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总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时间:2022-08-10 01:58:10

关于高考总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今日,听了高三、高补31位老师的课。涉及除英语外的学科,参加了理、化、生备课组活动6次和一次毕业班学生的班会。对我校2012届毕业班高考总复习课课堂教学及备课组活动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高考总复习应达到下类目标:知识中心有数:基本技能训练到位;思维、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审题、答题等习惯;建立起热点、重点题型的解题思路。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基础知识的复习课;基础技能专题训练课;习题练习及讲评课等。下列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和老师们做一交流;

一、从基础知识复习层面看,部分老师对考点心中无数

从高考命题的趋势看,不在重点考虑覆盖面(特别是文、理综合科目)而是考主干知识,且更加精细化、能力化。

“面面俱到,不厌其烦”的串讲仍是部分教师复习基础知识的主要方法,明知不考(或不知不考)的内容仍在占领着有限的时间,且知识盲目扩大化的情况时有发生,总是“不放心”,但这样一来,课上练习、巩固、反馈的时间被挤占,学生动的少。(须知:复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要主动完成的事。)“水过地皮湿”难有好效益。

建议可以这样试一下:

1.督促预习:印发(或购买资料上已有的)的知识点网络资料,督促学生自己预习。督促是关键:一给时间,二提要求——如“划出重点,边看边写,边写边记”,三要检查。

2.课上可用讲练结合式突破难点、强化重点,或用提问式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设计问题要角度新、深度够、选点难、有启发)课上则有了学习、巩固、反馈、纠正的时间。

二、基本技能训练不到位,这是一较普遍的现象:

有些知识不仅要理解、记牢,还要练出速度与准度,练出技能来,这些“技能”在考试中出现几率较高。训练到位,可提高答题速率、准度,有效提高成绩。

建议:任课老师要对本学科的这些“技能点”心中有数,要安排专项练习,教师指导下的练习。只是强调“课下练一练”是不够的,技能训练还要多次重复,随时练,练到位。

三、部分老师习题讲评课对习题无选择,无设计板书,无小结

习题讲练课是高考总复习的重要课型,其目的是:将“双基”迁移,组合到试题的情境中来,进而总结规律,建立思维模型。做到:识题型、清知识、建思路,以便最终迁移到高考试题的新情境中。

部分老师的课堂上出现这样一些现象:

1.无选择的就题论题,蜻蜓点水,没有思路构建,印象浅,效果差。

2.习题课无板书(或随意涂抹)。

3.无小结和“回头看”。

就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讲评题目要精选。有舍才有得。建议选三类题:一是正确率低的,要辨析出错的原因,给出清晰、准确的解答,并总结出一般规律。二是正答率虽高,但是高考的热点,是主干知识的重点、难点,要借题发挥,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建立起这些题型的基本思路。三是联系生产、生活、环境等实际问题,目的在学以致用,培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等。

习题讲评一定要有板书,要有“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关键的“词、句、式、图、法”要清晰列出,加深印象,并留作“回头看”小结之用。老师的板书基本功一定要锤炼。

习题讲评后一定要有小结,这是画龙点睛之笔。回头看:看题型,理知识,建思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

讲评后的及时练习和检测反馈的环节也要加强。

四、学法指导应时时进行

学法指导是教给学生“点金术”,是“利其器”,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在教学各环节要时时进行。如:督促预习要教具体方法;督促学生做课堂笔记要教记什么;教给学生整理、消化、积累的方法;教给表述法;教给记忆法……要不失时机地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向学生强调科学的认知过程:听明白(听懂不等于得分)、想清楚(知“所以然”)、记牢固(模糊易马虎)、写熟练(练出笔下功夫),用灵活(复制、迁移、创新等)。

另外,个别老师由于钻研教材、钻研习题深度不够,以致课堂语言表述不清脆、不干脆、没底气、没激情,课堂气氛沉闷,效果较差。所以深钻教材,对所讲内容做到通达、感悟,知行合一,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一节节的积累,才会有好的高考成绩。用心钻研,时时反思,日积月累,定能锤炼出一节节的精品课。

(作者单位 河北省涿州中学)

上一篇:如何搞好初中物理实验 下一篇:创设情境 培养小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