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中保持“本土口音”

时间:2022-08-10 03:50:01

龙美术馆亚洲当代艺术馆藏展《亚洲线索》

在当代艺术领域,亚洲一直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空间。尽管在西方启蒙知识观里,“东方”曾是充满着浪漫异国情调、悠远禅意场景的概念,但全球化过程还是令它褪去了不少神秘色彩。但是,亚洲艺术依然在吸收自身传统文化中不断重塑着东方文明,在不同宗教、习俗与现代化的际遇中酿造着自己的专属语音。

9月7日开展的《亚洲线索——龙美术馆亚洲当代艺术馆藏展》作为龙美术馆第一次展出的国际性艺术收藏展,涵盖了来自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30余位艺术家的40多件作品,作品包括了绘画、雕塑、摄影、影像和装置艺术多种形式。

从展览的形态看,“亚洲线索”基本上是对亚洲当代艺术资源的视觉追述,而在看似相近的当代表达下,细细观之,仍可见各国艺术本土化和多样化的文化风貌。

拿日本为例,在13位日本艺术家的作品背后,竟能清晰可见日本现当代文化的鲜活脉络。从把西方浓郁油画与日本细腻画风结合的児岛善三郎,到以行为表现作画的白发一雄,再到以波点征服世界的前卫艺术大师草间弥生,对应的正好是日本学习西方古典油画、成立“具体美术协会”、“物派”风潮盛行,再到前卫新波普艺术蓬勃发展的几个重要标志点。

児岛善三郎的作品《坐在黄色椅子上的裸女》, 以强烈的三角形构图,欧洲雕塑的厚重感以及大胆奔放、渐层细腻的色彩,透露出强烈的东西方文化结合的痕迹。作品中裸女的眼睛和影子用了大片的纯粹的黑色,笔触迅速,可见其刻意仿效中国书法与水墨画,而从画中壁纸的花样则可以看出日本传统“琳派”和中国文人画传入日本的“南画”风。而白发一雄的布面油画《锦秋》,以将自己悬挂于天花板上,凭借身体的运动轨迹创作的绘画方式,表达的正是二战后日本现代美术的第一个高潮“具体美术协会”的艺术主张:创作行为本身就是艺术的一部分。白发一雄的作品画面里展现的正是在这种关系中无与伦比的流动感与力量,这种将物质作为基本造型观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其后的“物派”与前卫艺术创作。

之后草间弥生和奈良美智的作品,更是日本气息浓厚。草间弥生的“粉丝”、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在为草间弥生的小说《克里斯托弗男娼窟》的中文版作序言时曾表达过他对这位日本传奇艺术家的认识:“草间弥生不知是在哪面墙上钻了一个洞,窥知了造物者的某个手势或背影,她从此寄居这面墙上,在两个世界间来回顾盼。”

这次龙美术馆展出了她的《南瓜》、《蘑菇》等作品,尽管二者给人以截然不同的体验,但她所有作品里标志性的诡异波点,则让人产生阵阵眩晕和不知身处何地的迷惑。幼年所患的神经性视听障碍,让她所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她把波点看作是象征生命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和来自宇宙与自然的信号,她在波点中发现了通往无限的方式,在从来没有固定形式感的作品里,将所有事物营造出连续性。这种高度的抽象和重组,隐藏了日本传统艺术中所特有的高度想象力和长于表现幻境的哲学。

艺术家奈良美智的作品,则总以可爱又表情怪异的小女孩来表现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与疏离,而与这个让人过目难忘的小女孩形象联系的,正是日本文化中所具有的哀感文化——在日本民间文化和传统文化中崇尚和敬仰神灵与精灵造型、哀怨或诡异的日本式造型。

如果说老一代的艺术家与日本前卫艺术的内在逻辑保持着一致性,那么更年轻的艺术家则摈弃了历史文化的影响,他们更多的是直面与流行的动漫文化的联系,尤其是高度消费社会下的日本流行文化。北川宏人、鸿池朋子、加藤泉、镰谷彻太郎等的作品表现的正是这样的特点。如村上隆所言,日本当代的文化特质是Superflat(超平面),这不仅点明了卡通动画及漫画影像上的二维平面特质,更深入指向日本当代大众文化的扁平无深度。而这种“超平面风格”混合着卡通图式,掺杂卡通、电玩、市井、幻觉的精神异像与新奇景观,集中指向了当下人的特点:商业化与技术的高度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剥夺了主体意志,人类生活在强烈的“被规定性”中,精神空洞迷幻,欲求被动。

与日本相比,韩国的艺术品则呈现出相对不同的风格。展出的8位韩国艺术家作品,绝大部分是雕塑、影像和多媒体形式,与其他亚洲国家的艺术品相比,它们的表达比较活泼,对流行文化的敏锐和融会也让人愉悦。如高勤虎的雕塑《蝙蝠侠与罗宾》,李炳虎的雕塑《维纳斯》等,表现出较为浓厚的欧洲式现代主义艺术风格,他们欧美化程度比较高,而传统的寺院文化和色彩美学则相对较弱。

4位台湾艺术家的作品,虽然样貌各异,却都在内涵和精神上表现出某种新人文主义倾向和跨东方主义风格,在独特的个人风格里注入了少许暧昧而边际的东方特质。如邱亚才的《迷失的知识分子》,以修长优雅的线条刻画对象的性格、气质与内在面貌,笔触里对人性的精炼提炼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再比如陆先铭的《领悟》,从城市环境变化中的老人和孩子取材,通过精确而夸张的几何画面架构,以冷静的视角强调人和环境的关系,表现出台湾本土社会进程殊的生存空间和环境。

至于印尼和马来西亚的作品,像阿凡迪的《公鸡斗》,则能看出一些民族觉醒意识的痕迹,而不断涌现的年轻艺术家,如沙弗塔利的《茎之村第3号》,已开始强调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结合,传统与流行的结合,在追求个人情绪表达与鲜明个性观点中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

在此次展览中,策展人黄笃还引进了一些日韩艺术家如小泉明朗、小泽刚和郑然斗的视频作品来丰富展览的形式。黄笃在新闻会上表示,虽然目前国内市场上收藏亚洲当代艺术的藏家还不算多,但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以及亚洲当代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逐步增强,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藏家会关注这一块的市场,而像王薇女士这样的大藏家不过是提前一步看到了亚洲当代艺术的潜力与空间。

上一篇:欢迎进入小时代 下一篇:“奇葩”艺术家王开方的数字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