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在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10 09:17:40

博客在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中的运用

摘 要: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博客上建立研究性学习平台,教师、学生利用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反思性、建构性的优势开展研究性学习,可鼓励学生的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生物研究性学习平台 博客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一活动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反复讨论、交流、探索、总结,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师通过博客建立研究性学习平台,利用研究性学习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反思性、建构性的优势,可大幅度地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的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一、生物研究性学习平台的核心部分

1.教师博客群与学生博客群。

教师博客群主要由生物专业教师组成,其核心组成是同一年级备课组的成员。教师通过博客日志写下自己对研究性学习课的教学感受,体会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且与周围的教学群体相互交流,既有助于及时进行教学行为的检讨,又能为其他教师提供教学思维的前提和原始资料,使其他教师得到借鉴,充分显示网络世界中的共享、交流、协作和发展的优势。

学生博客群主要有全校学生组成,每一班级可形成一个博客群体,每一节研究性学习课程中产生的每一课题组也可形成一个针对性更强的博客群体,其形式多样,根据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不断产生变化。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思想都可以写成微博发表上来,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体现出研究性学习重结果更重视过程的特点。

2.教师问题区与学生问题区。

(1)有利于教与学的交流。在学校里,学生和老师之间总存在着一定距离,很多学生不愿意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知识交流。而在家里,学生可以通过博客日志反映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使得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还可以对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博客进行统一解答,从而有效地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博客的模式是平等的,并不要求意见的统一,但要求意见的针对性和独立性,因为其更看重的是参与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可以通过博客发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惑,发表他们对问题的独特看法,甚至可以发表他们的各种猜想。另外,教师也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的议题,允许学生自由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议题。教师通过博客这种独特的个人思维表达方式,可培养学生独立、深入思考的习惯。

3.课题研究平台。

课题研究平台中设置的内容包括申请课题、开题报告、开题评审、制定计划、实施实验、课题报告、组织答辩、结题评审等栏目,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4.链接。

教师可以通过博客将经过过滤的生物信息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可以通过博客将生物信息传递给他的伙伴,同时自身也可通过浏览别人的博客日志,使知识获取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也可以使用高级编辑来添加友情链接,如中国科普博览(www.省略)等。

二、生物研究性学习平台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1.选题。

利用博客上的研究性学习平台来选题可以保证各课题组的学生选择课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教师可以在教师博客群组上展示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大量材料,提供许多参考课题开放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将自己所选的课题题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资料放入自己的博客里,在群组内保存和交流。在教师问题区和学生问题区内,教师和学生就选择的相关课题题目进行互动讨论,学生可以写入自己的观点和自己收集的其他材料,经过多次的交流会形成几个相对集中的想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多个课题组。形成课题组后,这个小组成员就集中到研究性学习平台上,将自己筛选的课题题目等需要他人了解的资料传进去。一个班级根据学生特点设立几个相对独立的群组区。在每个群组区内,课题小组进入申请课题、开题报告、开题评审环节,以进入群组里的先后顺序编排一个代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在阿拉伯数字后面写上课题小组成员名单和课题名称。当一个课题小组打开另一个课题小组的网页时,只能阅读,不能修改。只有本组成员知道自己小组博客的密码,能进入后台对本组课题的内容进行修改,将博客的共享性与建构性特点充分发挥出来。

本阶段的优点是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拓展了师生互动的时空,最大限度地进行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多元化讨论,多次反思,多次修正,为师生在非课堂时空的交流提供高效的平台,充分体现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决策者的作用。

例如,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也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认识。在讲到《生物圈的稳定》时,我在教师博客群组上展示了大量的环境被遭到破坏的图片、文章、录象等各种资料,其中本地区的几幅环境受到酸雨破坏的图片引起学生极大的注意。学生看到自己生活的地方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后感到出人意料,在学生博客群组上纷纷发言决心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家园。同学们在网上经过几次讨论、交流后最终了解到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再经过广泛的交流、讨论,学生最终产生了三个研究课题:(1)二氧化硫对植物有直接影响吗?(2)怎样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呢?(3)我们周围环境中哪些场所在排放二氧化硫?利用研究性学习平台的优势,全班同学按三个课题小组进行分类研究,积极投入到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去。

2.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完成课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平台能让教师全方位地参与制定计划、实施实验、课题报告、答辩、结题评审每一环节,能为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加工创造良好的机会,能让不同的教师、课题组成员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多次交互讨论、反思。此外,还能让同一班级各课题组宣传自己的课题,展示课题组阶段性研究成果,共同促进研究性学习的进程;让学生学会表达,让他们不断调整、修改、完善课题报告,直到课题最后通过。这是在教室里、在一节课时间进行传统研究性学习教学所难以完成的。在《生物圈的稳定》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后,学生又是如何开展下去的呢?

(1)制定计划。研究第一个子课题和第二个子课题的同学在网上反复交流讨论研究后,决定两组共同做一个实验,然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实验结果,形成实验结论。他们共同提出如下思路:选取三株长势相似的大豆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水溢法测出玻璃罩放入幼苗前后的容积,根据化学反应和放入植物幼苗后玻璃罩的容积配置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开始进行实验观察。

(2)实施实验。实验所需的材料有:大豆幼苗(三株)、玻璃罩一个,天平一台,小烧杯3个,比玻璃罩口径略大的玻璃板3块,亚硫酸钠,稀硫酸,凡士林,水,照相机,电脑,等等,学生在网上安排了各人所要准备的工具、实验的时间、地点,分工合作,实验过程中观察结果随时在网上公布,学生通过博客共享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3)课题报告。三个不同课题小组之间、同一课题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与总结,教师始终参与每一个环节,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答疑、指导,最终由各组的组长分别展示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如下:第一组的同学得出结论:当二氧化硫的浓度超过植物的忍受程度时,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程度与其浓度成正比关系;当二氧化硫浓度一定时,二氧化硫对植物危害程度与植物接触二氧化硫的时间成正比关系。第二组同学得出结论:在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硫范围内,叶片的受害程度与叶龄有关,成熟的叶比幼嫩的叶敏感,容易受伤害。植物受害的顺序是:先期是叶片受害,然后是叶柄受害,后期为整个植株受害。第三组的同学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网络与走访调查获得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本市两家大型工厂周围的树木的叶子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白色的病斑,说明此处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很大。说明二氧化硫最主要的来源是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因而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此外火山爆发、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是大气二氧化硫增加的原因。要想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一方面要尽量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努力开发新能源。另一方面要栽种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例如美人蕉、银杏等。

3.组织答辩、结题评审。

通过小组博客,各课题小组建立了自己的课题区和多主体开放性评价区,在动态展示每一课题从开题到结题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各种资料、个人总结、结题论文等内容的同时,通过学校网络博客群组,不同课题组的学生、教师和其他社会团体、个人对课题进行评价,然后本组成员进行反思、修改,最后达到完善。

本阶段不仅可以对该课题组研究成员已有研究活动进行综合、全面评价,而且可以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信息;不仅可使研究者及时科学地反省修正自己的研究活动,而且对其开阔思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教师利用博客进行生物研究性学习教学,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探究问题,这给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而不同的探究又能使他们得到各自所需的体验。学生通过微博不但可以把探究的问题按照自己的方式写出来,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全班资源共享,把不同探究的结果整合,从而获得完整的探究结论,完成知识目标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陈丽丹,杨扬.博客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7,(3):74-75.

[2]胡晓宾.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施案例分析[J].科学教育家,2008,(6):238.

上一篇:例谈生物教学中的“探究” 下一篇: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