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男轻女对德育的影响

时间:2022-08-10 10:53:02

摘 要: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重男轻女思想不应该出现在现代社会。但现实中,重男轻女的现象却无处不在。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子女、学生、社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也就越来越重要。但重男轻女这种旧思想观念残余还存在于家庭、学校、社会中,这对社会成员的德育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重男轻女;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留下了许多封建思想糟粕。其中重男轻女的旧思想在我国这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重大影响。重男轻女思想则是一种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它重视男性的权利,忽视女性的权益,女性被认为是男性的依附。现在德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主导的、首要的地位。对于重男轻女旧思想,德育则是把社会主义社会倡导的男女平等的良好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社会成员个体品质的教育。重男轻女影响着男女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发展。根据德育内容的不同,德育可分为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政治教育。同时,它又可分为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那究竟这种旧思想是如何影响德育的发展的呢?以下将谈谈这种负面影响。

一、家庭重男轻女影响家庭德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导直接影响子女的发展,父母和其他长辈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会直接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家中有重男轻女思想必然会影响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已成为品德德育的基础,基础受到破坏,进而重男轻女就会影响家庭子女德育。

(一)制约孩子美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有些农村家中有三四个孩子的现象,连生几个都是女孩,而非生到男孩不可,这种家庭中,女孩干繁重的家务活,在家中没有地位,女孩不能享受与男孩子一样的待遇,造成女孩子与弟弟打架等家庭纠纷,许多老年人在分配遗产上把女儿除外,而把全部遗产留给儿子。重男轻女造成女孩憎恨男孩子,憎恨长辈,不尊老爱幼等不良思想道德的形成。而另一方面,对于男孩,即使是父母只生了一胎就是男孩的,如果长辈重男轻女,男孩则被宠上了天,更别说生了几胎女孩才得到的男孩,这种家庭中,男孩就成为家中的小霸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男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养成目中无人、不帮助他人、心中无集体的不良思想道德。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对男孩期望过高,如果在学校男孩学习成绩一旦不好,父母会打骂孩子,孩子就会变得不阳光、不懂事、性格孤僻。可见,重男轻女不仅影响着女孩的发展,同样也影响了男孩的成长。

杨雷和魏长领在《中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今析》中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致力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包括道德教育……针对这些社会现象,大力倡导家庭道德教育,强调对子女在道德上的各种言传身教,甚为重要。”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身长辈对子女的关爱就有所减少,如果重男轻女,就会造成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少,各方面止步不前,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美好思想道德的形成,从而制约德育的发展。

(二)束缚德育中法制教育的发展

在一些法制不健全的地方,特别是偏远的山区,农民有“养儿防老”的思想,为了生男孩,而把生出的女孩溺死,或者虐待出生女婴的母亲或者卖女婴或者遗弃女婴等现象。就比如2011年11月20日,安徽省全椒县的农民孙习军因为重男轻女,竟将自己刚出生7天的女儿丢弃,至今下落不明。我们知道,在新婚姻法中,已经明文规定了保护妇女和儿童的权利。任何残害女婴的行为和虐待女婴的母亲都是非法行为。这样的现象必然会影响家庭中的法制教育的贯彻,从而束缚德育的发展。

二、学校重男轻女影响学校德育

在现行教育中,依然存在着重男轻女。这种重男轻女小到一个班,大到一个学校,进而束缚整个学生群体的德育的发展。

德育在人的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德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但在学校中,有的教师重男轻女,会造成德育的目的性和方向性缺失,不完整。德育功能的本质是以思想引导群众,而学校德育则是以思想引导学生,如果思想本身有问题,则会直接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致使德育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

在学校中,有的教师过分注重男生的发展,忽视女生,会造成男生在班上自高自大、骄傲的心理,而女生则会认为自己的优点得不到老师的赏识,造成自卑心理,有一种“老师不爱,同学不喜欢的感觉”,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后果会直接对学校德育形成严峻考验和挑战,从而忽视德育在人的品德发展中起的主导作用,制约德育作用的发挥。

三、社会重男轻女影响社会德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中存在重男轻女思想,则必然会造成社会中也有重男轻女思想,进而影响社会对其成员的德育教育。

(一)制约社会成员美好思想道德的发展

社会中同样存在着许多重男轻女,它不仅体现为一个个小小的家庭中的“男孩情结”,也体现在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在社会这个大圈子中,一些社会文化与习俗上就有重男轻女思想,例如,有的地方认为没有生男孩的妇女不能出席婚礼。还有的一些社会语言也有重男轻女思想,如“妇人之见”这个词指没有见识的人的见解;有的地方还有残害出生的女孩的现象,这都是社会中存在的重男轻女。这就会造成女性在心理上认为自身得不到社会的认同,社会上男女比例失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的男女比例为105.20:100,如果继续这样,很多年后,会有很大一部分男青年找不到配偶,导致社会混乱等不良现象。女性由于长期得不到社会认同、受歧视,则思想道德就会不健全,从而影响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德育发展。

(二)阻碍社会法制教育的发展

在社会中,有的地方会出现企业招工歧视女性的现象,女性就业受到阻碍。比如在一些学校招教师这一方面,有的单位在面试时很明显地侧重选择男生;又如有的单位甚至公开出现招工“男士优先”的条例等。有的私营企业则规定女性怀孕要签保证书,几年之内不准怀孕的条例等等。在我国《宪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中都对性就业不得受到歧视进行了相关规定。可见,某些企业或单位在女性就业方面重男轻女,歧视女性,这是无视法律规范的行为,影响社会法制教育的开展,制约社会成员德育的发展。

四、重男轻女在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中的影响是相互的

我们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有学生和社会成员的身份,社会成员也有家庭成员和学生的身份,学生也是家庭成员同时也是社会成员。一个家庭中存在重男轻女,则会制约家庭德育功能的发挥,在学校和社会上就会形成对德育教育的挑战,使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不能很好地开展。同样,在这个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学校德育中存在重男轻女,则女学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影响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学校德育不能很好地运作,在家中也会有阴影,在社会上也就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长处,束缚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发展。而在社会中存在重男轻女,社会中的女性受到歧视,男女比例失调,造成社会不稳定,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整个社会德育瘫痪,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就会受到牵连,产生连锁反应,制约德育培养健全的人的功能的发挥。因此,这种影响是相互的。

综上所述,我国还没有彻底破除重男轻女思想,这种封建文化糟粕还存在于各个角落,对我国的青少年、成年人都会造成各种的不利影响,从根本上说,重男轻女是没有益处的。它会制约家庭子女的美好道德的形成,束缚社会对其成员的法制教育等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重男轻女在影响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中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重男轻女影响着德育各个方面的开展,是必须摒除的,相信随着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一糟粕最终会消失,我国的德育工作会开展地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高松・旧观念导致新一轮“重男轻女” [J]・老人天地,2006,(04):26

[2]杨雷,魏长领・中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今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4):51-54

[3]李春晖・现行教育中,为什么还存在“重男轻女”? [N].河南商报,2006-8-3

[4]张景娥・抬起头来走路――青少年自卑心理表现与疏导策略[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2,(02):12

[5]刘金生・彻底破除“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J]・人口与经济,1983,(04):18-20,16

[6]胡志鑫・女性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J]・中国市场,2006,(48):18

[7]郑行宣・驾驭心灵 笑迎明天――中学德育案例分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07):63-6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z]・中国新闻网,2011-04-28

上一篇:刍议当前艺术类院校的学生钢琴能力培养 下一篇:数字化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