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功夫熊猫》中看中国古代建筑

时间:2022-08-10 06:14:54

从电影《功夫熊猫》中看中国古代建筑

摘要:电影《功夫熊猫》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其中包括中国古代建筑。这些场景建筑制作精美,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些场景建筑在形式和用途上出现了一些嫁接与拼凑、错位与误解。如,徽派建筑、北方建筑、塔的用途等,这种“洋腔洋调”式的中国元素,也许能博得观众一笑,但久而久之必然让那些错误变成正确,让误解变成真实,让我们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变成连我们自己都无法识别的东西。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国古代建筑;徽派建筑;建筑色彩;塔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58-2

在2008和2011年分别上映的电影《功夫熊猫》1、2集,作为“中国风”式的好莱坞大片风靡全球,不仅在美国本土获得好评,也在“功夫”与“熊猫”的原产地中国倍受关注,赞誉如潮。虽然这部电影也引起某些人的非议和抵制,但凭借老少成宜的剧情,大量中国元素,让中国人看到了自己文化的影子,感到十分亲切,因此影片在中国大有市场,在票房上赚得盆满钵满。其实从影片内容上看是秉承了好莱坞的“草根”英雄主义,主人公熊猫阿宝虽有着种种缺点和缺陷,但凭着内心的正义和信念最终战胜了邪恶的太郎和沈王爷。这种剧情一看便知,这是美式大片的老套路,但紧张的剧情、丰富的情感、精彩的打斗动作和精美的场景描绘仍然能紧紧抓住人们的视线,那个憨态可掬的不完美的英雄也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此部电影所获的成功显而易见,不必赘述,但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影片中的那些中国元素上的时候,不难发现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东西方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尤其在一些场景中的建筑元素,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嫁接与拼凑、错位与误解。

动画片的场景是除角色设计之外重要的造型设计,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曾说过“没有我的环境,也就没有我的人物”,场景随着剧情的需要而变化,大体可分为:建筑环境、自然环境和道具陈设三种,场景中相对重要的是建筑环境,他能够体现历史年代、人物地位、民族特征、国家风貌等。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是为人们提供居住的条件,也是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因此建筑环境是最能体现人文背景的场景元素。在场景设计的风格上一般可分为写实与装饰两类,由于动画的绘画特质,这两者之间界限未必很清晰,但每部动画片一定有其中一类倾向,上面所说的电影《功夫熊猫》就是倾向于写实这一类。

在《功夫熊猫1》中基本分为三大场景:和平谷一一熊猫阿宝的家,翡翠宫一一师傅的宫殿,监狱一一关押太郎的城堡。和平谷的山川河流近似漓江风貌,而和平谷的房屋风格一分为二,以一条河流为界,一边白墙灰瓦,一边红墙绿瓦(见《功夫熊猫1》75分50秒)。一边近似于徽派建筑具有水乡气息。徽派建筑在我国的建筑类型中独树一帜并且影响广泛。徽派建筑的特点鲜明:

1、显山露水,天人合一。徽派民居建筑群落往往都顺应自然,在丘陵、河流附近,青山绿水与粉墙灰瓦融为一体,自然与人和谐相处,恬静而安详,这也恰好使《功夫熊猫》建造的和平谷突出了“和平”二字的特征。

2、淡雅简约、素色为主。南方建筑中的白墙、灰瓦给人一种清新淡雅之感,即便是园林建筑也常常应用这种简约的色彩,而北方园林建筑和宫殿建筑多以红墙、绿瓦为主,色彩对比鲜明。这种色彩差异的原因是南北方季节与气候不同,南方冬季短,夏季长,一年四季植物的变化不大,很多植被秋冬季节仍然是枝繁叶茂,因此在人们的视野里永远都不缺少丰富的色彩,而北方冬季长,夏季短,植物秋天便开始枯黄凋零,到了冬季多雪时期更是白茫茫一片,此时人们的视野过于单调,需要鲜艳的色彩刺激,因此我们看到的建筑中红色、绿色、黄色、蓝色较多。徽派建筑有绿树红花的映衬,白墙、灰瓦反觉得醒目了。

3、线面结合,抽象美感。徽派建筑最有代表性的是“马头墙”,此种形式原是具有防火功能,又称“封火山墙”,防止火势蔓延,但这种山墙墙脊高低错落、此起彼伏,使得房屋边缘具有线条的韵律美感。在外墙开放的门窗上常建有门窗罩,向外探出的尺寸不多,但装饰性很强。这些墙脊和门窗罩都可看作为抽象的线,而白墙自然就是抽象的面了,这种线面结合深受艺术家的喜爱,许多现当代画家都以徽派建筑为题材表现抽象美感,宏村也成了风景写生的胜地。

这些徽派建筑的特点都在和平谷中极力表现,阿宝与平先生的面馆,以及周围的建筑都是徽派类型,值得一提的是平先生的面馆下为厨房、上为卧室(见《功夫熊猫2》15分11秒),这种建筑方式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国杆栏式建筑结构起源,上古之时北方为穴居,南方为巢居,其后发展出杆栏结构,徽派建筑也是杆栏结构,下层储物、上层住人,所以下层矮小,而上层高大,但后来吸收了北方建筑合院结构,将房屋连属为“四水归堂”,并将下层改为厅堂,因此徽派建筑实际是厅井楼居式结构,是一组房屋,而不都是独栋房屋。在电影中,平先生的面馆是楼居式结构,符合徽派特点,但平先生和周围邻居家的建筑却大都是一进一层的独栋房屋,少见合院结构,因此这种房屋结构倾向于西式风格,西方建筑中少有合院式结构,而在家族观念极强的古代中国有几世同堂的风俗习惯,这种一进一层的建筑应该不符合中国人的使用需求。

和平谷的另一半,也就是与熊猫阿宝的家一河之隔的对岸――翡翠宫山脚下,这一半的建筑风格大有不同,多是二层楼阁式建筑,屋顶的形制也有硬山、悬山、歇山、攒尖、卷棚等等,形式上一下子丰富起来,并且建筑色彩鲜艳明快――红墙绿瓦或是红墙灰瓦,很像是北方建筑的色彩风格。正如前面所述,红色虽是吉庆之色,但这种红色的墙适用于北方,而非南方,尤其是冬季下雪之时,白雪映衬红墙绿瓦,分外妖娆,而南方一年四季充满绿色,如果再加上大面积红墙,人们的视觉长期受到高强度的对比刺激,一定会让人疲劳厌倦。因此,四周的南方风景,加上这红墙就过于艳丽了。并且中国古代建筑用色中对红色、黄色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除了宫殿、衙署、庙宇、宗祠之外,普通的住所和商铺都很少使用红色的墙,这也是西方人所误解的地方。

在《功夫熊猫2》中,熊猫阿宝千里迢迢来到宫门城,去战胜沈王爷,拯救中国。这个宫门城依山傍海,街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场景规模宏大、气势逼人。据说为建造这样的一个城市,《功夫熊猫2》的剧组人员专程考察了中国的四川、北京、山西等地,可谓苦心经营。在这个新场景中最引人注意的一定是沈王爷所在的高塔(见《功夫熊猫2》16分13秒)。从外表看,这座塔的塔基有3层,塔身有11层,塔身平面是8角形,被夸张了的飞檐高高挑起,巨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再加上矗立在宫门城的最高点,可谓高耸入云、直冲霄汉。但这座塔的用途却值得商榷,在片中这座塔是沈王爷的家,也是宫门城统治者的宫殿。而从塔的起源来看,塔来源于印度,原称为率堵坡,本是用于成殓和供奉佛骨,汉代随佛教传入。在印度塔的造型有三种,其中覆钵式较为常见,这种塔的类型本身并不高大,但进入中国后却和楼阁式建筑结合在一起,塔的造型也变为: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个部分,其中只有塔刹的造型才保留了印度原有的特征,其他部分都被“中国化”了。并且佛骨舍利也由地上供奉,转为地宫供奉并秘藏,因此塔的基本功能就是佛教建筑,而不是宫殿建筑。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也要求气势宏伟,但都是以房间面阔、屋顶形制、台基高低来创造气势,而塔受到材料和方法的限制不可能宽敞开阔,换句话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观中,房间的宽敞比高大更加重要和实用,因此用塔来作为统治者的宫殿是不合乎中国传统的,这种高层建筑恐怕是西方哥特建筑的翻版,或是现代高层建筑的影子。另外,《功夫熊猫2》中塔的塔顶与一般不同,它是由一大一小两个歇山顶交叉组成,实际上与传统的十字脊相似,但中国古代的塔无论平面是四角、六角、八角,都是攒尖项,最高处用塔刹,而极少用歇山顶,因此电影中的塔应是把楼阁的屋顶嫁接过来,混搭在一起。

在《功夫熊猫2》这个塔中,还有很多新奇的结构和造型,比如:在项层支撑屋顶的柱子分内外两圈,其中一圈柱子的柱础都是鼎(见《功夫熊猫2》27分57秒),将柱子放在鼎内,鼎下有三足支撑在地面上。众所周知鼎是古代煮食器,这种“鼎”柱础的形式真是前无古人。柱子顶部还用了莲花柱头(见《功夫熊猫2》29分04秒),这种造型不禁让人想起埃及的柱头形式,但中国古代的建筑从来就没有柱头这个感念,因为西方的建筑多用石料作为建筑材料,而中国多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并且在柱子的顶端以榫卯的方式穿接枋,因此不存在柱头这种结构。诸如此类的张冠李戴的“创意”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论述。

综上所述,《功夫熊猫》这两部电影从剧情到视觉效果,都堪称成功之作,但毕竟是西方人做中国的文化,难免有很多误解和误差,这种“洋腔洋调”式的中国元素,也许能博得观众一笑,也可以赞为“好创意”,但久而久之必然让那些错误变成正确,让误解变成真实,让我们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变成连我们自己都无法识别的东西。因此我们在接受这种“外来”中国文化的同时要防止它误导我们。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国产动画片要争气,从根本上去改变“低龄”、“幼稚”的局限,做出老幼成宜的好片子,弘扬正宗的中国文化。

作者简介:

张文鹏,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上一篇:中国传统春节寓意的视觉效应表现机制 下一篇: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搞好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