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非线性编辑与特效制作》课程标准研制与实践

时间:2022-08-10 09:53:46

基于工作过程的《非线性编辑与特效制作》课程标准研制与实践

【摘 要】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结合《非线性编辑与特效制作》的实际教学情况,在对课程标准内涵、课程定位研究的基础上,确立该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构建了科学合理的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为培养出高质量、高技能的影视多媒体技术行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影视多媒体技术;非线性编辑;课程标准

【Abstract】Course criterion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education reform. This article combines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of Non-linear editing and Special effects production with course criterion connotation and position research, confirms the design idea, target, content as well as assessment of this course. This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nd high-technical televisi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talents.

【Key words】Multimedia technology TV/Films; Non-linear editing; Course criterion

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下,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开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校企合作、推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课程标准的内涵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课程标准是落实教学计划、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现培养目标最基本的纲领性教学文件。它对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与任务、学生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教学组织与实施、考核方式、教学评价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议,是选用和编写教材、组织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和人才培养评估的重要依据,是深化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2]。

2 课程定位

《非线性编辑与特效制作》课程是我院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与其他专业必修课程一起共同构成学生在视频编辑、影视后期制作、影视广告、影视动画设计行业及相近行业的岗位就业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知识为技能服务。

本课程详细介绍了视频素材的采集、编辑、转场、特效制作、字幕制作与影视合成技术。激发与培养学生从事本职业技术领域工作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掌握视频编辑与特效制作基本工作流程,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是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而设定,以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视频传媒制作新技术;教学内容改革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需求;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教学,重视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课程基本理念是:

3.1 构建以教学项目为单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

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即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融合职业资格标准,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课程结构,实行情境化教学。

3.2 “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将职业岗位能力中用到的知识点融合在项目中。学生通过各项目练习操作,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并不断强化,项目体现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的培养。

3.3 “任务导向、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偏重实际操作,项目分为“单项项目”和“综合项目”。单项项目是依据教学的章节内容设置,主要训练学生对基本命令、基本技能的使用能力,综合项目则重点训练学生制作影视作品的综合能力。

4 课程目标

4.1 课程的总体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是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本专业已学习过的专业知识相融合,使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完成影片拍摄及制作的工作任务,最后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从而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从事电视台、广告公司、影视公司、动画公司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4.2 课程的具体目标

4.2.1 知识目标

本课程的知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影视多媒体产品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外影视多媒体技术发展历史和最新发展状况;初步掌握影视多媒体产品的策划与项目开发管理知识;了解影视编辑基本知识,熟悉视频采集与格式转换;掌握视频剪辑技术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灵活运用视频特效、转场效果,使剪辑的视频画面更加富于变化,更加生动多姿,随心所欲地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掌握视频合成的基本设置方法,使编辑的影片产生完美的画面合成效果;熟练编辑字幕;学会音频与音频特效的应用与编辑;掌握视频渲染输出方法和技巧,制作输出完美的DV作品。

4.2.2 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课程知识教学目标的培养,使其具备跟踪数字媒体新工艺、新潮流的能力,能够适应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收集、处理信息,准备、加工素材的能力;数字影片后期制作能力;具有一定的项目策划、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综合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个影视专题项目的策划、设计和制作工作。

4.2.3 素质目标

通过以团队合作形式进行的综合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尽快地适应社会;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鼓励学生的新想法、新观点,培养学生追根究底、敢于思考、敢于想象、大胆设想的品质。[3]

5 课程内容与要求

在课程体系安排上,根据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将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分为七大块,即素材采集、视频编辑、转场、特效制作、字幕制作、影视合技术与综合实例等,然后确定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6 课程考核评价

根据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方向培养目标,结合视频编辑与制作课程的特点和岗位所需,课程的考核以能力考核为主,采用多种方式综合考核的方法。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学习考核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70%。

平时考核成绩由课堂讨论、交流,提交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

课程标准的开发是高职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课程规范化的关键,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制订出更加科学化的课程标准,推进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今后不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秦建设,孙萍,刘奉,任丽萍.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管理,2013(7):192-193.

[2]覃国蓉,何涛.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8):72-75.

[3]钟建珍,李桂霞.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转变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2(3):7-9.

上一篇:环环相扣 重点突出 下一篇:亚铁氨羧螯合剂法烟气同时脱硫脱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