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约束理论是否适合中国

时间:2022-08-10 12:56:18

浅析金融约束理论是否适合中国

摘要:金融约束理论是斯蒂格里兹、赫尔曼等提出的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其核心观点是创造租金机会,而这种租金机会可以规避潜在的逆向选择行为和道德风险,鼓励创新,维护金融稳定,从而对经济发展起到正向效应。将从金融约束理论本身谈起,浅析金融约束理论的基本理论和利弊,以浅谈金融约束理论对于中国现状的影响和是否适合中国等。

关键词:金融约束;金融创新;金融抑制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083-02

导言

二战后金融抑制造成的经济金融停滞不前的局面较为普遍,在这样的局面下金融深化理论开始风靡,该理论的关键是放开对金融市场的严格控制,实行利率自由化。于是南美三国掀起了金融自由化改革,但结果令人失望。正是这一背景使以赫尔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从不完全信息市场角度提出了金融约束论,其主张政府应限制存贷款利率,控制银行业进入等,在银行业创造租金从而有效的信贷配置和金融深化,这对发展中国家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金融约束理论的核心是控制利率;其本质是政府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创造租金机会,调动金融企业、生产企业和居民等各个部门的生产、投资和储蓄的积极性,政府在此基础上发挥积极作用,促进金融深化;同时其核心观点是提供一个低通货膨胀率的稳定经济环境,通过金融约束政策来影响租金在生产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的分配,促进经济增长。

一、前提

赫尔曼等经济学家在提出金融约束理论时为了保证其达到最佳效果,提出了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宏观经济稳定。只有稳定的经济环境才能发挥出金融约束理论的潜能,一个金融不稳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环境只会使金融约束变为金融压抑。二是低通货膨胀且可预测。金融约束理论能见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调动金融企业、生产企业和居民等各个部门的生产、投资和储蓄的积极性,在高通货膨胀下会减少投资与储蓄的积极性。三是限制市场准入和直接融资。这两点可使银行业之间充分竞争,而且又可以防止直接融资对银行信贷的替代。

二、政策主张

1.政府应控制存贷款利率。金融约束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租金的创造。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存款利率使银行得到租金,通过控制贷款利率使企业得到租金,并且可确定二者之间的分配比例。政府可以利用贷款调节政策确保资金流向预期收益较高的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控制存贷款利率还能减低银行成本,减少银行的道德风险行为,使之有动力进行长期经营。

2.限制银行业竞争。利率控制职能是短期行为,在长期中会影响银行的利润来源,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当然限制竞争并不等于禁止一切进入,而是指新的进入者不能侵占市场先进入者的租金机会。在一国金融深化初期,一家银行进入新市场后,该市场也许还有潜力容纳更多的几家银行。但是后来者要想进入现有的银行圈的唯一办法则是使后来者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补偿先来者的租金部门损失。

3.限制资产替代性政策。金融约束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不健全,且制度结构薄弱,运行效率也大大低于正式银行部门的效率,市场风险也很大,过量的资金涌入证券市场会加剧证券市场的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威胁金融体系的稳定。此外存款等资金若从银行流出不仅会降低资金使用效率,而且会扩大资金缺口。因此在有效的银行体系还没有建立、证券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不应过分强调证券市场的作用。

三、作用

1.促进金融深化。金融约束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畅、金融监管不力的状态下加强政府发挥其调节作用/从而促使这些国家从金融抑制走向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政策。在金融约束环境下,银行只要吸收到新增存款,就可获得租金,这就促使银行寻求新的存款来源。同时建立适当数量的金融机构可以吸收更多的存款,而金融机构吸引更多的储户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可以促进今后的金融深化。

2.租金效应:金融约束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创造租金,而被创造的这部分租金对金融部门、生产部门等都会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为金融部门创造出特许权价值;同时租金的存在增强了银行寻找更多存款来源的动力;最后租金能通过偿还期转化机制来发展长期信贷,从而使得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民间银行参与长期融资。其次,生产部门获得租金后可以增加其资本积累,增强了其偿还债务的能力,降低了其融资项目的风险,最后降低企业的成本。

3.理论作用。金融约束理论走出金融抑制和金融自由化的两个极端思路,推进了金融理论的发展,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促使我们正确地思考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金融约束理论和中国现状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到金融约束理论的基本内容、政策主张及其作用。那么具备这些优势的金融约束理论是否适合中国的金融体系呢?以我浅薄的观点看来现在的中国还没有具备运用金融约束理论政策的条件。因为首先是金融约束理论本身就有许多不足之处,同时中国现在的金融管制所造成的租金效应与赫尔曼等人金融约束理论中对金融租金的分析有所不同,这两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金融约束理论不适合我们。

(一)劣势

1.金融约束的政策精度难以把握和保证,这取决于政府的公正和能力。即使金融约束政策反映了一个正确的思路:即政府要对放松金融管制的过程有一个整体上的规划,并对这一过程实行有选择的控制。但由于这种金融发展政策是一种相机决策,即政府必须要根据经济情况及时调整自己控制对象的范围,所以金融约束论虽然认识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约束应进行调整,但往往对金融约束这一动态过程并没有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所以金融约束很有可能蜕变为金融干预,大量的政府失效现象出现。

2.金融约束论对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发展的建议也显得有些偏颇。金融约束论过分强调银行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估计过低。金融约束论所提倡的扶植银行金融机构而压抑其他金融机构,很可能只会使发展中国家业已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更加对立,造成银行金融机构的垄断,降低它们创新的动力。

3.金融约束理论的不现实性,其三大条件难以满足:限制市场准入,容易造成先前进入市场的银行由于处于垄断地位,进而会失去金融创新的动力,结果会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 限制直接融资,防止直接融资对银行信贷的替代,但是直接融资是不可能被严格限制,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融资渠道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宏观经济环境稳定,通货膨胀率较低并且可以预测,但是宏观经济总有一个经济周期,不可能一直保持稳定,而通货膨胀率的上下波动也是经济运行的常态。所以金融约束论的假设过于严格,从现实来看该理论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二)中国现状的不足之处

1.金融约束论的政策主张要求政府控制存款利率,为银行企业创造租金机会,但对贷款利率并不进行控制。但是在中国,政府对贷款利率也实行了较为严格的干预,贷、存款利差一直很小,金融租金大多被获得政府支持的企业部门分享,而不主要是被银行部门获得,从而使得金融约束理论中分析的租金对金融部门的积极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了。

2.金融约束论的一个现实基础是一个健全的银行体系,同时银行是私有化的,是一个纯粹的民间部门,而作为政府或其部门是不应该在金融租金的分割中分得一杯羹的。但是再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的现状,金融部门处于转型阶段,国有银行尚未实现市场化经营,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政府部门,受政府信贷政策与信贷计划的约束,而且也参与金融租金的分配,所以金融租金并不主要分配给私人部门,而是主要为政府创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这也阻碍金融约束理论在中国的运用。

3.金融约束理论要求宏观经济环境稳定,通货膨胀率较低并且可以预测。可以说“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稳定”这一点对于中国来说是可以做到的,先别管中国的经济是否充满泡沫,经济三十年来的持续增长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通货膨胀率较低并且可以预测”在中国几乎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中国最近的CPI指数一直在创新高,而一年期定期的存款利率仅为2.5%,试问在这样的负利率水平下谁还有兴趣来存款,这是非常不利的。

4.金融约束是一种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一些政府官员利用职权争取私利的行为。而中国的政府没有监督机制,每个部门的一把手的权力都在无限地扩张,而这个部门的发展方向也基本取决于一把手的决策,所以 “政府性寻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结语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约束理论在中国并不具有现实性,因为它必须要在一系列苛刻的假定条件下才能成立,因此金融约束理论并不能成为我们经济改革的手段,而有步骤地实行利率市场化,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完善金融功能,健全金融体制,加强金融深化改革才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可行路径。但是尽管金融约束理论并不适合中国的发展模式,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它。对于中国而言,金融约束理论的意义不在于具体政策建议的合理与否,而在于其能使我们正确思考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玉镏.金融约束理论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8,(13).

[2]杨德勇.金融压制・金融深化・金融约束――中国金融改革道路的选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3]方洁.金融约束还是金融深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2).

[4]张乐.金融约束理论及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J].统计与咨询,2006,(5).[责任编辑 陈丹丹]

上一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下一篇:论中国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应用中的不足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