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书如毒药

时间:2022-08-11 01:53:32

曾经有个朋友的孩子找我荐书,我遵命开了一列书目。也不知他看不看,反正后来不再来找。有一次我去他们家,看见孩子的床头放了一大摞书,随便翻了翻,自然没有我推荐的,倒是有一大堆所谓《职场防身术》《做人不要太老实》等等。孩子不好意思地跟我说,拿着我的书单去书店,有的没货,有的太难找。倒是店员跟他推荐,有一类书很热销,就是这种“职场系列”。对他这个职场新生自然更有诱惑力。

我绝对不认为他应该按我的书单购书,但我却对这一类所谓“职场智慧”之类的书深有忌惮。

首先这一类书,挖掘的是人性中“邪恶”的细胞,让这些本该死去的“邪恶”复活,表面上看它在保护你,实际上它在教唆你。打个比方,你的爸爸为了让你知道打人是不好的,照你妈妈脸上抽一巴掌,然后疾言厉色地说:“看到了吧,这是不可以的。”

其实找回几本“职场系列”一读,发现他们都源自一个老祖宗――《厚黑学》。

李宗吾写《厚黑学》是在民国初年,他的题旨是揭露鞭挞官场弊病,所以当时让人很是痛快。但遗憾的是,在新文化运动的裹挟下,中国的学人们矫枉过正地与整个传统文化“划清界限”,甚至把中国所有的社会弊病都归结为传统文化。因此,《厚黑学》有巨大的认识价值,但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文化虚无主义。即便这样,李宗吾从头至尾对于“厚黑”都是毫不掩饰地批判和痛斥的。

今天的“这一类书”却把李宗吾老先生唾弃的“厚黑”,捧起来加点时尚的化学原料,变成“面膜”朝今天年轻人的脸上涂。这一点是李老爷子始料未及的。而且,今天的书商们还把《厚黑学》对“官场”的描摹放大到“职场”乃至整个人生现场。这就让人不得不追问: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出版界、影视界长期在回避一个真实的社会,他们无视今天真正需要解决的底层人的难题,却臆造了一个存在于想像中的社会。所以在国外,对中国总有两种印象,来过的知道这里跟他们那里同在二十一世纪,没来过的以为中国人还是男人梳辫子、女人裹小脚的清朝子民。我们的书店、荧屏充斥着“朝廷的故事”,每天中国人都在电视上施展权谋、不择手段。官场如此,商场如此,职场如此,民间也如此。男人如此,女人也如此。大人如此,小孩也如此。

可以想见,读这种“实用类”书籍长大的青年,他们人性中的善良火种怎能不灭?

我们需要传播智慧,但智慧必须建立在善良的地基上,邪恶的智慧等于毒药。

我告诉朋友的孩子,“职场系列书”中有些属于“心灵鸡汤”,无益也无害,虽然加了味精,但治不好病也看不死人。这种书可看可不看。但大部分属于毒药,无益而有害,虽然加了香料和色素,但最终书会杀人的。

我还告诉他,你这里的这本《执行力》,前段时间被捧为“职场圣经”,但这本书完全是一部假书。此书由一个书商伪造了一个子虚乌有的作者――哈佛大学的保罗・托马斯教授,该书商还一口气推出了七本“执行力系列”,并且还用保罗・托马斯教授的名义为另外一本假书《赢在执行》写序。

我告诉他,这才叫“厚黑”。

至于他能否听进去,天晓得。

上一篇:以讹传讹的刘文典之狂 下一篇:兴衰浮沉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