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和他的超级稻

时间:2022-08-10 05:07:05

一个叫袁隆平的人,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杂交水稻,大幅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不仅为中国解决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创造了条件,也使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广泛受惠。

据统计,仅从1976年到1987年的10年间,依靠这项技术中国的水稻就增产1000亿公斤。对于当时还在为温饱而努力的中国人来说,是名副其实的救命粮。

靠科技养活自己

1995年,袁隆平研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又取得突破性进展,大面积应用生产,平均产量进一步提高。随后,他投入了超级稻的研究中。超级稻,即超高产优质水稻,利用杂交优势和野生稻的增产基因实现超级配套。

在袁隆平等人的努力下,中国农业部制定的超级稻第一期目标于2000年顺利实现,亩产达700公斤。2004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稻研究第二期实现每亩产量高达847公斤,提前一年完成预定目标。农业部立项的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中,对于超级稻第三期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亩产900公斤。袁隆平十分自信能在2010年提前完成这个目标。

目前中国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是2.5亿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7%,主要分布在南方。袁隆平指出,中国北方种的是粳稻。南方种的是籼稻。中国4亿多亩水稻种植面积中,3亿多亩种的都是籼稻。杂交水稻的主要品种也是杂交籼稻。“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杂交粳稻。在北方要抗寒,我们现在的杂交水稻在北方不适合。如果杂交粳稻突破了,很可能杂交稻的面积会达到80%。”

去年10月,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表示,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19.9%提高到目前的51%。他强调,优良品种的培育应用显著提高了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共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I万余个,实现了5-6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新换代,促进粮食亩产从1949年的69公斤提高到目前的330公斤,总产量从1150亿公斤提高到目前的5285亿公斤。

目前,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1.3亩地;到2030年,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只有一亩地左右。谈到中国的粮食安全,袁隆平说:“通过国家的好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再加上我们先进的农业技术,优良的品种,我本人非常有信心。”

“我梦见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稻穗比扫帚还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助手在稻穗下乘凉。”这就是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年近80岁的袁隆平,仍然保持着一个农民的本色,奋战在研究的第一线。电话联系采访他时,他笑称,自己不是在试验田里,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惠及更多的人

水稻是全球主要农作物之一,在世界上12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栽培种植t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但目前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依然停留在200公斤左右。

“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袁隆平说,“全球水稻面积22亿多亩,可以种杂交稻的面积至少有一半。如果在世界范围内推广1亿亩,就可以增产粮食150亿公斤,按每人口粮150公斤来算的话,可以多养活1亿人”。

早在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就已将推广杂交水稻作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措施。据统计,杂交水稻在世界范围内已累计推广播种50多亿亩,增产粮食5亿多吨。每年,杂交水稻推广面积都在2.4亿亩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

杂交水稻技术是中国政府援助发展中国家的重要项目之一。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去年9月举行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对外合作部长级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透露,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为50多个国家培训2000多名杂交水稻专家,在菲律宾、利比里亚等国援建了以杂交水稻种植为内容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菲律宾已连片种植。比当地同类稻田的其他水稻品种每公顷增产3吨以上。中国还向上述国家以及尼日尔等国派出了水稻专家,指导水稻品种改良、种植加工等.并已同加纳、赞比亚等国达成派遣水稻专家的协议。

陈德铭说,1993年,中国帮助越南引进并试种杂交水稻,其产量较当地常规稻增产20%以上。印度也借鉴中国经验取得了较常规稻增产30%左右的成果。1996年至今,中国政府还通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受援国政府三方实施“南南合作”项目,先后向毛里塔尼亚、加纳等7个国家派出了700多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示范推广杂交水稻等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2007年至今,中国已累计出口杂交水稻种子约5万吨。

在袁隆平看来,越南是应用杂交水稻种植比较成功的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越南北部与广西交界处的农民已经开始引进杂交水稻品种种植杂交稻。目前越南的杂交稻面积有100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量达到400公斤以上。越南也从一个粮食进口国家一跃成为仅次于泰国的第二大大米出口国。

帮助培训外国人

2009年9月12日,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商务部正式授予为中国首个“杂交水稻技术援外培训基地”。这家以袁隆平命名的公司,自1999年以来,受商务部委托,培训了来自亚洲、非洲等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农业管理官员和科研技术人员。

除了杂交水稻之外,近年来,中国政府还在渔业、畜牧养殖等方面加大对外援助力度,派遣了大批农业专家,并提供了大量农机具、化肥等农用生产物资。据陈德铭介绍,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政府共帮助62个国家建成农业项目216个,在华培训受援国农业部门官员和技术人员2万多名。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主席宣布为非洲援建10个农业示范中心和派遣100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2008年9月,总理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再次宣布了一系列农业援助举措,包括将援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数量增至30个;对外派遣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数量增加1000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人次的来华农业培训,以及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款3000万美元设立信托基金。

上一篇:13亿人的盛典 下一篇:大理 西南边陲一朵亭亭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