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

时间:2022-08-10 08:19:59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2

摘 要 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论述了非智力因素概念以及非智力因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并针对所述内容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途径,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非智力因素 作用 培养

一、前言

当今的时代需要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其中,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中学阶段就注重培养青少年的非智力素质已成为大多数有识之士的共识。当代中学生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更应注意从各方面完善自我,而体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据调查显示,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学生产生厌恶上体育课的心理,造成体育课效果不佳。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改变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提倡素质教育,它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但非智力因素所占的位置更加重要。大量研究表明,体育在培养非智力因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非智力因素。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在中国知网查阅了相关硕士毕业论文,核心期刊、一般期刊文献等,为本文分析、论述的观点及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经验总结法

根据大量文献资料所阐述的观点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的影响及培养方法和途径,并进行总结。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概括来讲,人们使用的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等[2]。

(二)中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心理的原因

1.教学内容呆板

体育教学的内容大多数还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并且多次低水平重复。这些项目规则严格且技术要求过高,使生性好动的学生望而生畏且产生厌烦心理。

2.教学方法落后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考虑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培养,使学生成为跟着教师练的动作演员。

3.考试标准单一化

教学效果的考核只是以成绩高低为标准,忽视了学生全面锻炼身体、掌握锻炼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等多方面成就,从而影响了学生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上述原因抑制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致使有些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3]。

(三)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非智力因素所涵盖的内容过多,本人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此三个方面对学生影响尤为重要。

1.兴趣的定向作用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在因素,也是引起和维持注意力的前提和基础。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定向运动的源泉,只有保持持久、稳定的体育活动兴趣,才能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2.动机的动力作用

动机是由于需要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并具有始发、选择、强化三种机能,能够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体育教学中,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心理动因,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励奋发学习的前提,加强对学习目的的深化,可从中获得成功的感情体验。

3.情感的感化和调节作用

情感是主体对有意义的客体的关系在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主体认知结构中最活跃的、恒定的以及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情感能直接转化人们的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以及同学们之间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4]。

(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正确把握《新课标》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基本理念,来设计教学内容。并且通过体育项目特点,按兴趣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体育游戏,这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普遍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因其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人与物的兴趣在欢笑中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接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2.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动机

一般说来,动机对人行动的推动和激励作用是在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以一定的动机出发去实现这一目标,在非智力因素的引导感化下,使学生不断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先分析学生有哪些内在需要与体育运动有关,如:有的学生需要健美的体格,有的学生需要学好篮球,有的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等,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正确引导激发其体育运动的动机,适当而合理利用外界诱因的诱发作用,如改善运动环境和设备,观看体育运动的书刊、影视,组织各种体育比赛等,同时还要加强学习目的和体育卫生保健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促进人体全面发展的作用,激发其锻炼热情和求知欲[6]。

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

良好的师生感情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体育的特殊性,对许多没有体育基础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完成动作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不应蔑视,更不能表示厌烦,要热情地帮助他们,多加辅导,积极鼓励。第一,教师要善于运用态势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在教师的有声语言中得到智慧和力量,而且还借助态势语言(如动作示范时的表情,身体姿势等)将信号微妙地无声无息地传给学生。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找到动力支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己的动作。第二,要创造适宜的运动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是引起学生心理活动的外在条件,设置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与运动场地,是一种适宜的自然情境。如模仿化、模式化,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精神境界和练习环境之中,运用联系、想象,带着忘我的、真实的情感去学习[7]。

四、结论

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发展不是孤立的,更应与智力因素的发展相结合,互相促进,互相交融。此外,非智力因素之间也需要互相协调,共同发展,不可分割。总之,体育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当重要,也十分必要。我们强调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决不是轻视学生的智力培养,两者在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同时重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国喜.学校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J].健康教育.2013(6):281-282.

[2] 林少娜,胡英宗.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和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93(6):96-102.

[3] 霍岩.浅谈体育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辽宁体育科技.2013(4):88-89.

[4] 卓莉.论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8(35):202-203.

[5] 凌月红.浅谈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和培养[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6(4):98-101.

[6] 武陈.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新西部.2012(21):172-173.

[7] 田荣和.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

上一篇:最任性妈妈:就是信你 下一篇:油田采油污水回注处理技术及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