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时间:2022-08-11 02:59:13

用心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由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部分组成,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用心构建高效课堂:

一 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要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完全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进入新课前,我经常采用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习得新知。如我在教一年级“找规律”时,我以变魔术的方式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顺势引导,把学生带入直观的学习中。如此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课堂效率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二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教师的亲和力促进课堂的高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习效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跃、互动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习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想要学生喜欢你的课,并高效地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那首先就要让学生喜欢你。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地运用如自制卡片、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形式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并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参与过程中习得知识。因此,老师要用自己的真诚善待每一位学生,并适时放大学生的优点,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要学会换位思考,想学生之所想,用自己的热情和亲和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增强师生互动,在动态生成中提高课堂效率

如果说课前预设是高效课堂的基础,那么动态生成则是高效课堂的生命。要使课堂中出现有效的生成,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增强师生互动,在师生交流对话、生生交流讨论中产生思维碰撞,而在这一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智慧的“闪光点”或知识理解的“误点”,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这些“闪光点”或“误点”,并加以鼓励或点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让其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这样的课堂必然精彩、高效。

如我在教三年级上册“年、月、日”一课时,在与学生探究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后,发现有平年和闰年之分,我适时抛出问题:“怎样才能区分闰年和平年?”学生在观察1993~2008年二月日历的基础上,有学生很快得出结论:“看每年二月,凡有29天的就是闰年。”我及时给予了表扬,并顺势提出:“那如果我没有日历,不知道二月有多少天,只知道年份又该如何判断呢?”随即有学生说:“老师我发现每四年中有一个闰年,我觉得闰年与4有关系,我算了一下,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这些都是闰年,它们也都能被4整除。所以我认为要判断是不是闰年,就看年份是不是能被4整除。”我笑着说:“你真是太棒了!”接着又问:“1900年是平年,但也能被4整除,碰到类似这样的年份该怎么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后,总结出“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时,这一年是闰年,但如果年份是整百数时,还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使学生的思维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碰撞,并产生新的火花,如此动态生成的课堂,必然就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学以致用,在快乐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识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数学应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的生活元素,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现象出发,把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应用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数学能力。

例如,在教授“认识人民币”一课后,我在教室里创设了一个小小文具店的情景:“铅笔1支5角,算术本每本2角,削笔刀每个8角,橡皮每个8角”,并提出问题:(1)老师带了2元钱,可以买几支铅笔?你能帮老师算一算吗?(2)老师如果只买一个削笔刀,要找回多少钱呢?通过模拟这种生活情境,不但让学生巩固了习得的知识,而且学以致用,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同时又在学生享受学习快乐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授“认识几分之一”时,我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先让学生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猪八戒和孙悟空两人,每人得几个?再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他们两人每人分得多少?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同时,让学生分别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分数,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尽管构建高效课堂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但目标只有一个—— 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立足于学生的“学”,一切有益于学生的“学”。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自觉践行学科的前沿教学理论,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才是高效课堂的春天。

上一篇:以质疑促学习 下一篇:音乐课《东方之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