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评述与展望

时间:2022-08-11 03:10:52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评述与展望

【摘要】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一直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核心内容。文章系统回顾了有关该问题的研究文献,评述了其中的利弊得失,并提出了深化该领域研究的三个需要加强和突破的问题。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财务绩效; 相关性研究; 评述; 展望

一、文献回顾

近年来,从频频发生的矿难到“万科捐款门”事件,再到“三鹿毒奶粉”事件,一轮又一轮的社会热点问题将中国公众的注意力一次次引向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上来。2011年总理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需要提升企业家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一直是西方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问题之一。1924年,英国著名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1923)在《管理哲学》中第一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之后有关该问题的研究与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这其中的焦点又集中在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性问题上。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寻找合适的理论依据问题,而且还关系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之后的经济后果问题。根据现有文献总结,理论界围绕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相关性所进行的学术研究主要是沿着两者是否具有相关性、相关形式如何,以及相关程度是否显著而展开的。

首先,在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之间是否存在着关联性问题上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性,称为“无关论”;另一种则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称为“相关论”。目前这两种观点的支持者都建立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比如,在“无关论”者中,Mcwilliams和Siegel(2000)用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具体验证时,他们用KLD指数作为对企业社会绩效的评价,用企业1991年至1996年度价值的平均值评价财务绩效,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并无联系。Matthew Brine,Rebecca Brown(2007)等人以澳大利亚300ASX指数的277家企业为样本,以澳大利亚环境与水资源部门和道德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为企业社会责任数据来源,以资产回报率、销售回报率作为财务指标研究了澳大利亚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二者没有显著关系。Brammer等人(2006)利用企业股票回报率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表现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样,我国学者王建琼、何静谊(2009)以沪、深两市制造业2005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所进行的实证分析也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净资产收益率没有关联性。

其次,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着何种相关形式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相关论”所作的进一步分解,反映着在“相关论”这一前提下大家的意见分歧。目前在此问题上分化出了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因,企业财务绩效是果,而且两者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按照这种观点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有利于其财务绩效的提高,即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其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如Ruf等人(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改善不仅能提高其短期财务绩效,对长期财务绩效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Freeman(1997)在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守法的方式经营,是提高股东财富的非充分但必要的条件。Chuck McPeak和Nina Tooley(2008)利用DJSJ机构公布的美国56家社会责任方面履行良好的公司数据研究发现,这些公司2002―2007年财务业绩表现出众,股票涨幅平均在101%以上(标准普尔500指数中其他公司股票的涨幅大约为66.07%),资产回报率更是高达38%,从而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表现有着正相关关系。在我国,刘长翠、孔晓婷(2006)分行业随机选取沪市20%的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这两个财务绩效指标与社会责任贡献率无显著相关性,但净资产收益率与社会责任贡献率显著正相关。杨熠(2008)则在刘长翠等的研究基础上加入时间轴,以1997―2003年沪深股市非金融行业的A股公司为样本,用公司规模、行业、地区和年份作为控制变量,以公司的社会责任、市场业绩、会计业绩、风险变量为四组研究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当期公司社会责任表现与当期财务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乔海曙、谭明(2009)进一步补充了杨熠的剔除金融企业的研究缺陷,对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履行社会责任虽然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但同时使企业形成了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因此,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财务表现往往较佳。但是,该研究也指出,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相较于当期企业社会责任,前期企业社会责任对本期财务绩效的影响要更大些。Chin-Huang Lin(2009)等以台湾《天下杂志》公布的销售收入排名前1 000家的台湾企业为样本,分析了2002―2004年这些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其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中选取研发支出和慈善捐赠等内容作为社会责任的贡献指标,结论是企业社会责任对其短期财务绩效的提升并不十分显著,但对企业长期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因,企业财务绩效是果,但是这种影响是反向的,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不会使其财务绩效提高,反而会使企业的财务绩效变差,即两者之间呈现的是负相关性的关系。如Freeman和Jaggi(1982)、Ingram和Fraziner(1983)研究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企业利润减少,从而使企业在与不承担或者少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利润的减少又会进一步诱使投资者对企业作出负面的反应,使企业可获得的资源减少,利润进一步下降。在我国,也有学者有相同的研究发现。如,李正(2006)以企业价值为切入点,以沪市2003年5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问题,其研究结果表明,当期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当期企业价值越低。另外,邵君利(2009)以沪深两市2002―2004年的化学制品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后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同样对企业价值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第三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绩效是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果,而且这两者之间成正相关的关系。这种观点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只有良好的财务绩效和充足的资金资源,才有能力向环保、社会公益等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也才有可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反之,如果企业财务业绩不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就低,甚至不履行社会责任。McGuire(1988)等人用样本公司1983年到1985年年初《财富》杂志公布的声誉指数的平均值表示其社会责任表现,用1982年到1984年年底的财务绩效的平均值表示其财务绩效;然后将1983年的声誉指数分别与1982年到1984年以及1977年到1981年的平均财务指标来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前期以及后期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公司社会责任与前期的市场收益指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与前期的会计收益指标却显著正相关。由此他们认为,是前期的财务绩效导致了后期的社会表现。在我国,乔海曙、谭明(2009)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论断,他们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水平与银行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越是财务绩效好的金融企业,越有可能履行社会责任。

第四种观点认为,虽然财务绩效是因、社会责任是果,但是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之间呈现的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越高的财务绩效可能会导致越低的社会责任表现。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现代委托理论成立的。按照这种观点理解,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道德风险的存在,管理者追求的是个人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当企业财务绩效良好时,企业经理人将减少对社会责任的投资以增加个人的短期收益;而当财务绩效不佳时,管理者则又会通过参加一些突出的社会活动以抵销令人失望的结果。如此一来,企业管理者的机会主义倾向,将使财务绩效和企业责任表现之间呈现出一种反向的变动关系。但是,目前这方面除理论上的演绎和分析外,还不曾有相应的实证检验结果。

二、评价

综合起来看,目前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的研究文献是丰富的,而且各种观点之间形成一个具有一定逻辑关系和层次的理论体系。这是几十年来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最为显著的成就。但是另一方面,无论是国内或者是国外,人们在这个问题上迄今为止也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这种认识上的混乱和研究结论的不一致,不仅表明在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问题上理论研究尚有欠缺,有待深入,同时对指导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也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相关性问题的研究之所以出现观点迥异、意见多样的结果,除了研究者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实证样本选取有别之外,还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理论上没有澄清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两者之间是如何产生联系的;二是企业社会责任体现在哪些方面,用什么指标来衡量,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这样就导致各个研究者缺乏一个相互认可的分析逻辑和理论基础,实证研究缺乏理论依据,研究变量的选取和量化缺乏严谨性和准确性。

三、展望与建议

统一的研究结论和系统的理论体系是理论研究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之一。在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相关性问题上,要实现这一研究目标还有一段路程要走,还有待学术界的进一步努力。笔者认为,以下问题应该作为今后研究的突破点,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消除大家的认识误差及建立起公认的理论基础。第一,需要加强对影响路径的研究。无论是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绩效,还是财务绩效影响企业社会责任,都存在着一个影响路径的问题。比如,假定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话,那么就一定要清楚这种影响的传导渠道有几个,它们是以何种方式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只有把这些具体的问题搞清楚之后,才能在它们两者之间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分析逻辑和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需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边界及量化的研究。目前企业财务绩效的理论范畴和指标衡量已经有比较一致的指标体系,不会有很大的歧义。但是,企业社会责任则不然,其含义、边界和衡量指标存在着很大的模糊性。比如,有些人认定的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社会”是个小社会,只包括对政府、社区和职工的责任,而另一些人理解的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社会”是个大社会,包括了企业投资者之外的所有范围,既包括了人文方面的,也包括了对自然和环境的责任等。这种概念、边界上的不一致,经常会导致此企业社会责任非彼企业社会责任的结果,学术研究失去了相互认可的概念基础。第三,需要加强对行业性的研究。经验告诉我们,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应该是不一致的。比如,高污染、高收入行业通常会比低污染、低收入行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是相对匮乏的。从认识论上讲,由个体到群体、由具体到一般,应该是一个正确的认识路线,也是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应该坚持的一个方向。因为只有把每个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搞清楚之后,才能进行跨行业的研究和分析,进而得到全部行业的总体性的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 (英)奥利弗・谢尔顿.管理哲学[M].1923.

[2] Mcwilliams A.,D.Siegel.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Correlation or Misspecific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 (5):603-610.

[3] Matthew Brine,Rebecca Brow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Austrasia.Business and Society,2007,17(3):109-123.

[4] Brammer S.Voluntary social disclosures by large UK companies.Business Ethics:A European Review,2004(13):86-99.

[5] 王建琼,何静谊.公司治理、企业经济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经纬,2009(2):83-86.

[6] Ruf B.M.,Muralidhar K.R.,Brown M.,et al.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 i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 Stakeholder Theory Perspective.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1,32(2):143-156.

[7] Freeman,R.Edward,Jeanne,et al.Stakeholder Capitalism and the Value Chain.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7,15(3):88-106.

[8] 张剑.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66-67.

[9] 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10):36-43.

[10] 杨熠,沈洪涛.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6):60-68.

[11] 乔海曙,谭明.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30(162):17-21.

[12] Chin-Huang Lin,Ho-Li Yang,Dian-Yan Liou.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Taiwan.Technology in Society,2009,31(1):56-63.

[13] Freeman M.,Jaggi B.The SEC’s pollution disclosure requirements,are the meaningful?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81,14(2):62-65.

[14] Ingram R.W.,Fraziner K.B.Narrative disclosures in annual report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83,112:49-60.

[15] 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3-11.

[16] 邵君利.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根据中国化学制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24(1):75-80.

[17] McGuire J.B, Sundgeen A.,Sclmeeweis T.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8,31(4):854-872.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函数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研究 下一篇: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