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挖孔桩在桩基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0 07:11:07

浅谈人工挖孔桩在桩基中的应用

【摘要】结合湘潭四大桥的施工经验,简要介绍了人工挖孔桩工程特征、工法特点及在施工中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

【关键词】人工挖孔桩;工法特点;施工技术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便、速度较快、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挖孔桩要比木桩、混凝土打入桩震能力强,造价比冲锥冲孔、冲击锥冲孔、冲击钻机冲孔、回旋钻机钻孔、沉井基础节省。从而在公路桥梁、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1 适用范围

在地下水位以上各类土层、岩层,特别是黄土层中,干作业成孔较为理想;对软土、流砂、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大的土层则不宜选用。

2 工法特点

2.1 施工操作方便。人工挖孔桩所用机具如风镐、电动卷扬机等操作都十分简单,施工人员无需经长时间培训便可开挖作业。

2.2 机具设备简单。人工挖孔桩无需大型机械设备,所用机具如机架等可随意拆卸拼装,调运方便。

2.3 对四周环境影响较小。本工法施工无泥浆排出,弃渣可用于临时道路修建。

2.4 施工质量可靠。桩基开挖效果及护壁浇筑质量均可用肉眼观察,比较直观,因此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2.5 造价较低。本工法无需投入大型运输、施工设备,且设备无需频繁调运。

2.6 可全面展开工作面。特别针对交通条件较差的山区,无需特意修建工作平台。

3 施工工艺

结合本人参与的湘潭市湘江四大桥施工经验,简要介绍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湘潭四大桥全长1344.96m,其中主桥为120m+400m+120m斜拉飞燕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西岸引桥采用25m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和45m简支T梁,东岸不设引桥,桥面布置按双向四车道,桥面宽度27.0m。该桥在2010年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湘江四大桥引桥位于湘江西岸,0#-19#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共有75条Ф150cm桩,桩长14-24m,均为端承桩。地质自上而下依次为种植土、亚粘土、粉细砂、卵石土、强、微风化砂层泥质砂层。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

3.1 定位及开孔

测出桩中心位置,在桩周放出桩芯十字线,开挖第一节桩孔,支第一节护壁模板,灌注第一节护壁混凝土。第一节护壁混凝土高出地面20cm,便于挡水和定位。孔圈中心线应与桩孔轴线重合,与轴线的偏差不大于20mm。

3.2 挖孔施工

人工挖孔桩采用分节挖土、分节支护的施作方法。根据地质状况(主要是保持直立状态的自稳能力),一般地层考虑1.0m一节,流砂层考虑0.5m一节。

护壁采用C15现浇钢筋混凝土,厚度为15cm,为防止施工过程中护壁脱落,护壁的结构形式采用内八字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护壁模板采用工具式钢模板,模板由四块组成,模板间用插销连接。

挖孔桩开挖、护壁分段施工见――挖孔桩开挖、护壁分段图。

3.3 挖孔桩入岩

人工挖孔桩入岩桩孔采用风镐开凿,弃石装入吊桶,用小型卷扬机提升至地面倒入手推车运到临时存土场。

挖至设计标高,清理完渣土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即可放置自然渗水,同时进行钢筋笼吊装,当水深大于10米时准备水下混凝土浇灌。

3.4 钢筋笼制作吊装、混凝土浇筑

3.4.1 钢筋笼制作

钢筋笼在现场分节进行制作,采用加劲筋(间距2m)成型法。加劲筋点焊在主筋内侧,制作时校正好加劲筋与主筋的垂直度,然后点焊牢固,布好螺旋筋并点焊于主筋上。按设计在主筋上沿圆周方向每2米均匀分布焊接4个保护层耳环。焊接加工要确保主筋在搭接区断面内接头不大于50%;焊接采用双面焊,焊缝长不小于5d(d为钢筋直径)。接头长度、质量须满足规范要求。钢筋笼根据需要每隔2m在内箍内侧设置“”或“米”字型内撑,以防止钢筋笼存放、转运、吊装时变形;每节钢筋笼的吊点位置还要设特别加强撑,同时对同一条钢筋笼要逐节增大加强撑的钢度,以防止吊装时吊点处变形。

3.4.2 钢筋笼安装

安装时采用扁担起吊,同时使用吊车主副钩(或用两台吊车抬吊)先将钢筋笼水平吊起,离开地面后再一边起主钩、一边松副钩,在空中将整节钢筋笼吊至竖直,严禁单钩吊住钢筋笼一头在地上拖曳升高来吊直钢筋笼,以防止骨架变形;钢筋笼竖直后,检查其竖直度,进入孔口时扶正缓慢下放,严禁摆动碰撞孔壁。钢筋笼边下放边拆除内撑。钢筋笼的连接采用焊接或冷挤压连接,保证各节钢筋笼中心在同一竖直轴线上。

3.5 水下混凝土灌注

引桥桩基靠近湘江,地下水较丰富,人工挖孔桩全部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

3.5.1 混凝土配合比基本要求

桩基础混凝土标号为C25,考虑到水下混凝土浇筑的各种因素,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要满足以下要求:

坍落度:18-22cm;坍落度降至15cm的最小时间:2h;

混凝土初凝时间:≥15h;最大粗骨料直径:30mm;

同时混凝土应适合泵送要求。

3.5.2 导管

导管选用壁厚5mm,直径30cm的无缝钢管。导管在使用前和使用一个时期后,除应对其规格、外观质量和拼缝构造进行认真地检查外,还需做拼接、过球、承压及水密性试验。

导管在开始浇筑混凝土前离开孔底面20~40cm左右。

3.5.3 混凝土浇筑

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即可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集料漏斗要满足首批混凝土需要量要求,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埋深1m以上。

用顶塞法浇筑首批混凝土,首批混凝土灌入孔底后,立即探测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导管埋置深度,确信符合要求后即可正常灌注。混凝土浇注过程应注意以下事项:

(1)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进行,并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导管在混凝土内埋深控制在2m-6m左右。

(2)混凝土浇筑面上升到钢筋骨架下端时,为防止钢筋骨架被混凝土顶托上升,浇筑速度适当放缓,而当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4~5m以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在钢筋骨架下的埋置深度。

(3)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后续混凝土要沿导管壁徐徐灌入,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襄。另外,为保证桩基础的密实,要定时振动导管,达到振捣效果。

(4)为确保桩顶质量,混凝土浇筑标高应比设计桩顶标高高出80cm,在浇筑完成后挖除多余混凝土,但留出20-30cm左右在桩基础达到强度后用风镐凿除至设计标高。

4 结束语

随着建筑材料科学的发展、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及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严格把关、注意细节,人工挖孔桩在基础处理上将继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桩和桩基础工程手册,史佩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7月

[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赵明阶,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1月

上一篇:浅谈房屋建筑中的混凝土质量控制 下一篇:桩锚支护结构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