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博客――个性化的秀场?无聊者的游戏?

时间:2022-08-10 05:31:12

网络博客――个性化的秀场?无聊者的游戏?

在博客上记录生活、抒发感受,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行为习惯。博客将传统的日记从纸笔搬到网络,不同的是,读日记的不只限于作者本人。它就像是博客主人在内心开设的一个小茶园,可供独酌,也可聚客,在这里,主人在畅快地表达着自我和内心。

在网上开个“心灵茶馆”

近日,可锐调研中心针对京、沪、穗、深四地白领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博客已成为越来越多白领的一种生活习惯。有52%的白领已经有了自己的博客,28%的白领则即将拥有自己的博客;其中67%的白领喜欢在博客上公开自己的隐私。

博客俨然成了网络文化的又一急先锋。木子美、竹影青瞳、流氓燕等无名小辈通过它一蹿而红,才女徐静蕾的“老徐的博客”也以千万的日点击率赚足了人气,而徐和韩寒的“博客恋”近日更成了众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如果说QQ、MSN搭建的互联网通讯快车道让我们感受到高速的畅快,那博客则满足了每个人忠实于自我表达的情感需求。这就是博客的魅力所在,它为人们开辟了可供心灵停靠栖息的空间,在这个“茶馆”,你可以毫无顾忌地尽抒胸怀,畅所欲言,因为,它只属于你。

每个人从博客中得到的或许都不尽相同:记录生活点滴,宣泄现实生活中压抑的情绪,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博客带来的无限空间既能让你领舞于众也能供你独舞翩翩,而不管你的舞姿如何,那都将是在网络文化中演绎了一番时尚秀。

网络博客的心理视角

让思想更畅快地表达

对于马丁这个十足的愤青来说,博客可算是他宣扬个人观点的最佳阵地了。对很多现象和事件,马丁都有鲜明的立场和迫切的表达欲念。厌倦了论坛上“刀光剑影”的舌战生涯,马丁干脆建起了博客作为自己的思想阵营。他觉得这样可以省去许多白白浪费的无用功,得到志同道合者的簇拥,因为那些“不相为谋”的人在这个地盘,是不受欢迎的。

有了博客,马丁能更加畅快地表达而不需要顾忌是否会伤害、影响到其他人。另外,通过和网友交流,感受思想碰撞出火花的激情,也常常令马丁兴奋不已。

点评:博客为人们提供了非常自由的空间,在这里,自我思想观点的表达可以比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流更加随意。很多场合不适宜发表棱角分明的个人观点,网络博客却能让我们肆意张扬。

放松,在一个私密的空间

郁郁的博客,从不让熟识的人去捧场,那是她最知心的朋友,很多私密的感受和生活点滴都记录在里面。

一次,郁郁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被上司一顿臭骂,她有冤无处诉,便对着博客大倒苦水,没想到,心情很快便平复了。从此,不管开心或烦恼,郁郁都会在博客上一吐为快。不久前,郁郁的博客无意中被男友瞄到一眼,她当即将其废置,重建新的。“让身边任何一个人看到,就无法再继续下去了。”郁郁享受的,就是这份毫无顾忌的轻松。

点评:在很多人眼里,博客就是日记的电子版,非常私人。如果让熟人看到,无异于将内心的所有完全暴露。很多人宁愿将阅读权交给陌生人,因为,他们更加安全,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也正是这种氛围,才能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

感受生活的细腻和真实

有一段时间,晓蔚的心态很浮躁,整天忙于工作却对前途毫无信心,闲暇之余也无法安心休息。在朋友的推荐下,晓蔚发现了博客的魔力,于是,她开始习惯记录每天的琐事:和男友闹别扭,路上给了乞丐一元硬币,甚至清早出门看见邻居大妈戴的枣色小帽都被幻化成了文字。

因为全凭当时的情感书写,她的文字基本没有经过刻意打磨,质朴得就像麻纱衣服般还有点糙糙的手感。用晓蔚自己的话来说,博客让她活得更细腻也更真实了。

点评:翻看以前的博客,我们能清晰地体味当时的心境。它记录的不仅仅是繁杂琐事,更是自己的心路历程。有网友说,从博客中获得的是成长,因为,回忆那些痛苦和失落时,已在平静中学会了总结。

招摇和猎奇催生的无聊游戏

木子美、竹影青瞳、流氓燕等在奋力抵挡无数板砖狠砸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她们的确依靠博客成功出位了。然而,近日的博客新宠却是木木。在《一个视频的身体日记》中,木木在每一篇博客日志的开头都贴出一张不露脸、只秀火辣身材的图片。但她的文字却只涉猎些许,其余都是对生活、社会、人性的感悟,见地独到,思想颇有深度。

很多博客的文字都跟木木的一样吸引人或者更甚,试想如果没有了那一张张惹火的图片开路,木木的博客还能拥有如此高的浏览量吗?

点评:利用博客招摇显摆甚至企盼成名的人并非屈指可数,他们无法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便渴望通过博客达成心愿,其所需的实际是他人的关注和认同。

摆正心态做博客

重庆朱美云心理咨询所所长朱美云表示,博客的火暴,有它的时代性、合理性、进步性,但在这种流行文化的发展演变中,也需要一定的规范和管理。

有人将博客看做暴露隐私的广角镜,像木子美和流氓燕等,有自我意识膨胀之嫌。期望更多地展示自己本来无可厚非,但超过一定限度就变为了哗众取宠的恶炒行为。

另外,有专家指出,博客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释放压力,但不能依赖它作为一个无声听众的角色,因为,那并不是万能的灵药,过分利用博客来宣泄烦闷也有可能加深负面情绪,令人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

还有,它的个性化带来了很大的自由空间,我们要小心不让自己变得过于褊狭和极端,言论上的守法和用语上的文明也值得留意。

链接:

美国流行“博客疗法”

博客疗法如今成了现代美国患者的新时尚。据估计,目前有1500万美国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网站,近一半的博客人都将博客当成一种帮助生理和心理疾病恢复的疗法。

专业人士认为,因为有同样的经历,正在饱受疾病、心理和情感问题困扰的人可以通过彼此倾诉得到帮助。纽约心理专家邦妮・耶科布森博士表示,对付忧郁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于药物并辅以集体治疗,而博客正是集体治疗的一种方式。

E-mail:hawxc@126.com

上一篇:养盆神奇芦荟 下一篇:“Y”形腹肌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