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时间:2022-08-10 09:32:25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从我多年的各阶段语文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以下两点,仅供同行们参考。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鲁迅先生也说过:“自己思索,自己做主”。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学习,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仍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源于哪些因素,以便及时调整、指导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优化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我采取了以下方法:①尊重信任学生。首先应体现在爱学生上。陶行知说:“爱是教师的灵魂”。爱学生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学生尊敬老师,同时他们又强烈希望老师爱他们,重视他们。其次,应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中,我们常遇到学生因与老师有隔阂而保持距离的尴尬情景。究其原因,常常是由于教师言行不慎伤害了学生。再次,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压抑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的幻想力和创造性,为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信任”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在课堂内把活动的机会让给学生,如表情朗读、模拟表演、参与辩论等,让学生更多地尝试,在尝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及时鼓励、表扬,以激励学生积极探索。②入情入境。教学开始,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等,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特定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如教学古诗《钱塘湖春行》,用课件导入,能把学生迅速带入与课文有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教师随着音乐,伴随西湖景点的变化的图片作简约介绍,如孤山、西湖水面、三潭印月、苏堤等,当屏幕出现断桥、白堤时,定格画面。教师指着画面问:“西湖为何会吸引天下人游览?诗人春游西湖的游踪是从哪里开始直到白堤的?诗人一路游来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通过欣赏画面就会明白,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③目标参与。学生在心理上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就应当及时引导学生明确内容、认定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如果教师只是把精心设计好的目标、方法摆给学生,就只会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使学生限于被动。目标是师生活动的共同指向,即要达到目标共识,学生才会感到目标不是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师生共同磋商后确定的。其具体做法是,先启发学生自己初步确定目标:“你认为这首诗歌应该学习哪几项主要内容?”学生朗读几遍诗歌后举手作答,教师根据学生认定的目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补充知识层次,从而形成教学目标。④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能够善于生疑,能否敢于发问,是其学习主动与否的重要表现。因此,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2)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困扰师生的一大难题,搞好作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畏惧、最头痛的事就是写作文。究其原因:缺乏写作兴趣;写作目的不明确;自我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缺少对身边人、事、物的具体观察与思考,认识不足;写作时,不会运用修饰性词语,不能巧妙地运用多种短句;不能对事物的性质进行为深入的剖析,挖掘其深刻内涵,写出真切的感悟来。原来各年级的训练文体单一,封闭式的教学把学生主体禁锢在课本上,规定写法,限定字数。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机械的叙事而叙事,内容上免不了套话、空话、假话。例如,初一的命题作文《钓鱼》,过去学生看到都说“好写,好写”。实际写起来一般能交代清楚记叙要素,而钓鱼的经过,却像记流水账一样,没有细致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没有钓鱼的感受和体会,更谈不上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了。这种机械地为叙事而叙事的文章,是不可能感染和打动读者的。而在新课改的今天,作文教学理念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情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片断,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想象,表达丰富的内容等,教师如果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先体验钓鱼,然后再写《钓鱼》,同是一篇题目写文章,在内容上就有很大的区别:学生除了能交代清楚记叙要素、叙事清楚外,对钓鱼的过程不仅有了细致的动作描写,而且写出了没钓到鱼的沮丧和钓上鱼时的快乐等,描写也相当细腻。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要排除学生写作恐惧症,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写作不要用过多的框套来束缚,最好让学生先放胆作文,而且对作文的内容,形式不加限制,顺其自然,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当学生感觉写作容易时,才有写作兴趣,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才得以发挥出来,由被动的“要我写”变成主动的“我要写”。

其次,是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深入生活,多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并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特别是身边的人、事、物,都是留心观察的对象,在观察之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去发现可“感”之“物”,然后抒写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达到用“我手写我口的目的”。再次,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思想,特别是把学生这一主体的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释放出来。而以往的“格式化”下的写作给学生带来许多不便,只有在打破写作的框套与束缚,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或写纪实性文章,或写想象作文,才能写出极富个性的、创造性的文章来。最后,是培养学生养成修改自己文章的习惯。作文初稿写成后,若不进行反复修改,推敲锤炼,文章是不会有深动、感人的效果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修改”是文章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只有通过修改、补充、润色,才能完善、升格、提高。修改升格的文章写就后,要指导学生对草稿作进一步的审读、辨析、推敲、润色,使文章更趋完善。修改文章是提高文章质量的必要步骤,可以帮助学生锤炼思想,磨砺文字,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是教师进行创新语文教学和学生探索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之一,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对于学生总体学习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到这项艰巨的工程当中,今天的素质教育才会有“质”的飞跃。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中的直观教学 下一篇:通用技术课的现状与未来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