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新组合Ⅱ优851亲本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时间:2022-08-10 04:56:00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851亲本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摘要Ⅱ优851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福建省建阳、武夷山等地对该品种双亲特征特性进行观察及制种实践,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以为其制种提供指导。

关键词杂交水稻;Ⅱ优851;制种技术;高产

中图分类号S511.0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099-02

Ⅱ优851系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851 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5、2006年参加南方稻区晚籼中迟熟A组区试平均单产7 277.40 kg/hm2,比对照汕优46增产3.48%;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 799.25 kg/hm2,比对照汕优46增产5.89%。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7030)。该组合株型集散适中,株叶形态好,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产量高。为了加快该组合的推广与应用,2008―2010年在福建省建阳市溪口村、南山村,武夷山市黄土村等地进行亲本特征特性的观察和高产制种生产研究,制种产量平均单产稳定在2.83~3.17 t/hm2,其中最高单产达4.52 t/hm2。现将其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1亲本特征特性

1.1母本Ⅱ-32A特征特性

Ⅱ-32A是强配合力的三系籼型不育系,目前已在生产中大面积使用。该不育系株叶形态表现好,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分蘖力强,繁茂性好,穗大粒多,剑叶挺而稍卷,叶色较深,叶缘、叶鞘呈紫色,株高85~90 cm,穗长22~24 cm,穗总粒数135~155粒。在建阳市一般5月下旬播种,播始历期81~85 d,主茎叶片数16~17叶,开花习性好,花时早而集中,在晴天情况下,每天9:00―10:00为始花期,10:00―11:30属盛花期,午前花占总日开花数的60%以上;花期较长,一般每穗开花历期5~8 d,单株开花历期在13 d左右;柱头外露,高颖壳张开角度大,一般双外露率达45%左右,而总柱头外露率达75%以上,柱头活力强。

1.2父本南恢851特征特性

南恢851是用中间材料GK659(明恢82/多系1号)与南恢辐819杂交选育而成,分蘖力强,花粉量足,制种易获高产,抗性好,株高115.3 cm,株型适中,主茎总叶片数16~17叶,平均穗长26.2 cm,平均单穗粒数158.8粒,谷粒呈中长粒形,千粒重28.1 g。在建阳市6月上旬播种种植,播种至始穗天数为77~80 d,主茎叶片为17.6~18.0片,单丛始花到终花约为7 d,始花到盛花约3 d。该组合父本分蘖力强,花粉充足,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父本比母本抽穗扬花期早5~7 d,制种时母本应提前播种5~7 d,母本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

2高产制种技术

2.1选择适宜制种田块

适宜制种田块的选择是确保制种丰产、优质的关键。要求隔离条件好,温光条件适宜,水源充足丰富,排灌自如,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地力较好,田块前茬为非水稻农作物,农户具有较丰富的制种经验。

2.2合理安排播差期,确定最佳抽穗扬花期

通过闽北多年气象资料分析,建阳、武夷山等地制种父母本最佳抽穗扬花期在8月1―15日为宜,该时段温光条件适宜(日均气温25 ℃~32 ℃,相对湿度80%左右),同时可避开8月中下旬台风活动频繁期,同时根据双亲亲本的生育特性,在闽北夏制一般父本安排在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8月上旬齐穗扬花,采用2期父本,2期父本,时间间隔7~8 d,母本Ⅱ-32A与Ⅰ期父本时差12 d,叶差4.2叶,确保扬花期父、母本相遇。

2.3培育多蘖壮秧,打好高产基础

培育多蘖壮秧可促使秧苗早生快发,增加制种田父母本有效穗,促进穗层整齐,同时使得主穗和低节位强势分蘖穗能充分发挥穗大粒多的优势,为制种高产打好基础[1]。选择肥力水平中上、排灌通畅,水源水质较好、无鼠鸟害的田块作秧田。一般父本播种量为150 kg/hm2,父本秧龄25~30 d;母本播种量225 kg/hm2,母本秧龄20 d左右;采用湿润育秧,稀播、匀播。

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确保秧苗健壮。在播种前5~7 d秧田要施足、重施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磷钾肥,一般施用腐熟有机肥7.5 t/hm2、进口复合肥125~175 kg/hm2;秧苗在1叶1心时喷施0.3 mg/L多效唑促蘖;2叶1心时施尿素75 kg/hm2或复合肥250 kg/hm2作断奶肥;移栽前4~5 d追施尿素150 kg/hm2作送嫁肥。水管做到4叶时前干湿交替,保持畦面湿润,4叶时后灌水上秧畦,建立浅水层以利拔秧。

2.4安排适宜行比,插足基本苗

父本南恢851生育期较短,分蘖中等,应适当缩小行比,父母本行比以2∶8~10为宜,畦宽1.65~1.95 m,父本双行相间种植,父本株行距21 cm×21 cm,丛插1粒谷,插3.3万丛/hm2以上,插足基本苗20万~28万株/hm2;父母行距24 cm,母本株行距15 cm×15 cm,插32万丛/hm2,丛插1~2粒谷,保证基本苗175万~245万株/hm2。

2.5科学肥水管理,培育高产群体

施肥应坚持重施基肥、早追肥、后期适量补肥的原则[2]。由于该组合播差期不大,父本Ⅰ期与母本移栽时间相同,基肥可同时施用,一般在父母本移栽前1~2 d用碳铵360 kg/hm2、过钙3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拌匀撒施后耙平田块。在母本移栽返青后进行1次追肥,用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根据苗情可在第1次追肥后2周进行第2次追肥,用尿素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在幼穗分化第6期看叶色酌施1次穗肥,防止早衰,一般用尿素3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叶色较深则少施或不施。

水管一般掌握浅水勤灌、干湿交替、够苗烤田的原则,当母本苗数达到360万株/hm2时,拉沟晒田,促根控蘖,壮秆防倒,直至田边干裂、白根跑面、叶色转淡后覆水;抽穗扬花期灌深水降温增湿,保水养花以利结实;灌浆后期干湿交替至成熟,防止过早断水,促进籽粒壮实,提高粒重。

2.6科学喷施九二,适时人工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

母本Ⅱ-32A植株较高,对九二敏感,包茎度低。在父母本花期相遇情况下,一般用九二300~360 g/hm2,分3~4次进行喷施,把握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第1次在母本抽穗10%左右喷75 g/hm2,以喷施母本为主;第2次在母本抽穗25%~30%时喷施180 g/hm2,与第1次喷施间隔1~2 d;第3次在母本抽穗40%~50%时喷施,用45 g/hm2;最后追加喷施父本,用量在60 g/hm2,使父本略高于母本,以利于改善授粉条件。

人工授粉在生产应用中一般有竹竿摇动或皮管牵拉2种方法,竹竿赶粉可减少父、母本花器的损伤,确保花粉充分散开,但耗工耗时;而牵拉皮管其速度快,效率高,耗工少,是大面积生产的主要使用方法。在赶粉时应掌握有花粉就赶的原则,晴天高温天气,赶粉时间宜早,低温阴雨天气要在雨后抢晴赶粉[3]。一般赶粉期在父母本见花后10~12 d,每天9:30左右开始赶粉,每次赶粉间隔时间在0.5 h,直到父本开花结束,以提高花粉利用率,达到高结实率的效果。

2.7去杂保纯,严防混杂

去杂保纯贯穿整个种子生产过程,其中抽穗扬花期最为关键,在此期间应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制种户及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进行去杂保纯。在去杂中应努力把不同株叶形态、不同生育特性、不同开花习性的杂株去除干净,特别注意母本行内带粉株,应及时尽早去除。种子成熟后要及时抢晴收割,而在收种、脱粒、晒种、储藏、包装、运输各环节中,应严防机械混杂,确保种子质量。

2.8综合防治病虫害,确保丰产

制种田病虫害防治应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结合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进行化学药剂防治。根据多年制种实践,由于高肥水的栽培管理,田间繁茂性过好,通风透气性差,易诱发各种病虫害,其中以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稻瘟病和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为主[4]。病虫害防治前期主要以防治螟虫和稻瘟病为主,在分蘖期和破口期时用三环唑、粉锈宁、杀虫双等药剂防治1~2次;后期主要以防治纹枯病、稻粒黑粉病和稻飞虱为主,可使用扑虱灵、井冈霉素、爱苗、灭黑1号、70%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及时防治,同时采取增施磷钾肥,加强水分控制,及时割除父本等措施来改善制种田块环境,增强稻株抗病虫能力,减轻病虫害。

3参考文献

[1] 谢冬容,江文清,周仕全,等.杂交水稻新品种特优180保纯高产制种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1,29(1):8-10.

[2] 饶溶晖,江文清,刘端华,等.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两优688高产制种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0,28(4):9-11.

[3] 周广春,刘才哲,南钟浩,等.吉林省三系杂交稻研究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10):4024-4025.

[4] 孔宪旺.粳稻三系亲本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D].扬州:扬州大学,2007.

上一篇:鄂北地区夏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杂交水稻制种主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