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时间:2022-08-10 07:20:07

社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摘 要】本文通过剖析社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加强社区化建设的具体对策,指出社区信息化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区信息化;机制;体系;保障

社区建设工作的目标,是将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着力扩大公共服务的渠道和领域,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体系,打造为民服务管理综合平台。

一、社区信息化建设面临问题

(1)缺少法规支撑。当前法规的制定落后于社区信息化的进程,由于缺少国家统一的社区信息化法规,导致社区信息化缺乏统一规划,缺少数据采集、设备接入等方面强制性统一标准。(2)系统规划、整合不够。目前,各级各部门在实施社区信息化建设中,无牵头单位和部门。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协调,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系统孤立、分散,信息共享困难,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现象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3)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社区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着技术储备不足和技术人员不足的难题:数字社区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不强;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IT服务的专业人员更是极少。(4)运作方式单一。社区信息化虽然按照“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来运作,但由于缺少社会参与机制,除政府和基础运营商参与之外,没有引入其他设施服务商(如平台软件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市场动作单一化导致参与面过窄,运转效率偏低,成本偏高。

二、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推行“三个机制”。第一,协调机制。坚持统一领导,合理协调,建立社区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社区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实现统一标准,规范推进、统一规则,有序推进、统一机制,有效推进、统一平台,综合推进、统一考评,行政推进。第二,运作机制。注重政府引导机制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按照“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的思路,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吸引电信、广电以及其他运营商积极参与社区宽带网的建设。积极鼓励和引导多方参与,对与百姓生活相关的社会服务,采取多渠道融资、多形式运营的方法,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建成社区信息化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第三,共享机制。科学统筹,以区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社区信息平台,统一标准,规范社区信息的采集、开发和应用。加强衔接、集约经营、拓展与整合社区信息化服务渠道,为居民提供“一网式”、“一线式”的综合服务。(2)完善“三个体系”。第一,服务内容体系。围绕社区民主管理,建立社区交流平台,以“论社区事、谈社区情”为主要内容,建立居民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围绕社区公共服务,重点推进社区就业、社会保障、社区卫生、社区民政、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及社区文化、教育、体育等服务的信息化;围绕便民利民,发展社区商业服务,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内容。第二,信息标准体系。应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社区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就建设范围、内容、方式、运行管理、数据资源共享等进行规范。第三,质量评估体系。通过质量监督,推行社区信息化质量认证,细化考评项目,加强绩效评估,引导社区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通过社会公示、客户评议、群众回访等方式,开展社会监督,切实提高服务质量。(3)强化“三个保障”。第一,人才保障。建立干部选拔制度,引进计算机或网络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加强社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第二,资金保障。政府要加大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对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要进行资金列项,将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第三,设施保障。加强社区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社区公共设施的利用率,实现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建立社区服务求助热线,开发专用服务软件,借助电话、短信、网络三个平台,合理有效连接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构筑覆盖各城市社区的便民服务网。(4)落实“三个全覆盖”。第一,区域全覆盖。城乡统筹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包括区、街镇、居村三级网络,实现信息化服务与管理的对接。通过综合各个区域的服务和管理内容,以一个平台、一个窗口面对企业和社会,有效地提高全区域的社区信息化水平。第二,内容全覆盖。根据不同社区之间和不同工作之间的个性特点,灵活定制、开发各类管理系统,形成申请、受理、办理、回复的高效社区服务平台,形成统一、规范、配套的社区综合信息管理体系。第三,服务对象全覆盖。兼顾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群体,特别是关注和满足社会特困群体需求,满足社会各个层次的服务需要,使城乡居民通过平台便可以了解和办理从生到老的需求和服务,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需要。

参 考 文 献

[1]詹成付.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M].中国出版社,2009(4)

[2]徐卫建.数字化社区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6(6)

上一篇:土地整理目标与方向分析研究 下一篇:“做空中国”第二轮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