。

正因该系列标准非中国土生土长的,完全由国外引进,个别词句较生涩难懂,不符合国人的阅读和理解习惯,在整体把握上存在困难。标准理解上的困难,必然导致对体系认识的肤浅;标准理解的不深入,必然导致贯标工作的困难;标准掌握的不熟悉,必然导致实施过程中的不全面、不规范。作为管理体系内审员或者企业当中具体的执行人,必须对标准不断研读,理解内涵,如标准中的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体系有效运行的目的、“持续改进”是体系有效运行的目标,掌握精髓,才能保证贯标工作的顺畅。学习、领会、熟练掌握标准,深刻领悟精髓是内审员必备的资质,也是检验其是否具有内审员资格的标准。

二、扩展知识面,夯实理论基础

在深刻学习、领会标准的同时,还要学习其他知识。首先必须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是一切行为的判断准则,是一切行动的准绳,具有强制性,必须遵守,并按要求执行。作为内审员必须熟悉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特种设备以及计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其次,注意了解国际惯例和习惯做法。ISO体系由国外引进,是国际规范,学习、掌握国际惯例一方面可直接借鉴经验,提高效率,二是有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运行质量和效果。

三是注意丰富专业知识。作为内审员是按照既有的审核计划,进行对照检查,形式、方法相对简单。为提高检查效果,在内审时往往要注意各专业间的搭配,如安全与质量人员,环保与设备人员等等,这就要求各自必须对本专业内容相当熟悉,以专家身份在审核中抓住关键所在。

三、明察秋毫,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作为内审员,最重要的工作是参与企业的内部审核,查找存在的问题,并监督整改情况。内审是检验内审人员素养、水平的有效途径,要真正做好审核工作,吃透标准实质,内审员要做到“四多”,即多看、多听、多问、多记。

多看,就是多看受审核部门的现场,所提供的文件、记录;多听,就是听取受审核部门的情况介绍,其对标准、体系的理解;多问,就是针对看到和听到的提出问题、问明情况,掌握现状;多记,就是及时把看、听、问的情况记录到审核材料上,以便形成完整的审核记录,形成体系。

四、认真参加“三会”,总结提高

“三会”即首次会议、内审会议和末次会议。三会是内审组与受审核部门进行信息交流、沟通,信息反馈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内审人员有效沟通、学习的途径。通过会议一是可以进一步明确审核的目的、目标;二是对审核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协调相关问题,审核不符合项报告,评价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充分性。信息的透明、公开,有助于帮助内审员进一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取长补短,堵塞盲点,同时把分散的点连成线,形成完整的系统。

五、积极参加后续业务培训,提升理论水平

温故而知新,在对标准、法规学习的基础上,还要紧紧抓住一切机会自觉充电,如积极参与专业培训机构组织的专题讲座、体系换版的转版培训、企业内审员培训、业务交流等,查缺补漏,更新知识和观念,汲取先进的审核技巧和经验,既提高理论水平,又增强实战能力。

六、加强个人修养,塑造完美

作为一名合格的内审人员,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一是要正直诚实,不弄虚作假;二是坚持客观、公正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法条、手册等文件为判断依据,不先入为主、主观臆测;三是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尊重受审核人员,不盛气凌人,耐心听取对方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四是要增强保密观念,严格防范窃密、泄密的事件发生,对文件资料严格履行借阅手续,不对外泄露,废弃的文稿、纸张予以销毁。

内审人员素质提升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点滴积累,并在实战中历练。内审员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检验、再次充电、重新检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闭路学习循环系统,这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过程不谋而合,积淀、成长、成熟是内审员全面提升自我的必然途径,高素质的内审员队伍将更有助于推动企业维护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南堡开发区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杨小凤,赵风波,吕育栋.浅谈质量体系内审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2,(第1期).

[2] 周红丽,李洪瑞.内审员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年9月第4卷第9期.

[3] 芦春江.浅谈内审员的选择、评价与管理[J].管理观察,2013,(第20期).

[4] 万吨钢,黄亮,郭瑞.内审员的后续教育[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7,(第7期).

内审员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1 领导重视,提高全员素质,增强全局意识

笔者曾做过这方面的了解,有些实验室只是把内审工作做为一项迎接外审工作的不得不做的工作,对之重视不够,所以内审质量不高,有效性不够,要真正把内审做好,要领导重视,提高全员素质,增强意识。

1.1 认真学习,充分了解内审工作的目的、作用及重要性,提高认识

内部审核是管理体系中质量控制的不可分割一部分,是对管理体系运行是否符合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进行审核,也是对管体系文件是否有效进行审核。内审工作不只是内审组的事情,它要靠实验室全体共同协作完成的,提高内部审核的质量就要提高实验室的整体认识,首先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性,并组织员工学习实验室认证准则、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体系内质量文件,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内审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在内审工作的职责,这样,不仅让大家学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还会将学到的知识认真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精心选拔内审员并不断对加强内审员素质能力培养

内审员是实验室内审的主体,他们的素质能力是实施有效内部审核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内审员必须是经过严格的挑选,首先内审员要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熟悉所审核领域技术及相关知识,熟悉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及技术操作;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各类标准;熟悉单位内部的管理状况,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敬业,正直、公正、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缜密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并且参加认可准则和审核要求、方法、技巧等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证书具备从事组织体系内部审核资格。要保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运行,内审员的素质能力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内审员可以通过继续接受培训、自学、教学培训、参加各种相关会议或其他相关活动等保持和提高个人素质、知识和技能;也可以通过不断地参加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来保持和证实其审核能力。

2 精心策划,制定年度审核计划和每次审核计划

质量负责人需精心策划年度的内部审核计划,这是做好内部审核工作的关键环节。策划应充分考虑实验室的特点,如组织结构、工作特点、过程和内审员的知识能力结构、人员搭配等。通过切合实际的精心策划,形成年度内审计划,每年度的内部审核要求覆盖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岗位。在审核计划中应明确:审核范围、审核依据、审核时机和频度、审核部门、内审人员组成、审核资源保证、审核持续时间等。具体到每一次内部审核,应按年度计划安排和内审程序规定详细编制内审计划再实施。特别是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制定时要统筹策划,对关键人员承担的工作量要仔细考虑。

3 做好审核前准备工作,为审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1 文件预审

文件预审是制订抽样方案的基础。在现场审核开始前,审核组长一定要组织审核组成员审阅受审核部门的有关文件,才有可能制订出合理的抽样方案。文件预审的范围要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相关作业指导书、质量控制计划和记录比如受审核部门的典型检测报告,以及以前的审核结果和出现不符合的情况、相关方的抱怨记录等。

3.2 编制内审检查表

现场审核检查表是抽样方案的具体落实,是现场审核的重要工具,编写检查表的作用是:一是为内审员提供如何进行内审的指导(相当于内审工作指导书),二是弥补内审人员经验不足所需的必要文件。三是防止审核覆盖面不全或遗漏某些重要过程和区域,对内审人员有提示作用。四是防止审核中出现不公正、偏见,减轻审核人员心理负担。五是使内审工作有序、按计划进行,确保达到审核的目的。所以,编制检查表是内审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检查表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内审的结果,编制检查表一定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实验室组织结构、检测/校准项目、范围、能力及过程特点进行编制。内审检查表一般包括计划审核项目、需寻找的证据、抽样的方法和数量、完成该项检查的时间以及所依据的文件要点。管理体系初建时,可采取由审核组长统一编制的方法;随着管理体系的不断成熟,应该由参加内部审核的内审员独立编写,但是所有内审员编写的检查表要经过审核组长统一审阅、批准后才能用于现场审核,必要时,可以组织审核组集体讨论,以防止审核内容的遗漏或重复。检查表的编制还应考虑使用者的经验、知识能力,一般而言:(1)对于工作能力强和内审经验较丰富者,可略为简单。(2)对于新参加内审的人,因缺乏足够的经验,检查表要更为细化一些。

4 编写好内审报告和总结报告

审核报告是审核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在内部审核策划时应制定好审核报告的格式,确定内容和要求。编写审核报告时应注意:(1)简单明确,不宜过长,简明扼要地叙述审核内容。(2)为了不跑题和遗漏内容,在预先策划好的格式和内容的基础上编写。(3)要用典型的事实、数据说话。(4)对于不符合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不能就事论事,要以可操作、可控制、可评价为基本原则。(5)审核结论应与末次会议上结论一致。(6)对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要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对成功的方面给予肯定,对存在问题的方面提出改进的方向。每一次内部审核结束后,质量负责人应组织有关内审人员对审核情况作出全面分析评估并写出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1)内部审核年度计划完成情况;(2)对不符合项进行分析,寻找原因;(3)对主要不符合的总结性说明及纠正措施完成情况;(4)对质量管理体系作整体评价;(5)对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6)为管理评审输出明确信息,要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明确。为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的证据。

5 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一项系统化、文件化的复杂验证过程,涉及实验室所有与检测有关的部门、审核准则的所有要素,只有全体员工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不断学习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努力做好内审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在管理运行实践中不断摸索适合本单位实际工作的审核模式和措施,才能提高内部审核的有效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使之处于持续改进之中。

参考文献:

内审员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一、发挥部门内控职能,弥补内审人员不足

人民银行内审部门经历了内审确立、发展规范、内控审计阶段,现已进入内审转型工作的探讨,以内部风险控制审计为主导,努力与国际先进的审计理念接轨,由于内审工作人员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内控网络建设,将内控评审系统的内控员,培养为兼职内审员。

(一)兼职内审员需具备查错纠弊能力,发挥审计的修补性作用

查错纠弊是审计的基本职责,因此,兼职内审员对于审计发现的典型问题,要能够查深查透,全面揭露人民银行内部管理控制和运行中存在的体制、制度性缺陷和重大管理漏洞,更要深入分析、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从完善体制机制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二)兼职内审员需具备审计监督能力,发挥审计的防护性作用

审计监督作为一种制度存在,监督永远是其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因此,兼职内审员要敢于揭露和如实向管理层反馈发现的舞弊行为和问题,要敢于坚持原则;管理层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人民银行内部规章制度,对舞弊者及时严肃地作出应有的处理与惩戒,树立和维护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权威,确保审计监督功能的发挥,保护人民银行各项业务健康高效运行。

(三)兼职内审员需具有审计促进能力,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坚持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整改、完善制度、优化管理结合起来,审计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救火”,更主要的是力促“切断火源”防患于未然,积极寻求从源头上和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决策者的层面提出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促进审计成果运用。

二、部门推选兼职内审员,内审科考核其资格

审计内控阶段人民银行总行制定了内控指引,武汉分行建立了内控制度评审系统,通过几年的内控评审和内控交叉检查工作,在各个部门培养了一批内控员,但是,要实现内控员向兼职内审员的转变,还需要各个部门不断培养推选高素质内审人才,由内审科考核其资格,才能完成内审部门组织的各项审计任务。

(一)科室培养推选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兼职内审人员要具有成为风险管理专家的理想,成为审计人才一是要懂得财务会计及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扎实专业技能,还要精通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二是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熟练地运用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开展日常的风险管理工作。各业务科室一是要对现有的业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二是选拔兼职审计人员出去学习现代风险管理知识。三是风险管理工作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要定期地或不定期地开展风险管理质量评估。四是不断地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最终能够把握风险管理的精髓,把兼职内审员变成风险管理的权威性专家,提高兼职内审员的地位。

(二)内审科把关兼职审计员的审计资格

首先,考核审计人员是否因业务能力或职业道德水准低下,不能发现审计资料中的错误,即使抽取的样本量再多也搜集不到所需的审计证据。因此,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作为检查风险的组成部分予以量化。其次,可以按照近年来各级行内控评审量化考核标准给审计员打分,也可借鉴日常绩效考核给从业人员打分的方法,按“德、能、勤、绩、廉”等项目制定兼职审计员检查风险水平的标准。第三通常情况下,其检查风险量化范围在2%~15%之间,如某审计员的检查风险超过设定标准,则不宜继续从事审计工作。

三、优化审计工作环境,提高审计工作成效

兼职内审员在人民银行的审计任务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需要他们理顺审计和被审计对象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和内控管理,在审计项目中,他们还可以进一步明确审计程序,预估和降低审计风险。

(一)理顺内控管理关系

1.创新整改机制,增强内审工作的实效。兼职内审员应负责对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监督,创新建立上下、左右联动的整改机制。为整改落实情况提供专题通报,辅助建立协同整改监督机制,通过内部监督联席会议等形式,召集纪检、监察、内审、人事及有关职能部门,定期研究整改督办事项;落实被审计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经办人各自的整改责任;建立奖惩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把内审整改效果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

2.创新审计关系,推动内审工作的开展。兼职内审员应帮助与审计对象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运用灵活恰当的检查方式和方法,打消被审计对象的对立心理,与审计对象共同分析问题的成因,历史、辩证、发展地看待审计中发现问题,做到反映问题既坚持原则,又结合实际,决不随意夸大和缩小;主动提供对一些好的做法和工作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要给其说明和整改的机会,帮助其完善内控管理。

(二)明确审计项目程序

1.依据业务流程,确定固有风险。在熟悉被审计对象业务流程和特点基础上,兼职内审员应辅助确定易发生风险与错弊的业务环节,为开展审计提供具体指导。介绍被审计对象管理水平和管理氛围,包括管理人员的诚信和能力等因素。

2.评价内控监督,识别控制风险。兼职内审员应积极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健全性和制度的合理性。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对相关部门操作人员、业务运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重要业务控制点以及控制环节的人员职责和相互牵制是否恰当合理、权责分明。

内审员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单位没有真正开展HSE体系内审,只是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检查,不能真正发现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基层单位的特点,探讨在基层单位如何有效开展HSE体系内审,找出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通过采取有效整改,推动HSE体系在基层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HSE体系内审的现状

HSE体系运行多年来,大部分单位在完善机构、风险辨识、编制文件、提高安全意识培训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对体系审核工作比较陌生。很多单位认为审核就是看看活动记录,到现场查查有没有隐患,发现问题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整改完毕就没事了。没有按照体系审核程序和方法进行,发现的问题无法同体系运行相结合。因此,无法准确找到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也无法制定体系在基层实施中的改进措施,致使体系运行与实际工作两层皮,体系建设能力得不到提升。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对HSE体系内审工作不了解

各单位做得更多的工作是建立体系,比如编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培训方面对体系文件、风险和控制措施及有关安全知识宣传培训较多,对体系审核有关知识讲得少,上级通过审核考核基层单位的情况也少。因此,基层单位没有真正开展体系内审或开展得不到位,普遍不清楚体系内审是怎么回事。

重视程度不够

基层单位领导习惯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对HSE体系管理本身就不是很明白,对开展体系审核工作更是不清楚,认为审核就是以往的安全检查,所以不重视体系内审工作,给内审工作的开展带来难度,安全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内审员对标准、审核知识不掌握

前几年,公司对内审员的培训较少,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对现场审核的培训指导较少。据统计,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2012年有安全管理人员22人,曾经取得审核员证的只有2人,且均已过有效期。一旦要求组织体系内审,审核员不清楚审核程序是什么,审什么,如何审,无法将体系标准要素与本单位实际工作内容有效对接。

审核效果不佳

由于存在前面几方面因素,导致审核程序简化、审核要素不全、审核内容不细,加之审核方法单一,审核内容与当前重点工作结合少,审核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开展HSE体系审核的主要途径

提高认识,认真策划

开展HSE体系审核,首先要提高基层单位领导对体系审核工作的认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从2012年开始,加强了对HSE体系审核工作的要求,油田公司和处级单位领导也高度重视,经常在各种会议、工作安排上进行要求和强调。同时,将体系审核作为科级及以上领导个人安全行动计划的一项内容,将审核工作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列入安全环保责任书,以求从思想上提高基层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

其次是每次开展审核时,需要认真策划,精心编制审核方案,在审核活动总体设计上要明确“没有审核方案不审,没有审核检查表不审,审核员没有培训不审”,确保审核效率;在策划审核方式上,要坚持“审核检查与指导培训相结合,查摆问题与分析原因相结合,宣贯推进与现状分析相结合”,提高审核质量;在审核内容安排上,要做到“每年至少一次全要素审核,辅之以部门的专项审核”,分层次,有侧重,增强审核针对性。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对于没有开展过体系审核或以往审核不规范的单位,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具体做法是:分批次、分层次组织培训。

首先,组织各单位安全部门负责体系人员参加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组织的HSE体系审核员培训,重点学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的Q/SY1002.1-2007《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和审核基本知识和技巧。

其次,组织处级领导、机关科室长、基层单位主要领导进行培训,既要讲解体系审核有关知识,又要告诉他们如何去开展内审工作,更主要是让他们知道如何接受审核。基层单位需要将体系每个要素包含的工作对应到具体单位和部门,列出《迎审内容指导表》。这项工作相当于对标准的每个要素和条款进行解读,如:每个要素条款所对应本单位所辖业务范围内的各项内容,告诉受审单位这一条款应该怎么做,应该提供哪些资料和记录。体系审核工作必须有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才能推动,领导参与的前提是主动接受培训,通过培训清楚自身履行职责的内容和方式,并率先垂范,才能搞好推进工作。

第三是培训内审员。内审员可以是基层安全员和机关科室体系联络员,这些内审员对体系建立、运行比较熟悉,但实际审核经验不足,因此在开展每次审核之前,既要组织学习《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更要开展针对性地培训,指导检查表如何编写,确保审核内容不漏项,审核重点突出,且审核中与受审单位顺畅沟通。

第四是一级带一级,促进审核有效实施。油田公司在组织体系审核时,可抽调各处级单位部分审核人员参加,旨在增加审核员的实际经验,也可以专门邀请专业的体系认证咨询公司的审核专家,对部分处级单位进行审核,同时现场培训其他单位的审核人员。还可以采取单位之间互审方式,使审核人员接受多次审核培训,这些经验相对丰富的审核人员再回去培训本单位其他内审员,从而全面提高内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审核技巧。

按程序开展审核

内审员按照分工,对应检查表内容开展审核,由于是内部审核,可采取边审核边指导边学习的方式进行。审核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被审单位领导的审核,要与被审单位领导进行访谈,查看有关领导落实情况。在以往的安全检查中一般不查领导,但体系审核的一个重点是审核领导,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如果转变审核方式,领导对体系管理的重视程度会有根本性转变,很多领导从原来的被动要求变为主动参与。

此外,内审员要增强责任心,认真对照检查表进行审核,要端正“查找问题是在帮助被审单位规范体系运行”的观念,避免出现大家都很熟悉而不便查问题的情况,对审核内容要追踪溯源,从深层次去发现问题。

及时总结分析

内审员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本文以过程为基础的PDCA模式,分析体系认证后如何有效运行,主要讲述如何开展组织建设、宣传与培训、内部审核、体系文件改进、管理评审、风险管理与权限管理等工作,以建立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保证顺利通过后期认证,使体系认证切实提高公司管理标准化。

关键词:体系 认证 运行 持续改进

一、体系认证意义

1.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1)提高管理标准化

公司按照标准条款,结合公司现有的规章制度,建立包含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在内的管理体系文件。通过建立文件,规范公司的每个业务过程,使每项业务实现流程标准化,再通过组织宣贯,使每个员工了解其涉及业务的标准流程,从而提高公司管理工作标准化。

(2)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通过文件规定,公司形成了最高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体系运行组织架构,并对公司内部各单位部门的职责与权限进行明确、清晰的界定,并在业务流程中规定跨部门对接内容,使各项业务开展起来责权明晰、对接流畅,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2.加强与外部组织的沟通

公司通过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了解顾客提出的问题和表彰,分别制定相关措施,加强与顾客沟通,提高服务能力;同时,公司识别其认证业务范围内环境因素、危险因素,并加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制定相关控制措施。通过与外部组织的沟通,不断提高公司的适应能力与交流能力。

3.树立良好形象

通过策划实施体系,经过认证机构严格审核并最终获得证书,使顾客认为公司具备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的能力和品质,为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力推动市场开拓。

4.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公司管理体系文件规定了外部沟通、内部协调、年度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流程内容,通过体系认证后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工作,使公司不断地发现问题、制定措施、解决问题,逐步形成了自我完善、持续改进机制。[4]

二、体系认证后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1.制定计划(PLAN)

体系认证后,公司需要结合管理方针,不断收集、识别顾客需求等数据信息,制定体系运行计划,实现公司体系的管理目标,保持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2.实施(DO)

制定体系运行计划后,公司需要围绕计划和管理目标,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1)建立、完善体系运行组织

体系认证后建立一个“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稳定的内审员队伍和管理梯队”的体系运行组织,能够认真贯彻贯标工作精神,充分发挥认证作用,推动公司提高管理水平。

①领导重视。

标准条款专门规定了最高管理者职责,明确最高管理者应提供必要的资源,要求最高管理者明确组织内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沟通渠道。领导重视,不仅体现在标准条款要求,更要体现在实际管理中。

a)领导审核体系文件。根据体系文件编制、权限,修编的体系文件在审批范围内经相应领导审核批准后,才能在认证范围内运行。

b)领导直接参与体系贯标工作。领导直接筹划内部审核,安排审核时间、确定审核组成员、批准内部审核报告等;根据公司体系运行情况,合理组织管理评审,审核评审输入、评价管理目标、提出改进体系的管理输出等。

②建立管理梯队,全面推动全员参与

公司需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梯队,包含体系主管领导、体系部门领导、体系管理人员等各级管理人员,并在各自的范围内全面推动本级体系运行,通过对其管辖的职工进行培训、宣贯,使每个职工理解本职工作的程序文件,贯彻执行体系文件要求,从而真正实现全员参与。

③建立稳定的内审员队伍

内审员参加权威认证机构的严格培训,并通过其审核、评估,最终获得从事组织内部体系审核的资格,并在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中起到关键作用:内部审核中,公司需要建立由内审员组成的审核小组,并由审核小组根据标准、体系等内容编制审核计划、检查表,并在审核中通过调阅资料、现场沟通等方式,发现运行问题,并协助受审部门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当认证公司组织外部审核时,内审员一般被委任为联络人员,配合认证公司开展审核工作,并及时与认证公司、公司领导层进行沟通,协助公司顺利通过审核。因此,公司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内审员队伍。

(2)宣传与培训

①宣传

公司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体系宣传工作,不断推动体系持续改进和运行。

a)宣贯。体系文件只有不断更新,才保持生命力,而每一次体系文件更新,需要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宣贯,使各级人员了解公司体系文件的更新情况,并按照修编的体系文件开展工作,避免出现工作偏差。

b)重点文件印刷。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包含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多层次的文件,现有的体系文件受控管理已逐渐不适宜印刷全部体系文件,而是针对使用率高、出错率高、影响程度较高的重点的体系文件进行受控印刷,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文件执行效率。

c)新闻报道。公司需要对体系运行中发生的常规工作、工作亮点及时进行报道、宣传,不断推广好的总结经验,不断地给大家带来视觉效果,使大家时刻感受到体系就在其身边,真正实现宣传目的。

②组织多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

公司建立体系管理梯队后,针对不同层级的需求开展多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切实提高队伍整体管理水平。

a)多层次培训。

第一领导层的培训。通过邀请认证公司专家或上级管理单位体系主管人员,针对公司最高管理者和各单位部门领导开展标准知识、体系执行等培训,使其明确自己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过程中的沟通、协调等职责,在全公司或本单位部门范围内支持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工作,从而真正实现领导重视目的。[7]

第二执行层的培训。公司需要定期地对执行人员开展培训,使其不断深入理解标准条款意义,充分认识公司管理目标和方针,积极学习体系运行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按文件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切实推动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同时,通过培训将符合要求的体系管理人员及时纳入内审员队伍,不断提高体系执行层整体管理水平。

b)形式多样的培训。公司根据培训对象不同,以及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开展包括标准知识培训、专项培训、内审员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培训。

第一标准知识培训。标准知识培训是一个公司进行认证贯标的最基本培训,通过集中培训标准知识,使员工理解条款实际内涵,并在实践中结合体系流程做好权限审批、文件记录等实际工作。

第二专项培训。公司结合实际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工作发现的问题,开展专项培训,例如风险识别、法律法规收集及识别、重大危险源控制等重点工作。通过专项培训,不断解决上述运行问题,提升公司重点工作运行管理水平。

第三内审员培训。公司开展内部审核需要建立内审员队伍,只有不断对满足要求的人员开展内审员培训,使其获得内审员资格,再通过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实际工作,不断提升队伍操作能力,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3.组织检查(CHECK)

(1)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公司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及时评价公司内控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审核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为管理评审和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①确定内审组

公司领导根据内审计划安排、内审员经验、以往审核情况、体系文件变动等实际情况,选定内审员,确定内审组。

②合理安排审核计划

内部审核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根据审核的结果、被审核区域的重要性进行调整,当有组织机构、产品、法规等内外部情况发生变化可适当增加审核频次。审核计划保证覆盖所有单位部门,以及公司领导层;同时,审核计划需要保证内审员不能审核本职业务,以保证审核结果能真实反映体系运行管理水平。

编制审核计划,尤其注意公司领导层的审核安排,很多单位在审核计划中没有布置领导层的审核计划,造成内审员在审核过程遗漏与领导的沟通,无法掌握领导对体系运行情况了解和支持程度,造成了内审工作的缺失。

③编制检查表

内审组根据受审核对象的职责和业务范围确立对应的标准条款和体系文件,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抽样对象、沟通对象。检查表尽量做到审核对象确定,审核内容具体,容易开展具体审核工作和记录工作。

④现场审核

根据审核计划和审核检查表,内审组通过文件调阅、口头沟通、现场观察等形式开展具体审核工作,做好审核记录,出具审核结果。

a)选择审核形式,做好审核记录。内审组需要确定审核对象涉及的所有记录文件,并从其中抽取具有代表性、非常规的记录进行审核;内审组采取口头沟通,了解受审对象对其审核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做好审核记录;同时,内审组需要通过现场观察的方式开展审核工作,并做好审核记录。

b)出具审核结果。根据上述审核记录,内审组需要对审核发现进行总结,出具审核结果。在审核中凡是发现不符合审核准则的,确定为不符合项,对不符合项的陈述要准确,以便复查时可以追溯。审核中如果发现没有构成不符合项,但是有发生不符合的趋势,可以开据观察项。

(2)管理评审

公司最高管理者每年度至少组织召开一次管理评审会议,如涉及机构调整、人事变动、业务减少或增加等事宜,可以增加管理评审会议的频次。

①管理评审输入

根据标准条款和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经验,管理评审输入的资料应具有代表性,全面反映公司体系运行的各个方面,包含体系目标、指标的执行情况;审核结果;参与和协商的结果,沟通活动包括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反馈、沟通的信息(包括投诉和顾客满意信息);各过程的业绩(包括安全环境、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等各过程)及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紧急情况、事故发生情况、事件调查结果;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管理体系调整或改进的建议等。

②管理评审输出

领导层对管理体系运行等情况进行评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决策,明确责任,提出要求,体系主管部门根据会议记录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报领导层批准后。

4.调整,处置(ACTION)

(1)采取措施

①内部审核整改

受审核方根据内部审核开具的不符合项,认真进行讨论分析产生不符合的主要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明确完成日期和责任人组织实施。受审核方纠正措施由内审组长负责安排跟踪、检查和有效性验证。

②管理评审整改

各单位部门根据《管理评审报告》中持续改进建议,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相关措施,体系主管部门后期组织开展检查,并在将实施结果作为下一次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

(2)文件持续改进

当发生管理评审提出体系文件完善要求、现有的体系管控措施无法覆盖识别的风险、公司业务内容调整或流程变化等事宜时,公司需要遵循及时性、有效性原则,按照审批范围进行审核、批准、实施,及时完善相关体系文件,保持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逐步使体系文件持续改进实现标准化、制度化。

三、结论

一个公司获得认证,只代表公司在认证时满足了标准的要求,而公司想通过认证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还需要不断地开展宣传、培训、审核、修编等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工作,以建立完善持续改进机制,增强体系运行的充分性、有效性,及时消除或控制风险,从而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并不断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妩雅,林凌.浅谈质量体系认证与标准化的关系.航天标准化,2003年第2期.34

[2]王旭,盖玉桂.浅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公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商场现代化,2012年6月(上旬刊)总第685期.9

[3]邢燕萍.浅谈体系认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经营管理,2008年总第101期.71

[4]刘晖.“三标一体化”后公司的深化管理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6.9

[5]田武,李钊,刘卓慧,李强,李荷芳,李明,赵志伟,王建宁,孙纯一,曲辛田,万举勇,王梅,李平,石新勇,倪红卫.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008.3-5

[6]范与华,李燕,王顺祺,刘克,陈全,张天柱、黄进,糜建青,史春洁,陈建伟.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004.4

内审员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JJF1069―2012明确要求开展并进行考核的内容。内审是对管理体系符合性的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推动管理体系的改进。内审是第一方审核,其输出是管理评审的输入,并能为计量检定机构的自我合格声明提供保证,用以确定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罐车站系统由总站(含检定室)和8个分站组成,是对铁路罐车容积依法开展强制检定的部级专业计量站。罐车站系统开展的检定工作项目具有同一性,管理体系的运行也充分一致,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由总站组织各分站以互审方式开展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这种做法完全符合JJF1069―2012的要求。

2罐车站系统开展管理体系内部互审的可行性

罐车站系统各分站自行组织的内部审核往往是在自查的基础上弥补疏漏之处,工作常处于被动状态。采取罐车站系统内部互审和监督审核方式,是对各分站自我评价的一种监督和补充,具备操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内部互审可在每年中期和年终开展2次。监督审核宜在每年中期进行,通过审核发现缺陷项,并集中整改,在罐车站系统内形成报告后通报给各分站,以利于各分站有针对性地改进管理体系。内部互审宜在年终进行,目的是对分站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以提高管理实效。总站通过对内审员资质和考核规范的培训,培养出了一批素质高、具备资质的内审员队伍,对罐车站系统开展内部互审工作提供了人员和技术保障。

3罐车站系统开展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方式

3.1各分站及检定室独立开展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各分站及检定室独立开展管理体系内部互审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内审员由分站内部选出,审核时间不受约束,审核成本较低。但由于审核员均出自本单位,尽管审核的领域互相独立,但往往不容易审核出缺陷项,即使发现了缺陷项,也不愿意明确指出,造成内审形式化,不能完全达到提高管理体系的目的。

3.2各分站进行管理体系内部互审

各分站进行管理体系内部互审,由总站统一部署,各分站派内审员,根据统一安排对各分站管理体系进行交叉审核,审核前各分站及检定室先进行自查。这种方式具有时间统一、审核效率高、易发现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等特点。但这种审核方式需要为内审员报销差旅费,审核成本相对较高。

3.3总站组织的管理体系内部监督审核

由总站组织,指派内审员在规定的时间对分站进行管理体系监督审核,审核后将审核报告集中汇总,由总站编制监督审核报告,下发到各分站。由于总站指派的审核员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强,能准确地发现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项,对各分站改进管理体系可起到规范作用。这种内部监督审核能较好地体现总站对各分站的监督作用。

3.4总站指定内审员到各分站指导内部审核

由总站指定内审员到分站,参与到分站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中,指导分站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这种审核方式主要针对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相对薄弱的分站,由于总站派出的内审员业务水平较高,对分站的指导具有示范性,可提升罐车站系统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

4罐车站系统内部互审工作方法

4.1选择称职内审员

内审员是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具备内审员资格、能承担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的人员,也是管理体系内审的具体实施者和承担者。总站组织互审时选择的内审员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熟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了解罐车站系统管理体系,熟悉审核程序,掌握审核方法和技巧,有一定专业特长和工作经验,交流表达能力较强,为人正直。为提高内审员队伍业务水平,总站会对内审员不定期开展管理体系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通过系统授课、自主学习、实践参与等途径提高内审能力和技巧。

4.2严格实施内部互审

内部互审应以有效运行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出发点或着眼点。在实施内部互审时,应依据JJF1069―2012,检查各部门的职责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按规定开展检定、检测活动,是否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对于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应作为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依据。

4.2.1内部互审流程

内部互审流程一般是:审核策划、审核启动、审核准备、现场审核、审核报告编写、跟踪验证。成功的内部互审,必须以促进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目的,只有以求实、求真的态度,才能做好内部互审工作。

4.2.2确定任务、策划准备

总站根据各分站年初拟定的时间,统一规划批准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在实施计划之前,应当确定当次内部审核的方式、任务、审核时间和审核组人员,明确审核的目标和内容。应策划和编制具体实施计划,以保证内部互审有序开展。进行监督审核时,由总站指定审核组长,审核组长负责编写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实施计划的内容包括:审核目的、审核对象、审核范围、审核准则、审核组成员分工、审核日程安排情况。审核计划应提前发到被审核分站,以便于各分站与内审员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在实施过程中,首次会议由组长介绍审核分工和日程安排,澄清审核计划中不明确的问题,并确定末次会议的安排,为成功开展好内部互审工作做好准备。

4.2.3严格对照、细致审核

在内部审核整个过程中,现场审核是关键环节。内审员要运用适合、有效的方法,检查被审核单位在执行管理体系过程中“做了没有”“如何做”“做得怎样”。应特别注意不要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要以正当方式收集证据,对事不对人,不超越预定审核范围,更不要“查不出问题不收兵”。内审时要认真做好记录,确保审核所发现问题的可追溯性。

4.2.4认真总结、及时整改

现场审核过程中,内审员之间要相互沟通。对发现的问题,认真判断其不符合状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填写内部审核不符合与缺陷项记录表。在末次会议上,认真分析研究内审的全过程,对审核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价,提出纠正措施,对如何改进管理体系提出建议。审核结束后,由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审核报告,客观总结分站的管理体系运行现状,给出审核结论,审核报告上报总站并交各分站。跟踪审核是内审的组成部分,是当次审核活动的延续,旨在对分站所采取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有效性进行验证、判断和记录,确保审核中发现的缺陷项得到消除。内审员应对提出的缺陷项进行跟踪,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以促使各分站规范管理体系的运行并获得自我完善的改进机会。内部审核中涉及到的相关记录要保存好,作为管理评审输入内容和外部审核的证据。各分站只有按规范要求建立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才能确保为国民经济和计量监督提供公正、准确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计量检定结果。

5结语

罐车站系统对分站管理体系开展统一的内部互审,可以采取分站独立内审、分站间互审、监督审核等方式,具备符合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各分站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起到了监督指导和促进提高的作用,是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方式的补充,值得继续推广实施。

上一篇:园长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干部培训班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