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栽培技术

时间:2022-06-30 10:16:51

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生态茶园的特点,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为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减少茶园病害的发生和所产生的危害、生产出安全健康的茶产品、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提供指导。

关键词生态茶园;建设;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096-01

生态茶园是将茶树作为主要的作物、并且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1]。建立生态茶园可为茶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2-3]。另外,建立生态茶园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逐渐丰富。

1生态茶园的概述

1.1生态茶园的定义

生态茶园是指按照生态学的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具有稳定的结构、平衡的系统,同时拥有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茶园。

1.2生态茶园的特点

生态茶园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有机化是生态茶园的主要特点;②生态茶园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生物的物质能量,达到茶树的个体和群体的最大增长,获得生产茶叶的最佳效果[4];③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土地等资源;④能够使生命与环境两大系统得到相互促进,使茶业的经济收益持续稳定;⑤生态茶园要求园艺与园林相互配合。因此,生态茶园还具有园林化的特点。

2生态茶园的建设

生态茶园的建设是建立好茶园的基础工作。首先需要注意茶园位置的选择,根据生态茶园建设规划的要求,选择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地块。另外,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该在选择抗性较强的优良茶树品种的同时,提倡选择不同产量、品质、抗性及不同采摘时间的品种区间间作,以减少茶园茶叶病虫害、提高茶叶的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3生态茶园的栽培技术

3.1生态茶园的土壤管理

生态茶园土壤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茶园的水土流失,有效的方法是在生态茶园的行间铺草覆盖。行间铺草覆盖应该从幼龄的茶园开始,在干旱季节和雨季来临前进行。对生态茶园的土壤进行耕作,疏松土壤,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以利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和更新。茶园还可以放养蚯蚓,利用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促进茶树根系对营养的吸收。茶园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施用的有机肥要做无害化处理,防止有害微生物、有害虫卵等污染茶园。

3.2生态茶园间作作物的选择

在生态茶园种植乔木、半乔木可以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在选择与茶树间作树种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间作的树种主干分支部位要较高,与茶树不能有共同的病虫害。此外,还应该考虑有经济价值的果树或经济林木,这样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收入。间作的树种对茶树的垂直遮荫率应控制在30%左右。如果间作树种过高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并且使不同位置的茶树既有直射阳光的照射,又有间作树的遮荫,所以在选择生态茶园间作树种时,要选择枝叶伸展幅度大、叶层比较薄、在秋季收获的落叶乔木果树,如柿树、板粟树等。在新定植茶园或台刈改造和缺株断行的稀植茶园中,套种具有固氮作用或经济效益较高的草本作物,如黄豆、花生、草本中药材等,既可增加地表覆盖,保持水分,提高茶苗成活率,又可增加地力,同时还可增加收益。

3.3生态茶园的修剪技术

生态茶园,除了要对茶树进行修剪之外,还要对防护林、行道树等进行修剪,以免影响茶树的生长。

(1)茶树的修剪。茶树修剪的主要目的是培育丰产树冠,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同时也是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2)防护林、行道树等的修剪。防护林、行道树等如果不及时进行适当的修剪,就会与茶树争夺光、水、肥,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因此,对这些树木都要适当地修剪整枝,使茶树能够通风透光,以使茶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双丰收。修剪过后的枯枝落叶要移到茶园外深埋,或焚烧,以减少越冬虫卵,降低来年的虫口基数。

3.4生态茶园的病虫害防治

(1)植物检疫。要加强对茶树种苗的检疫,减少外来病虫源的入境。

(2)农业防治。首先要选择对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其次要采取双行条植穴栽或单行条植穴栽的方式,使茶园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繁衍滋生;在秋冬季节要剪去病虫害的枝叶;适度中耕,有利于破坏土层中害虫的栖息场所,对于茶园除草,要除养结合,在生产的季节,结合采摘,适当强采,切断病虫害的食物源。

(3)物理防治。在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可以使用频振式诱蛾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害虫,也可以悬挂诱蛾色板,利用害虫对黄色的趋性杀害害虫。

(4)生态防治。维护茶园生物的多样性,利用物种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防治茶园病虫害的发生;保护蜘蛛、瓢虫、螳螂等一些病害虫天敌,利用这些天敌制约病虫害的发生;如有需要,经过相关部门许可,可统一以采取使用昆虫性激素或者是喷洒生物农药等措施进行防治。

在对茶园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人工作业时,要给天敌留下适合生长的生态环境,尽量不破坏植被,不捕杀野生动物。通过对茶园虫口的监测,科学安排茶园用药的种类、时机、间隔期和用量,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尽量做到少用和不用农药等化学合成试剂,回收利用废物,保护环境。

4参考文献

[1] 陈代顺.立体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生产效益途径[J].福建茶叶,1992(2):31,46.

[2] 武光明,刘金峰,朱万燕.发展良性生态茶园 促进茶业优化升级――关于日照生态茶园建设的思考[J].蚕桑茶叶通讯,2010(5):19-21.

[3] 巩雪峰,余有本,肖斌.陕西省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26):8262-8263.

[4] 史云峰,禹利君,刘富知.建设生态茶园的理论依据及其效益评价[J].茶叶通讯,2000(4):39-42.

上一篇:吉林省西部水稻节水综合栽培技术 下一篇:鄂北地区夏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