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金曲奖:曲终人散的宿命论?

时间:2022-08-10 04:20:02

作为乐坛盛事的第20届台湾金曲奖,日前在台北“小巨蛋”落下帷幕。随着周杰伦和陈珊妮最终的封王封后,金曲奖这个既年轻又古老的奖项走完了它的20个年头。在乐迷心中,20年来的颁奖盛况历历在目,但本届金曲奖的颁奖礼上却星光暗淡,让人有了“金曲奖能否继续办下去”的担忧。

台湾金曲奖是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它不以市场反应作为评选依据,因而“爆冷”时常发生;另一方面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就是“金曲魔咒”让许多音乐人对金曲奖又爱又恨。“金曲魔咒”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凡得了金曲奖的艺人,通常会在3年之内事业走下坡路甚至歌唱事业停滞,这似乎和台湾电视金钟奖的“金钟魔咒”如出一辙。

曾经风光无限的华语乐坛第一奖项,遭遇今天这样的尴尬局面,不能不让人惋惜。它的出路在哪里?华语乐坛的风向标尚且不能自保,那么华语音乐本身又能否独善其身?

金曲奖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感性。作为一个没有标准且非数据化的奖项,金曲奖评委的个人口味和感情倾向决定了最终的归属,在宏观和客观上必然存在缺失。而随着2000年音乐品牌的崛起,更多独立音乐人参与到金曲奖的评审当中,这一硬伤更为明显。标准的缺乏让这个奖项失去了激励的作用,得奖是运气,没拿奖很正常,这样便很难调动起歌手参与的积极性。

网友不无讥讽地说,以前觉得CCTV音乐奖是闹剧,现在连台湾的金曲奖也开始“兑水”。金曲奖年年在搞,而随机化的评审团导致了每一届的奖项也越发让人摸不着头脑。且不说周杰伦在音乐水准最高峰时从未获得“最佳国语男歌手奖”,这本身对于金曲奖就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而在周杰伦的音乐水准已经度过了自己的巅峰期、更多的是以一个超级巨星而非歌手的身份存在的时候,金曲奖却给予他八项提名入围,这本身也是自己抽自己嘴巴。最后把最佳男歌手奖项也颁发给他,反之连续两年保持一流水准的方大同却再度颗粒无收,这是继2007年蔡依林获得歌后封号后金曲奖最大的自毁门面。

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歌迷有了更多获得音乐的途径。尤其是网络的普及,Web2.0对音乐市场的大范围介入,使得金曲奖在传播和推广音乐的作用越发下降。或许在过往,我们只有通过金曲奖才能听到陈建年和交工乐队这样的好音乐,但是现在,随便一个台湾新生乐团出来,整个华语歌迷圈马上就能听到,而卢广仲就是这么一个代表。对于歌手们来说,金曲奖不再是传播自己音乐作品的最佳平台,那它自然也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

唱歌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情,因此对于流行乐坛的歌手们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虽然说金曲奖会给获奖者颁发一定额度的奖金,但这数额实在有限。作为一个传统的、不带有商业背景的奖项,没有冠名等赞助,金曲奖在歌手出场费上的捉襟见肘确实是无法避免的。虽然说还是有一些厂商会赞助一些歌手在星光大道上的衣服和首饰,比如梁静茹就很受珠宝商青睐,但这样的选择还是少数。

最要命的还是台湾的市场太过狭小,导致歌手们纷纷到内地淘金,根本无暇应对金曲奖的出席邀请。近年来,台湾歌手来内地办巡回演唱会是越来越频繁了,尤其是2008年两岸直航之后。如果你担心周杰伦频繁地造访北京、上海、广州,会掏空歌迷的腰包导致票房下降,没问题,我们还可以去一些二级城市。再或者我们可以增加演唱会的形式,各种走穴以及拼盘演唱会比个唱成本低、风险低,也更好操作。

在信息化和商业化统领的时代,金曲奖作为一个传统的奖项,它依然在夹缝中努力求得生存,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尊敬的事情。能否兼顾艺术性和商业运作,是对金曲奖的最大挑战,也是唯一出路。20年来,金曲奖为我们保留了一份音乐记忆,期待在未来的20年中,金曲奖能有更大的作为。

上一篇:李曦:开网店卖服装照样能赚钱 下一篇:新规拿赌博网游开刀短痛换取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