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理论视角下的空间与社会形式解读

时间:2022-08-09 11:37:39

人居理论视角下的空间与社会形式解读

摘要:本文从人居理论视角人手,以Space Syntax(空间句法)探讨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的空间形式与社会组织形式的关系,检视空间句法理论对解读空间的社会形式的准确性。透过空间构成理论的分析成果与史料的对照,我们可以发现街区的范围以及空间的社会逻辑的形式,空间句法理论清晰的解读了太平街区的空间与社会形式。

关键词;人居理论:空间轴线:集成度;理解度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10-0087-02

1前言

太平街位于长沙市老城区南部,街区以太平街为主线,北至五一大道,南到解放路。西接卫国街,东到三兴街、三泰街:鱼骨状街区200年末变,全长375m,宽不过7m,占地面积约12.57hm2:交通十分便利,是“古老长沙”一缩影:自战国时期长沙有城池开始,是古城的核心地带,历经2000多年没有改变:街区内,小青瓦、坡屋顶、白瓦脊、封火墙、木门窗,是这一带民居和店铺的共同特色:老式公馆则保留了较为原始的石库门、青砖墙、天井四合院、回楼护栏等传统格局。太平街是长沙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街区之一,对其研究有利于更好的保存历史文化遗存,留下宝贵的财富。

本文以人居环境为独特视角,以空间句法(Space Syntax)为技术方法探讨太平街的空间形式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研究的范围是太平街更新保护的区域。文章首先介绍空间句法理论的重要观念与研究内容,其次讨论研究空间句法分析的结果,并以此作为后续讨论的依据。接下来分析空间轴线在街区之中的特征。最后再讨论空间句法理论分析的成果与社会内容的关联度,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社会组织及社会信仰等。

2空间句法理论

2.1空间句法理论发展

空间句法理论由Bill Hillier教授所领导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巴特雷建筑及环境研究所,在Hillier等人对一系列域市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城市的空间结构关系本身反映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制约因素的综合性影响,特别是空间结构的整合度与城市人群活动分布之间的相关度很高,其原因在于城市社会经济关系基于空间而存在。人的主要活动也基于空间的支撑。

空间句法研究中,一般认为轴线图是最有用的研究工具,轴线地图(Axis mclp),可以利用比较精确完整的地图(或者是土地利用现状图),通过人工方法绘制完成。首先用尽量少而长的直线绘制城市街道路网。这种用直线穿越街道空间的方法,暗含着人在外部空间的活动对空间转折的感受,即如果有一条折形道路,则在空间感受中将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层次来把握。然后是利用Axwomen 3.0在Arcview3.x中进行运算,将计算出各条经过标准化之后的轴线的数值,并获得用不同的颜色将数据图示化的集成度分布图,暖色为集成度高的空间线段,冷色为集成度低的空间线段。同时输出轴线指标属性表格,以做后续分析之用。

2.2空间句法参数

集成度(Intgerationl:反映城市某一街道轴线空间相对其它轴线集聚与整合运动流的水平。它体现了某一街道空间对其它街道所具有的相对可达性、集成性与渗透性优势。集成度有全局集成度(Glboalnietgration)与局部集成度(LOCatenitegration)之分,前者指从一个街道出发n步深度范围内的空间集成度,后者是指几步深度(本文主要为3步)范围内的空间集成度。

集成核(Integrator):拥有相对高集成度的城市空间句法轴线分布区,其反映城市社会活动密度,代表城市社会性最强的空间区域。一般选择10%以上最集成的轴线来定义集成核的范围,通常是黄色以上轴线。集成核的定义是它通常经由一个以上的方向连接建筑物或区域点的重要公共区域到外部空间,而且总是以两个方式结合机能的区别:第一,它们通常结合最重要的运动形态。第二,主要公共机能的空间,通常与集成核结合在一起(Hillier 1996:235)。

可理解度:集成性与连接性的关联值就是空间的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空间机能组织能够让居住者与访客很快的了解其中空间秩序的指标,人们能够在空间组织中到处移动。须了解所有空间的关系或至少局部区域的空间关系,并且拥有空间组织明显的空间图像,于是可理解度是关于使用者在空间组织中的视觉广度。

3 街区空间构成分析

3.1太平街街区空间构形分析

在全局空间轴线集成图上,集成值最高的轴线是位于街区中心的太平街,是鱼骨路网的脊,其他街巷如金线街、西牌楼街、孚嘉巷和文夕街为鱼骨,各街巷与太平街垂直相交,构成鱼骨状街区集成核心。

这样的街巷住区形态是如何诞生的?实际上,如果从一个建筑单体开始,这个建筑有一个入口和一个与人口连在一起的前院。随意的聚集这样的建筑单体,规则是新单元的前院要和老单元的前院相连。于是生成的建筑聚集体是自由的地块形成环的线性空间网络相连。

接着再加入形态组构法则:尽可能地延伸最长的街道,需要打断街道时,尽可能地打断较短的街道:保持某些局部路网的密集化。在要建造的场所附近总是试图保持较长的视线,这样就产生了近似于太平街鱼骨状的实际街巷形式――主要的街道网路能直接联系街区的中心与边缘,而在大尺度的街巷之间有较为零碎的区域(Hillier,2002)。

发现总是保存长的街道法则下形成的理论街区与太平街的街巷空间构形有高的相似度,因此用空间句法理论来解释太平街区的形成有理论可行性。

从整体空间上来看。太平街是这一街区的核心地区,因为主要以商业为主,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街区形成的驱动力较为单一,为传统商业驱动,街区生长表现出整体上的秩序性,即单一集成轴,其他集成度较高的街巷(黄色轴线表示)从全局集成主轴分支而成,整个格网成鱼骨状。这种结构整体核心明显,与局部联系方便,正是当时发达的商品交易驱动力下形成的特殊的街巷格局。因此,全局构形分析显示太平街区整体联系较强。

从局部空间构形上看,太平街传统商业街、金线街传统风貌街、西牌楼传统餐饮街、马家巷和孚嘉巷传统居住巷,这些轴线都具有较高的集成度,代表着不同主题的街区,不同功能区形成不同的引力场,不同的引力场衍生出差异的社会组织形式。使太平街区成为复合型的传统社区。各主要街巷之间的簇状低集成值的轴线代表着空间活动不频繁的地区,合理的布局着成片的住区。这些住区将经济活动活跃的街巷隔断。因此,局部构形分析显示街巷之间的联系表现的不够强。

3.2街区空间构形量化分析

(1)空间集成性分析

图5和6分别为全局空间与局部空间的集成性关联分析图,图中点代表这街区内的所有

空间轴线。太平街区的平均全局集成值(meanintegration)为1.14984,平均局部集成值(mean integration)为1.70783。局部集成性的强度是整体集成性的1.48倍,可见局部集成性要明显高于全局集成性。平均全局集成性与平均局部集成性的关联值(R2)为0.6402,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从街区的空间轴线分布来看,除了几个点散步在外,其他点都集中分布于趋势线周围,分析表示空间轴线在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界面构成理想。代表太平街的轴线集成值远高出其他轴线,成为整个街区集成主轴。由此可见。街区的整体空间是集中的,形成了人潮吸引区域。整体空间轴线分布图的分析也指出,在几个高集成度值的相交处集成值较高,呈集中分布状态。

(2)空间可理解度分析

据分析结果,太平街区的全局空间可理解度为0.4592,空间轴线呈现出分散状态,局部空间的可理解度比较好达到0.8033,空间轴线都散布在趋势平均线周围。就整个街区而言,空间轴线整体连接的完整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但局部街巷的空间形态比较完整,局部空间的可理解度就相对较高。如:太平街传统商业街、金线街传统风貌街、西牌楼传统餐饮街、马家巷和孚嘉巷传统居住巷都具有很高的可理解度,成为街区的主要吸引点。

4 人居空间的社会形式解读

4.1空间形式与社会组织方式

空间句法理论的分析说明了空间形式与社会形式的得密切关系。局部集成核区内的功能、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组织方式表现的一致。局部集成性分析表明各街巷构建各自的社会组织方式。局部集成核范围指出了社会组织的领域范围。集成性低的区域是空间活动不频繁的安静地点。

此处引用社会学家Durkheim的观点认为社会组织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有机团结与机械团结(Durkheim 1893,Hillier and Han―son1984:18-22,朱元发1988:27-48)。笔者认为太平街区的社会组织是机械团结的,人们之间表现为平等的关系,来自于不同的社会层次,拥有共同的社会目标与信仰,通常没有计划的空间需求,这是一种超空间的团结形式。太平街传统商业街以传统老字号商铺为主要支撑,吸引以传统美食品鉴、古玩收集等为乐的人群,并形成组织:金线街传统风貌街以传统建筑为主要吸引点;西牌楼传统餐饮街以长沙传统美食为卖点成为深受长沙市民喜爱的一条美食街:马家巷和孚嘉巷传统居住巷则是以传统住区吸引人们前来居住和观光。于是,差异社会组织以空间格网为枢纽形成了交流网,社会组织方式的差异通过空间形式的解构得以诠释。

4.2重要节点的空间与社会意义

重要节点属于太平街历史街区早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或符号(如文夕大火纪念广场)。在空间构形中,高集成度轴线的交点为空间节点,如图9红色轴线两端就分布着楚汉文化广场与长沙市井文化广场。

贾谊故居:贾谊故居被誉为“湖湘文化源头”,是长沙作为“屈贾之乡”的标志性文化遗产,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早的名人故居,拥有现存年代最久且连续使用至今的古井。主要通过对贾谊故宅保护与贾谊祠园林的恢复建设,以及相关文化设施如太傅书院等的建设,展现楚辞汉赋博大精深及屈原、贾谊、陶侃三人事迹中的人文魅力。

楚汉文化广场:入口处太平街东侧设有名人文化广场,摆设刻有屈原、贾谊、陶侃等太平街与长沙名人事迹和名句的自然大石,并设一汉阙式石碑,碑上刻“太平街历史街区”作为街区标识。

“文夕”大火纪念广场:利用救火会旧址建设“文夕”大火纪念广场,广场上设置火灾纪念性雕塑,及流水池等消防展示设施,作为进入太平街历史街区的第一处景观。地段东面设有交通性集散广场,作为游客与停车场之间的联系枢纽。

长沙市井文化广场: “市井文化”是一种生活化、自然化、无序化的自然文化,产生干街区小巷,带有商业倾向、通俗浅近、充满变幻而杂乱无章,反映着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心态,表现出浅近而表面化的喜怒哀乐。它自由闲散缺乏庄严,缺少深刻性和心灵冲击力,“没有现实与历史的深层次的忧患,更没有血与火的悲剧意识。”“具有生活气息的、传统的、经久不衰的、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的甚至粗俗的“文化现象”。市井文化广场是对长沙普通市民生活的关注,是和谐社会的最佳体现。

所有的这些重要节点的设计,对当下以及后代来说都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他们甚至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景观,而是市民的一种情结、一段历史的痕迹。

5 结论

空间句法理论分析成果解构了更新改造后的太平街区的空间与社会形式。通过局部空间轴线的集成分析可以得出,太平街区是由多个不同性质的街巷围台的街区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形态的量化分析更进一步指出各街巷和整体的可理解性,反映了各街巷之间相对的独立性和整体空间的联系性,更反映了从整体上需要加强联系的需求。广场节点是社会价值取向的象征,社会力量建构了我们的生活空间,社会透过空间构形:整体的空间关系,传达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

上一篇:出位 第10期 下一篇:湘潭富瑶夭下.礼宾府设计