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不相信眼泪:中国品牌要自强不息

时间:2022-08-10 06:39:15

市场不相信眼泪:中国品牌要自强不息

当看到中国品牌汽车连续13个月销售下降的消息,真感到有些难过:在我国汽车市场还在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品牌汽车的市场表现却如此不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市场压力加大无疑是最大的客观因素。近一段时间,外国品牌(包括进口和合资)开始将产品线下移,挤占中国品牌汽车的市场空间。但是,单以这样的理由来解释中国品牌汽车的销售下滑,似乎仍缺乏有力的说服力。根据市场竞争理论,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都不利于品牌的发展。有人因此悲观地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过度竞争市场,基本由外国品牌垄断,它们的优势过于强大了;与之相比,中国品牌汽车实在太弱了,无法与外国品牌抗争。对这个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表面看这是事实,但它过于强调外部因素,而忽视了中国汽车市场强大的包容力和中国品牌汽车自身潜在的生存力,是一种自甘落后、无所作为的观点。

其实,正处在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汽车市场缓解了外国品牌对中国品牌的压力,使中国品牌汽车有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十几年前,我们还认为年产30万辆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看看现在,哪个中国品牌的年销量没有超过这个目标?从发展速度看,我国中国品牌汽车的这种集群式的高速发展在国际上还是少有先例的。有专家认为,中国汽车市场至少在2020年以前都处于扩张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机会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毫无疑问,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那么,如何解释中国品牌汽车销售的13连降呢?我以为,中国品牌汽车还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不久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了一次中国品牌汽车宣传工作高层研讨会,希望媒体大力宣传中国品牌,积极为中国品牌汽车营造良好的媒体氛围和市场氛围。这一举动是非常及时的,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中国品牌的形象树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媒体的共同努力,进行长时间的培养。这种品牌推广宣传活动代替不了中国品牌自身的反思、自身的改进。毕竟,中国品牌汽车市场环境的改善仅靠媒体宣传、社会呼吁是远远不够的:市场不相信眼泪。

对中国品牌汽车的13连降,从近十年的发展看,我以为可以用中国品牌汽车进入调整期来解释。换句话说,这是因为此前中国品牌汽车的市场发展太快了,中国品牌汽车企业自身改进的速度跟不上这一市场的快速发展,“萝卜快了不洗泥”,自身不足的滞后作用因此就越来越大,最终市场以13连降的形式向中国品牌汽车提出了警告:发展过快了,应该减速了。可以说,这不是件坏事,或者说这是件可以变成好事的坏事。

细究起来,造成中国品牌汽车的13次连降的主客观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提出一个看法供中国品牌企业参考:我认为,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的摊子铺得有些过大了。在产品战略上,不少中国品牌企业的产品线拉得过长,微型车、经济型车、中级车、中高级车、SUV所有产品都要生产;在品牌战略上,一些企业过早地采取多品牌并举的方针,同时推出多个品牌。一切都向外国品牌看齐,外国品牌有的,自己也要有,生怕丢掉了市场发展机会。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本来技术力量就弱、品牌影响力就差,不集中去打造自己合适的产品、不集中树立自己的核心品牌,其结果就会使本来就弱的力量更加分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自然受到影响,当然也就很难抵御外国品牌产品线下移的压力了。全面开花的愿望不符合中国品牌自身的实际情况。

所以,中国品牌汽车面对当前暂时的困境,要平心静气,做好自我调整。品牌培养是个慢工细活,中国品牌汽车企业要耐下心来,根据自身的优势,精心打造自己的核心产品,凝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先求重点突破,再图全面推进,才能最终有所成就。这就要求中国品牌汽车企业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勇气和耐力,正像一位汽车行业领导几年前所说的,中国品牌“要耐得住20年的寂寞”。

我想从这个角度来强调对此次中国品牌汽车销量连降的认识,可能对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更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中国品牌要自强不息!

上一篇:《爱情进化论》 萌花女神爱大叔 下一篇:因为存在,所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