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环节 提升教学效益

时间:2022-08-11 04:42:21

优化教学环节 提升教学效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和教师教学实践的最佳策略之一,那么,究竟应如何认识"有效教学"?笔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如图1),其本质是以教材为纽带,实现教师和学生间的协调发展。

要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把握好教材(本文以苏教版为例)的有效处理、课堂的有效策略和学生的有效参与三个环节。下面本文将从这三个环节探讨如何实现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一.教材的有效处理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教育素养》中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解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教材只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并不是课程的全部。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开发,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理解教材,领会编排意图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与传统教材的"系统性、连贯性、规范性"相比较而言,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化、社会化、情境化"的特点,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文字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结论性的叙述少了,"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整理与归纳"和"化学史话""拓展视野"等形式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领会其意图,否则会造成知识、思想方法的遗漏,随意删改、更换、替代会导致教材资源的流失。因此在使用教材时,要追问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必要性和目的性,做到全面把握、有效挖掘和合理运用教材。

2、开发教材,整合课程资源

化学教材是一种教学工具,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选择,科学地进行加工,合理地整合身边课程资源,做到有目的地创造性使用教材。其开发整合课程资源的方法有:

(1)、整合教材资源。依据课程标准增删教材内容,使其适时适用;根据认知要求调整教材结构,使其合情合理;依据教学要求增删基础内容,使其保时保效。

(2)、整合身边化学资源。依据生活水平变化增换内容,使其社会化;根据生活水平科技变化增换内容,使其生活化。

(3)、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删教材或替换教材资源;运用视频资源展示相对抽象、静止的文本资源。

3、超越教材,完善知识体系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教材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我们必须尊重教材。但教材不是法典,教材不是圣经。"教材是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教材的某些不足,教师自己也要力争超越教材。(例如初中书上提到了NaHCO3,只对与NaHCO3与HCl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做了要求,对于酸式盐的概念一个字都没有提。而在高中阶段酸式盐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在苏教版必修1当中开始物质的分类中补充介绍正盐和酸式盐的概念,让学生对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到"钠、镁及其化合物"再来介绍酸式盐的相关知识点。但是由于在离子反应这一单元当中才涉及到,所以NaHSO3和NaHSO4与酸碱的反应,以及NaHSO4和NaHSO3、NaHCO3之间的化学反应可以讲解,相关的离子反应要到离子反应讲完了才能讲解。)

二.课堂的有效策略

要做到教学效益最大化,笔者认为就化学课堂而言必须要实施关键性环节的优化策略。

1、情境境域化

知识本是有生命力,知识产生与知识发现和人的生活、情感与信念有关,即存在于一定的生活场景、问题情境或思想语境之中。但知识被定位为结论而给予确定陈述,它就失去了最初的生存境域,失去了生命活力,教材便是。例如,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时,可利用生活中"用冰箱保存食品","蜂窝煤比块状的煤容易引燃,而且燃烧更旺"等知识,学习温度、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知识网络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并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这对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增加了难度。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及其框架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为提高能力奠定基础,不管是概念、原理、观点、规律等都是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支撑着化学能力,或对后续知识的支撑;有利于学生反思巩固知识,提高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知识活化,提高学生知识调动的能力。这样,还有利于学生课后反思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应试时问题与储备知识的有效对接等。

3、原理模型化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化学原理都可以建立一定的实验模型来帮助理解,如在有关原电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橘子实验得到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三.学生的有效参与

"将课堂还给学生"是新课程提出的目标,更是课堂努力的目标。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要完成这个任务首要条件就是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有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老师的"教"才能有保障,三维目标才能落实。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依据化学学科特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度。

1、让学生动手,有效突破知识屏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化学教学过程成为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机结合的典范,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呜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因此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让学生动口,有效创造交流机会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是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因此,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课堂对话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有效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以便及时给予肯定或是纠错;可以有效地提供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3、让学生动心,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是教育技巧的顶峰。"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觉得化学知识是鲜活的生动的有趣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喜欢化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浅谈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相... 下一篇:论人本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