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的一点认识

时间:2022-08-10 10:20:14

浅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的一点认识

摘要: 混凝土基础的主要形式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等。混凝土基础工程中,分项工程主要有钢筋、模板、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缝处理等。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钢筋工程

(一)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钢筋放样—钢筋制作一钢筋半成品运输一基础垫层—弹钢筋定位线—钢筋绑扎—钢筋验收、隐蔽。

2.完成基础垫层施工后,将基础垫层清扫干净,用石笔和墨斗弹放钢筋位置线。

3.按钢筋位置线布放基础钢筋。

4.绑扎钢筋。

5.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

(二)施工技术要求

1.钢筋网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2.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3.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4.独立柱基础为双向钢筋时,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上面。

5.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一定要固定牢靠,位置准确,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

6.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7.钢筋的连接:

(1)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纵向受力钢筋上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

(3)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8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

二、模板工程

混凝土基础模板通常采用组合式钢模板、胶合板模板、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等, 在箱形基础施工中有时采用工具式大模板。

(一)施工工艺

模板制作一定位放线一模板安装、加固一模板验收—模板拆除—模板的清理、保养。

(二)施工技术要求

1.模板安装位置、尺寸,必须满足图纸要求,且应拼缝严密、表面平整并刷隔离剂。

2.模板及其支撑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3.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撑进行观察和维护。

4.模板及其支撑拆除的顺序原则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具体应按施工方案执行。

三、混凝土工程

(一)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泵送与布料—混凝土浇筑、振捣和表面抹压—混凝土养护。

(二)混凝土搅袢

搅拌混凝土前,宜将搅拌筒充分;严格计量、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冬期拌制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

混凝土搅拌装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子—水。

(三)混凝土运输、泵送和布料

混凝土水平运输设备主要有手推车、机动翻斗车、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等,垂直运输设备主要有井架、混凝土提升机、施工电梯等,泵送设备主要有汽车泵(移动泵)、固定泵,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混凝土输送泵管道终端通常同混凝土布料机(布料杆)连接,共同完成混凝土浇筑时的布料工作。

(四)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对地基应事先按设计标髙和轴线进行校正,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同时,注意基坑降排水,以防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

1.单独基础浇筑

(1)台阶式基础施工,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预制柱的髙杯口基础的髙台部分应另行分层),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浇筑,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务使砂浆充满模板。

(2)浇筑台阶式柱基时,为防止垂直交角处可能出现吊脚(上层台阶与下口混凝土脱空)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

在第一级混凝土捣固下沉2~3cm后暂不填平,继续浇筑第二级。先用铁锹沿第二级模板底圏做成内外坡,然后再分层浇筑,外圈边坡的混凝土于第二级振捣过程中自动摊平,待第二级混凝土浇筑后,再将第一级混凝土齐模板顶边拍实抹平。

捣完第一级后拍平表面,在第二级模板外先压以200mm×300mm的压角混凝土并加以捣实后,再继续浇筑第二级。

如条件许可,宜采用柱基流水作业方式,即顺序先浇一排杯基第一级混凝土,再回转依次浇第二级。这样对已浇好的第一级将有一个下沉的时间,但必须保证每个柱基混凝土在初凝之前连续施工。

(3)为保证杯形基础杯口底标髙的正确性,宜先将杯口底混凝土振实井稍停片刻,再浇筑振捣杯口模四周的混凝土,振动时间尽可能缩短;同时.还应特别注意杯口模板的位置,应在两侧对称浇筑,以免杯口模挤向上一侧或由于混凝土泛起而使芯模上升。

(4)髙杯口基础,由于这一级台阶较髙且配置钢筋较多,可采用后安装杯口模的方法,即当混凝土浇捣到接近杯口底时,再安杯口模板后继续浇捣。

(5)锥式基础,应注意斜坡部位混凝土的捣固质量,在振捣器振捣完毕后,用人工将斜坡表面拍平,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6)为提高杯口芯模周转利用率,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芯模拔出,并将杯壁划毛。

(7)现浇柱下基础时,要特别注意连接钢筋的位置,防止移位和倾斜,发生偏差时及时纠正。

2.条形基础浇筑

(1)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基础顶面的标高在两侧木模上弹出标高线;如采用原槽土模时,应在基槽两侧的土壁上交错打人长1001mm左右的标杆,并潞出20~30mm,标杆面与基础顶面标髙平,标杆之间的距离约3m。

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3m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3.设备基础浇筑

(1)—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200~300mm。每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

对特殊部位,如地脚螺栓、预留螺栓孔、预埋管等,浇筑混凝土时要控制好混凝土上升速度,使其均匀上升;同时,防止碰撞,以免发生位移或歪斜。对于大直径地脚螺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用经纬仪随时观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四、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应符合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规定。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浇筑方案可以选择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方式,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亦可多点同时浇筑。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

1.混凝土应采取振捣棒振捣。

2.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髙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 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髙抗裂性。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1.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

2.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四)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技术措施

宜采取以保温保湿养护为主体,抗放兼施为主导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上一篇:接触压力检测分析 下一篇: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