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1 02:16:04

浅谈多媒体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写作历来都是英语学习者的拦路虎,为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我们尝试用多媒体辅助写作教学,通过合作式、探索式、自主式的互动式教学,全面锻炼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英语应用文写作 建构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65-02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介于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无疑,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将成为现代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真正实施外语素质教育提供理想的语言教学环境。根据国家教育部文件精神,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在实行教学改革,整合专业课,压缩基础课,增加教学实践环节课时。在这种背景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体现得更加充分。本文主要从多媒体辅助英语应用文写作谈一些体会。

1 写作教学现状及新模式的提出

1.1 英语教学模式的历程

1.1.1 黑板+教材的教学模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大、中学开设。在教师资源、教学资源尤其是教学硬件奇缺的情况下,当时的教学仅限于“黑板+教材”,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围绕词汇、语法、翻译等对学生做“填鸭式运动”,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全盘吸收,哪怕是错误的语法、不标准的发音。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语言训练的机会,听、说能力的培养完全被忽视了。

1.1.2 教材+录音机的教学模式。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英语教学进入了“教材+录音机”的时代。由于有了录音机辅助教学,学生不但能听到英语的标准发音,欣赏英语歌曲,而且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听力训练,极大地促进了英语教学,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提高了。

1.1.3 教材+录音机+录像带的教学模式。从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录像带被引入英语教学,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的形式和方法。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对相关外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传授重视不够,很多学生听力、阅读能力难以提高就是因为知识面太窄,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另一方面,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也导致英语交际的无力。由于不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畅通无阻地交流思想,“交际失误”经常发生,很大程度上又制约了学生用英语写作的能力。但是,由于录像带不像录音机那样具有投资低、便于携带、用户多、资料收集便利的特点,而且又不能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剪辑、合成,因此,利用录像带组织教学很快就退出了教学舞台。

1.1.4 教材+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九十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组织教学。尽管这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使用初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非常多,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用多媒体屏幕代替了黑板板书、现成的软件和网络下载内容代替了教师的教案,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并无大的改进,只是在穿新鞋走老路,片面追求形式,不能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去更新教学方法和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下的教学模式。但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所凸现出来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只是要把握好多媒体课件运用必须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首先把写作题目及要求告知学生,然后将范文抄于黑板上并进行简单分析,之后布置家庭作业、作业评阅、信息反馈。但由于教学时间非常紧,课堂上作业的信息反馈只能是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这种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激活和调动学生头脑中已存在的各种图式,即难以调动已存在于学生大脑中的知识,因而也就难以培养学生外语输出的能力。

1.2 新模式的提出

多媒体辅助英语写作教学以图式理论为依据,在背景知识输入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获得多种形式的文化导入,从而刺激学生已有图式,进而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学好英语。多媒体网络将文字、声音、图形、视频等集中在一起,使信息表现为图文声并茂,将学习材料被动单一的形式转化为主动、直观的形式,提供大量的情景素材。调查显示,学生仅靠听可以记住全部信息的15%,仅靠看可以记住全部信息的25%,而视听结合可记住全部信息的64%。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写作教学的情景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节选一些相关录像、电影、Flash,使学生在真实、自然、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多感官地接受文化信息的刺激,学习和领会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分析和对照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本国语言的差异,进而更好地培养所学外语的应用能力。

2 理论基础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三种学习理论对教学和学习产生过较大影响,即早期的行为主义(Behaviorism)、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认知主义(Cognitivism)和90年代以来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理论是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Set)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更新和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可以通过教师传授得到,但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环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即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即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建构主义是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重要的理论基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建构主义基础的实施和推行提供了很好的环境,而二者的融合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无限希望。

3 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设计

3.1 多媒体课件制作

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是现代外语教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不仅有利于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且能够处理和展示多种信息形式,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模式。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演示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及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的效果,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讲授telephone message 时,教师可事先剪辑一段电话对话的短片播放给同学们看,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首先,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教师可要求他们记录下电话所有内容、然后高度概括出来,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则可以要求他们把其中一方所说的话复述出来;第二步是梳理整个对话,把电话内容以第三者的口吻写出来;第三步呈现主题,告诉学生这就是电话留言。在应用文写作中我们通常还要引导学生加上From、To、Subject等几方面的内容,这样一份完整的电话留言就完成了。通过视频声音,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兴趣中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印象,最后教师再画龙点睛,稍加点拨,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 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多媒体外语教学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有利于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精辟、简练的间接引导下,在多媒体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特定语言情景下,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可以进行有效交流,对主题进行讨论或自主学习。多媒体外语教学能大大丰富和完善写作教学的内容。以往的写作教学通常是教师讲授并在黑板上板书一篇例文,板书、讲解占去了大量时间,信息量少,学生也没有现场操练的机会。但通过视频声音,学生的听力不但得到了有效锻炼,对教师所讲的例文印象深刻,而且对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及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间的差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在教学如何写感谢信时,教师可首先通过声音视频呈现一个家庭或生日聚会的场景,并告知学生你们是受到Vance的邀请去参加聚会的,之后你要得写一封感谢信,告诉Vance你在聚会上玩得非常愉快。此时教师就可就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同时布置任务,然后再次播放视频,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相互检查,将有疑问的部分提出来进行小组讨论,在此期间教师注意巡回指导并收集信息,之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利用教学PPT呈现答案,强调学生要注意对比师生间对同一句话表达方面的差异。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对教师所写的这封信进行总结,如格式、信的正文所包括的内容等。第三,为学生提供一些感谢信中常用句型。第四,课外作业。批阅学生作业后,把学生作业中问题突出的记录下来,并做成课件,下一次上课时先用几分钟进行作业点评,即一边把错句呈现给同学们、要求同学们口头改正,一边打出正确句型,而且尽可能就同一句话多给出一些表达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表达形式。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理解消化―动手实践这样一个过程体验,学生容易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印象。这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只是起组织、导引和释疑的作用,而学生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有效地实施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作用。

我们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通过一年的尝试,感到收获不小。从学生方面来说,很多学生由不会写到能写两三句,由用汉语的思维进行英语写作到已经知道怎样写才符合英语国家的写作习惯,由通篇语法错误到只有少量语法错误;从教师自身来说,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多媒体外语教学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要求教师既要有高水平的外语能力,又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理论,同时,还要具有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多媒体特点设计出具有多媒体特色的有助于学生参与、思考、探索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这种情况必然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否则很难设计出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体现学生主体、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生动新颖的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

[1] 邱忠蓉.教育探索.黑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9:61~62.

[2] 马铁威.教育探索.黑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8:128~129.

[3] 王致华,李文颖.教育探索.黑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8:132~133.

[4] 郭增平,朱纯义.教育探索.黑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8:134~135.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突出特色 下一篇:论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职场能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