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避无可避的战争

时间:2022-08-10 07:28:31

张近东说,若苏宁易购增速不及京东,他把苏宁送给刘强东,多年前,他对黄光裕也说过类似的话,到今天,苏宁还是张近东的。

近年逐渐低调的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也按捺不住加入电商口水战的乱局,称“如苏宁增速不如京东,就把苏宁送出”。京东的刘强东一如既往快速在微博上作出回应,一副将口水战进行到底的架势。

就在电商大佬斗嘴的时刻,发改委做出了正面表态。有媒体报道称,发改委已确认派驻4个工作组,分别对京东、苏宁易购、国美,以及反映相关情况的一淘网进行调查。相关的抽查结果显示,部分商品的毛利率在4%~22.43%之间,即使促销后也并不像刘强东放言的那样——零毛利。

口水战升级成价格欺诈。

还没完……

“8·15”大战之后的一段时间,刘强东已经不再频繁地更新微博了。但有人把他拉了回来。

8月20日,张近东在苏宁南京总部发话,直指刘强东,“不过是靠吃兴奋剂获得短期膨胀”,“别以为会发两条微博就能做好电商”。这还不够,他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上半年易购增速是120%,如果京东的增速比苏宁易购快,我就把苏宁送给他。”

刘强东立刻在微博上表示愿意接受挑战,扬言若赢得此赛,将拿出苏宁股票的一亿股赠送给转发这条微博的网友。这条微博被转发了9万余次。虽然张近东并没有开微博。但刘强东仍在同一天晚上,亢奋地发了另一条微博:“绝不会再和无聊小人打花架了……让你们老大有种出来先解释清楚增速大小问题,别装孙子转移视线!@苏宁孙为民”。后者是苏宁电器的副总裁。

就在双方你来我往之际,9月5日,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有关人士表示,初步查明京东、苏宁、国美三方及其旗下网上商城涉嫌价格欺诈,将对此行为依法惩处,但目前未有具体罚款数额。京东和苏宁获悉后也迅速作出回应。

京东称“虽然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促销资源,做到了在促销期间大家电品类整体为负毛利率经营以回馈消费者,但发现仍有少部分大家电商品没有实现对消费者零毛利的承诺;且由于技术和操作难度及价格的实时波动性,也无法实现所有大家电产品在同一时点全部比竞争对手低的承诺。”

苏宁则称会积极配合发改委调研,但对“价格欺诈”之说并不接受,苏宁回应中称:“严格履行了双倍补差等促销承诺,一贯注重对消费者承诺的履行。”

难动淘宝,先做老二

虽然两家吵架的方式市井,虽然成本有点儿高,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苏宁与京东这一战“几乎是必然。”

《沃下网商》主编许为认为:“电商行业存在721法则,领头企业占70%的市场份额,跟随企业占20%,剩下的企业加起来占10%。现在平台类电商里,淘宝天猫系地位还很难撼动,京东和苏宁就是在争第二梯队老大的位置。”

今年以来,苏宁大举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苏宁易购发展迅猛,给既没实现盈利又未成功上市的京东商城带来巨大压力。国美、顺丰等颇具实力的线下企业也纷纷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投入,都对京东造成威胁。由于面临着上市的压力,对京东来说发展速度与巨大的体量已经成为它不能放弃的资本。

作为国内最大零售渠道商,苏宁电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开始被资本市场看空。宏源证券分析师陈旭说:“电子商务对苏宁旧有的商业模式冲击很大,苏宁老门店已经扩张乏力了,增长在5%以下,有时甚至是负增长。”

然而新模式尚未确立,转型电子商务仍面临巨大投入和亏损的风险。为何苏宁仍奋不顾身投入电商红海?

许为解释:“数码家电类产品属于标准品,售卖标准品的渠道商是竞争最惨烈的,比如图书领域,当当、卓越那几年几乎已经把实体书店屠杀了。国美、苏宁卖的也是标准品,消费者买的是产品,对渠道品牌不会考虑太多,如果不打到京东的后院,一定会重蹈书店覆辙。与书店不同的是苏宁体量够大,可以对京东这类电商应战。”

而且随着近年商业地产投资热,商业物业租金增长迅速,而苏宁大多门店属于租赁门店,房租上涨,人工成本上涨,对苏宁利润侵蚀得很厉害。陈旭说:“一般线下销售有5个点的净利润,但是线上基本上净利润都是亏的,在面临线上竞争的情况下,线下门店的利润一定会下降。这几年房地产调控对家电类产品的销售影响也比较大,不迁居的情况下家电只是新旧换代的存量市场。”

现在,存量市场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竞争对手,尤其是线上电子商务的价格压力,使得整个市场的价格更透明。

兴业证券的分析认为,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苏宁净增门店5家,而国美净增门店17家,因此国美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达24%,但苏宁的数字要好得多:营业收入、综合毛利率相对去年同期仍有小幅上升。这说明,实体店的扩张更多带来的是财务负担,苏宁一定会把战场转向电商领域。

不得不打的价格战

真实的状况是,谁也不想打价格战,但不得不打。

市场价格透明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利润的变化。中期业绩显示,苏宁2012年1-6月营业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6.7%,营业利润21.7亿元,同比下降35.9%;国美2012年1-6月营业收入231亿元,同比下降22.4%,营业利润-5.27亿元,同比下降135%。这是国美电器2004年上市以来,首次中期业绩亏损。

今年以来,苏宁易购、京东甚至其他中小电商都在就不断加强促销力度。8月初苏宁甚至宣布从3C品类开始,逐步向其他品类推广线上线下同价的策略。针对线上零售的冲击,苏宁采取了紧随的策略,对易购进行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资产和负债都有大幅度的上升。

许为说:“线下线上同价是必然的事情,电商普及不高的时候,线下高价赚的是傻钱。”陈旭认为,门店的高昂成本则“属于老牌企业的历史包袱。”

作为上市公司,苏宁、国美面临的资本市场的压力显然比京东更大。“一般利润下滑市场还能容忍,但要是亏损就不行了,就要被ST了。”李旭说。

“8·15”那一轮“雷声大雨点小”的价格战中,市场也传言有投资人退出京东的消息,或是把京东商城2011年C轮融资时的旧闻重提:刘强东曾签下对赌协议,2011年销售额必须达到250亿元左右,2012年实现100%增长达到500亿元,2013年增长50%达到750亿元,否则,刘强东本人和整个团队必须离开公司。

而上半年苏宁、国美费用都出现明显上升,苏宁上升3.2%,国美则上升5.7%。从明细来看,苏宁的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租赁费用、人员费用以及广告促销费。这种大规模的投入,导致了现金流流出幅度加大,苏宁选择了在二级市场发债。苏宁的公告显示,80亿元发债计划获参会股东99%以上高票通过。

曾在最初被认为是杀敌1000自损800的惨烈价格战,很快就偃旗息鼓了。但可以预见的是,这绝不是最后一次“战争”。京东与苏宁到底谁会是最后赢家仍然不能看清,但电商竞争的大幕刚刚拉开,真正的重量级选手陆续进场,消费的模式也将在这种竞争中被彻底改变。

上一篇:谁真打得起价格战? 下一篇:搬离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