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并购时代新蓝海?

时间:2022-08-09 11:41:27

新三板:并购时代新蓝海?

岁末年尾,在A股市场派红包的红火行情之下,一组统计数据也将2014年的A股市场赋予了一个新的历史定义:并购之年。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前10个月A股市场有1545家上市公司发生了3200起并购,并购数量创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这一数据是1087起,2012年增至1814起,2013年猛增至2523起。而今年前9个月的数据就已轻松超越去年――这代表着在今年的A股市场中,平均每天有12起并购发生。

多重因素催生2014年A股市场的“并购时代”的来临:长时间的IPO暂停、更加严格的财务专项核查等因素,促使很多徘徊IPO门口的拟上市公司转身投入“曲线上市”路径中。今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并购重组交易金额已达1万亿元,超过2013年全年交易额。

在这场引人注目的并购浪潮中,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已有10家新三板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收购标的,涉及金额逾百亿元。

除此之外,新三板企业自身主导的并购与重组也日益增多,并因此形成了上市公司、PE/VC、券商为主的产业链,新三板并购盛宴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掘金新三板并购

今年6月27日,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监管的松绑为新三板企业参与并购重组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据统计,截至目前因并购重组而终止挂牌的企业达到53家。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多家企业也成为上市公司收购标的,例如湘财证券通过被大智慧(601519.SH)收购,顺利实现借壳上市;通鼎光电(002491.SZ)收购新三板企业瑞翼信息51%控股权,瑞翼信息从挂牌到被并购只有4个月。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副总经理陈永民表示:“通过挂牌、信息披露、交易,新三板能够比较好解决并购定价问题,将来新三板除了挂牌、概念融资之外,并购也是很重要的功能。”

逐步扩容与交易制度的完善,新三板并购业务吸引了PE、券商等各路资本掘金,反向推动了新三板并购热潮。

“算上法律咨询、审计,平均一家企业挂牌推荐费用也就在150万元左右,挂牌后还需要持续督导,并且披露事项趋向严格,很多券商都是赔本赚吆喝”,上海某券商场外市场部负责人李磊(化名)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推荐业务利润贡献相对较少,券商更看重挂牌之后的并购、融资等业务。

李磊介绍,新三板企业挂牌后,通过资源整合帮助上市公司与新三板企业合作,或者帮助其对接PE/VC提供行业整合的帮助,既能赚取介绍费用,也能获得融资费用、交易佣金,如果交易额比较高,收入远超挂牌费用,这才是券商愿意“赔本赚吆喝”的原因。

受IPO暂停等因素影响,中国私募股权市场项目退出成为行业性难题,这也倒逼PE/VC逐渐转向多元化退出。借道新三板,通过行业整合做大做强从而实现转板,是许多PE/VC围猎新三板的最初设想。

“很多企业是迫于投资人的压力。IPO遭遇堰塞湖,前期准备并购谈了半年也没谈成,对赌协议又将到期,于是先到新三板挂牌,算是有个交代。”博大创投董事总经理曹海涛投资了多家新三板企业,“企业先通过新三板理顺股权结构,解决融资,进而继续并购扩张求增长,从投资人的角度理解是必然的。”

“即使未来能够转板也转不了太多企业,预计最多20多家企业能够如愿,”太平洋证券副总裁、中关村新三板学院院长程晓明说。

并购“标的池”?

“我们做了还不到一年,目前上市公司正在做或者已经披露的有10单,后续应该越来越多。”陈永明表示,目前这10家企业涵盖新市场、游戏企业和传统行业,虽不一定达到盈利要求,但都很有特色,前景看好。

在前不久举办的投中年会上,多位PE/VC合伙人均表示,新三板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估值的机会,进而吸引更多的产业资本关注,成为并购退出通道将会是资本市场的常态。

山东一家新三板企业的董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想见PE/VC很难,但挂牌以后就不断有PE/VC和我们联系,询问并购意向。”

“新三板公司大多处于新兴行业,符合经济转型逻辑,成长性很高,但由于股票流动性差、风险偏高,所以目前新三板公司估值明显偏低。新三板公司能够转板、竞价交易或者被并购,都有助于实现套利。”国泰君安研究员白晓兰认为。

新三板平台及企业的特性使新三板并购成为诸多机构眼中的一片“蓝海”。不过对于“并购标的池”这一说法,程晓明则持反对意见:“相较于1000多家挂牌数量而言,被上市公司并购的仅是极少数。”

程晓明认为,新三板对企业的吸引力不是靠转板,而是要改革交易制度,让交易活跃起来,具备定价、融资功能就够了,“不应该将其作为上交所、深交所后备队,应期待它如同纳斯达克超越过纽交所”。

“一个企业会不会被上市公司并购,关键还是在于利润,并不会因为你是新三板企业就更被青睐。”曹海涛说,但是相较而言新三板企业估值会高一点,同样资质的企业新三板一般在15-20倍市盈率之间,普通企业则是12倍左右。

“并购重组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美。很多上市公司其实本身缺乏转型所需要的人才、技术、资源和管理等条件,如果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急功近利,刻意寻求资产注入、重组,对上市公司长远发展没有好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郝旭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企业如果有核心竞争力肯定不愿意丧失控制权。”某PE机构的投资经理说,即使被高价并购,双方整合也存在极大风险,而且单单依靠“讲故事”并不一定就能从市场中获利。从长远发展而言,还是要帮助企业理清战略方向,用专业团队帮助企业成长,分享企业发展价值。

同创伟业合伙人、董事总经理马卫国也持相同观点:“对PE而言,应该淡化IPO,不以上市为前提。只要是追求企业的成长性,只要有独特的商业模式,成长性保持在百分之二三十以上,就值得投资。”

上一篇:Li―Fi:灯光传递的信号 下一篇:跨境治水 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